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089722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昆虫学期末复习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业昆虫学一、什么叫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是研究与农业有关昆虫的发生规律、控制和利用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昆虫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广泛理论基础的应用科学。广义的农业昆虫应该包括益、害虫两个方面,但这里主要指的是害虫,在目前,还附带一部分害螨和软体动物在内。农业昆虫学主要研究农田生态系中有害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关系。同时,还研究寄主受害后的反应,包括经济损失、补偿能力和抗虫机制,以便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以期达到控害、高产、优质和维护优良生态环境的目的。第一章害虫类别根据害虫取食作物种类的多寡:一般分为多食性、寡食性和单食性

2、害虫。1、 多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可取食许多不同科的多种植物。例如:棉铃虫、玉米螟、斜纹夜蛾的幼虫和棉蚜等。2、 寡食性害虫,寄主范围一般较窄,通常仅取食1个科或其近源科内的植物。菜青虫、小菜蛾、直纹稻苞虫3、 单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单一,仅取食1种植物。如褐飞虱、三化螟、豌豆象、蚕豆象。根据害虫的口器:1、 刺吸式害虫:飞虱、叶蝉、蚜虫、粉虱、介壳虫、椿象。2、 咀嚼式害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条螟、葡萄透夜蛾、天牛、吉丁虫等的幼虫。3、 锉吸式和虹吸式吸果害虫:锉吸式害虫为蓟马,吸果害虫主要为鳞翅目吸果蛾科的部分成虫。害虫的调查昆虫的田间分布型:随机分布、聚集分布聚集分布:个体作不随机分

3、布,呈疏松不均匀的分布,通常由若干个个体组成一定的核心。最常见为核心分布和嵌纹分布两种。1、 核心分布:害虫或其为害状在田间分布呈不均匀状态,个体形成许多小集团或核心,并自这些小核心向四周作放射状扩散蔓延。例如三化螟和玉米螟幼虫及被害植株的分布等,可采用棋盘式或平行线式取样法。2、 嵌纹分布:害虫在田间分布疏密相间,密集程度极不均匀。如棉花朱砂叶螨前期在棉田边行的分布。可采用Z字形取样法。调查取样的单位和数量一、 取样单位 :每个样点的性状和统计观察的单位即取样单位。1、 长度单位:常用于生长密集的条播作物。如调查小麦黏虫。2、 面积单位:常用于调查地面或地下害虫,密集的、矮生作物上的害虫,或

4、密度很低的害虫,例如调查小地老虎的卵和幼虫及湖滩地的蝗虫等。3、 体积或容积单位:用于调查木材害虫、储粮害虫等。4、 重量单位:用于调查粮食、种子种的害虫。5、 时间单位:用于调查活动性大的害虫。6、 以整株或植株的某一器官为单位:例如,植株小时,计算整株植物上的虫数;如果植株太大,不易整株调查时,则只调查植株的一部分或植株的某一器官。7、 诱集物单位:如灯光诱虫8、 网捕单位调查计算结果作物受害情况 :通常用被害率、被害指数或损失率来表示作物受害情况。被害指数=各级值*相应级的株数的累积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发生期预测在害虫发生期预测中,常将各虫态的发生时期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

5、和终见期。预报中常用的是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其划分标准分别为出现某虫期总量的16%、50%、84%。1、 发育进度法a、历期法 b、分龄分级法 c、期距法:通常是指各虫期出现的始盛、高峰和盛末期相间隔的时间距离。2、有效积温法3、物候法4、剖查卵巢发育进度法综合治理的基本要点有:1、基础哲学是容忍哲学,共存哲学。认为没有必要彻底消灭害虫,只要把害虫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就行。保留一点害虫可以成为害虫天敌的食料,维持生态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多样性,以达到利用自然因素调节害虫数量的目的。2、在对待化学防治的态度上,主张节制用药,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化学的防治措施。因化学防治同自然防治不协

