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望岳》杜素乔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3036930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望岳》杜素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望岳》杜素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望岳》杜素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望岳》杜素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望岳》杜素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望岳》杜素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文常】 (1)望岳的作者是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2)望岳体裁属于五言古诗(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 (3)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

2、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词语解释】 岱宗:指泰山。 青,指山色。 未了,指不尽。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割:分。 “曾”:通“层”,重叠。 眦:眼角。 会当:终当,终要。 (11)凌:登上。【诗文解释】 泰山,到底是什么样子?横跨齐鲁大地,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望着山中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望飞鸟归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主要内容】

3、 全诗可分两大层,“望”字贯穿全篇。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到愿望(想象将来的登岳)。前六句为第一大层,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泰山的高大雄伟和神奇秀美。 (1-2句)仰望泰山的整体形象(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运用设问,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大地上都能望见,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从空间看,泰山横跨齐鲁;从时间说,泰山郁郁葱葱,千古常青。这是写远望所见,写泰山的雄伟高大和历史悠久。 (3-6句)仰望泰山的周围景色。“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雄伟高大。“造化钟神秀”,“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

4、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照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雄伟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是细望所见,由静景到动景。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白云,变化多端,诗人望之,感到自己的胸中云气回荡,无比开阔;诗人还目不转睛地欣赏泰山上空归鸟回旋,飞还山林。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写诗人极目仰望

5、的神态,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和令人震撼的力量。最后两句为第二大层,由“望岳”转向“登岳愿望”,表现了青年杜甫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诗人仰望泰山极顶,触景生情,不禁产生了一种登山的愿望。此句的原意是:青年杜甫想象有朝一日登上泰山顶峰,俯视群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进一步反衬出泰山的“高大”)。“会当”“凌”,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俯视一切、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主题思想】 望岳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抒发

6、了诗人青年时代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欣赏词语和句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字运用得极为精炼传神,请做具体分析。 “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雄伟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用在这里有何含义? 此句的原意是:青年杜甫想象有

7、朝一日登上泰山顶峰,俯视群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衍生含义是: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1全诗都是紧扣“望”字,写景虚实结合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杜甫诗歌常有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钟”“割”。【拓展】(1) 杜甫的诗句: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 写“雄心壮志”的诗句: 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先天

9、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李清照夏日绝句)(3) 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1. 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站得高,望得远。 望岳检测一1、 默写题。 1.荡胸生曾云, 。 2. ,阴阳割昏晓 。 3.再写一句“雄心壮志”的诗句: , 。2、 填空题。 1.望岳的作者是唐代的 ;体裁是 。2.望岳是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 的景色。3“割”字炼得极好,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三、全诗紧扣“望

10、”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四、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