6、调,有杀死天地的副作用。3、强调充分发挥自然因素对害虫的调控作用,十分重视作物自身的耐害补偿能力和生物防治。 4、防治害虫只有在为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于防治时才有必要采取防治措施,以达到成本低、收益高的目的。5、着重以生态学为原则作为指导害虫防治的策略,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优良的农田生态系。EIL:经济受害允许又称经济损害水平ET:经济阈值又称防治指标,其涵义是“采用防治措施阻止害虫种群密度增长,以免达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的虫口密度”。植物检疫可分为对外检疫和国内检疫两种。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以作物增产为中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栽培技术措施,从而创造出有利农作物生

7、产和天敌发展而不利害虫的条件,把害虫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密度以下。这就是农业防治的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农业防治对害虫的防治作用:1、 直接杀灭害虫 2、切断食物链3、耐害和抗害作用4、避害作用5、诱集作用6、恶化害虫生境7、创造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农业防治的评价农业防治是综合治理的基础,是贯彻预防为主的主动措施,其优点是可以把害虫消灭在农田以外或为害之前。由于结合作物丰产栽培技术,不需增加防治害虫的劳力和成本,可充分利用害虫生活史中的薄弱坏节,如越冬期、不活动期采取措施,收益显著;如选用抗虫品种、改变耕作制度和改造生态环境等,对某些害虫可起到彻底控制作用,这是其他防治办法难以做到;有利天敌生存,无

8、污染环境的弊病,符合生态防治的要求。但是,农业防治同其他防治措施一样,也不是万能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害虫种类不同,贯彻某项措施,对某种害虫有效,但往往又会引起另一些害虫飞回升。如推广中抗褐飞虱的品种汕优6号等会引起白背飞虱种群的发展;所用措施有明显的地域性;作为应急措施在害虫暴发时往往显得无能为力。物理机械防治诱集和诱杀2、 灯光诱杀2、潜所诱集3、黄板诱杀化学防治1、 触杀剂:药剂与虫体接触后,使害虫中毒致死的药剂。这类药剂必须喷在虫体上或在植物表面,药剂接触虫体后,通过其表皮进入体内,引起中毒死亡。2、 内吸剂:是指药剂能被植物吸收,并传导至植物体内各部位,害虫吞食或刺吸有毒植物汁液中

9、毒死亡。内吸剂适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何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农作物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以减轻对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安全防治效果,使用农药时,首先必须了解农药的性能、剂型和使用方法、防治对象及注意事项。尤其在应用高毒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操作。2、 保护和利用天敌,害虫和天敌是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 选择药种:忌用杀虫谱广的农药,尽量考虑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选择性农药。b、 改进药剂使用方法:如用毒土法撒施、内吸剂

10、涂茎等代替常规喷雾、喷粉法,可减少对天敌的影响。c、 按新的防治指标施药:新的防治指标是从综合治理的要求出发,经过为害损失率测定,充分利用某些作物的耐害补偿能力而制定的。3、 防止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杀虫剂能杀死害虫,害虫对杀虫剂通过自然选择作用和在遗传上产生抗性基因,亦能形成抗药性的品系。A、 轮换农药:在一地区连年使用单一的杀虫剂,是导致害虫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注意轮换使用农药。B、 正确掌握农药使用浓度和防治次数:随意提高农药使用浓度和增加防治次数,是加速害虫不产生抗药性的另一主要原因。C、 对抗性害虫换用没有交互抗性的农药D、 合理混用农药E、 节制用药地下害虫蛴螬:鞘翅目

11、、金龟甲幼虫的总称。主要为害麦类、玉米、高粱、薯类、豆类、花生、棉花、蔬菜、甜菜、甘蔗等大田作物。习性:一年发生1代,多以3龄幼虫越冬蝼蛄:直翅目,蝼蛄科。为害重的有东方蝼蛄和单刺蝼蛄两种,主要为害禾谷类、豆类、薯类、棉、麻、甜菜、烟草等种子和幼苗。习性:以成虫或若虫越冬。地老虎:鳞翅目、夜蛾科。习性:小地老虎为迁飞性害虫,以少量幼虫和蛹越冬。金针虫:鞘翅目、叩甲科习性: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水稻害虫三化螟:鳞翅目,螟蛾科。单食性害虫,幼虫蛀茎为害,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若转株为害还能形成虫伤株。两查两定:(1)防治枯心:查卵化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查卵量,定防治对象田

12、。(2)防治白穗:查水稻破口露穗情况,定防治适期;查水稻孕穗抽穗情况,定防治对象田。二化螟:鳞翅目,螟蛾科。为害水稻形成枯鞘、枯心、白穗、枯孕穗和虫伤株等症状。两查两定:(1)防治枯鞘、枯心的两查两定:查卵快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2)防治虫伤株的两查两定:查发蛾情况,预测卵块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大螟:鳞翅目,夜蛾科。寄主有稻、麦、玉米、甘蔗、油菜、薄荷等。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1年发生34代;江西、湖北、湖南4代;福建46代;台湾57代。以幼虫在水稻、茭白、芦苇的根部,三棱草的球茎内越冬。褐飞虱:同翅目,飞虱科,有远距离迁飞习性。为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和铍铜野生稻上取食和繁衍后代,对水

13、稻的为害在以下几方面:(1)直接刺吸为害:虫量大受害重时,引起稻株瘫痪倒状,俗称“冒穿”(2)产卵为害 (3)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迁飞:褐飞虱抗寒力弱,各虫态无滞育越冬的特性。发生世代:在我国1年发生112代。白背飞虱:同翅目,飞虱科,是当前我国水稻上主要的迁飞性害虫之一。能在稗草、看麦娘、早熟禾等多种禾本科植物上完成世代发育。水稻为最适宜的寄主。越冬与迁飞:冬、春季分布或安全过冬的温度也生物指标也和褐飞虱大致相似。但耐寒力较强,越冬地区范围稍广。迁飞与褐飞虱相似,但迁入各地始见期比褐飞虱早,体重比褐飞虱轻,因此迁飞的高度较高距离也较远。发生世代:在我国南岭以南1年发生711代。灰飞虱:同翅目,

14、飞虱科。国内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长江流域以及北方稻区发生较多。世代:在吉林1年发生34代,华北地区45代,长江中、下游地区56代,浙江东阳6代,福建78代。小麦害虫黏虫:鳞翅目,夜蛾科。为害禾谷类作物的迁飞性害虫。黏虫寄主为麦类、水稻、玉米、谷子、高粱、青稞等。习性:黏虫无滞育特性,在我国东半部地区的越冬界线为1月份0等温线或北纬33。冬季以蛹和幼虫越冬,在越冬界以北的地区,每年出发世代虫源均由男方随气流远距离迁飞而来。黏虫在国内发生18代,具有异地迁飞为害的习性。小麦吸浆虫:双翅目,瘿蚊科,为世界性害虫。主要为害小麦,亦为害大麦、青稞、黑麦、燕麦以及鹅观草等。麦红吸浆虫,成虫橘红色;麦黄吸浆

15、虫,成虫姜黄色。习性: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杂粮害虫东亚飞蝗比较项目群居型散居型体色和斑纹体常为赤褐、黑褐色,体色和斑纹较固定。黑褐色斑纹较多,色深。体色随周围环境而异,草绿色或淡褐色。黑褐色斑纹少而色淡。头、前胸背板及后足腿节常为绿色头胸高度比头顶稍高于前胸背板头顶低于前胸背板前胸背板中隆线侧面观平直或中部微凹中隆线侧面观呈弧形后足腿节稍短于或约等于前翅长度的一半通常稍长于前翅长度的一半前翅长/后足腿节通常等于或稍大于2(雄2.02.17,雌1.782.22)通常不大于2(雌雄均为1.81.96)发生于环境条件的关系:飞蝗种样的数量消长取决于气候、水文、地势、土壤、植被及人为活动等综合因素。其中以旱、涝等水文的关系最为密切。1、 温度:飞蝗发育适温范围2535,冬季平均气温低于-4,东亚飞蝗则不可能安全越冬。2、 土壤和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和结构影响飞蝗产卵。植被稀疏、耕作管理粗放或抛荒地,芦苇、茅草、莎草、盐蒿等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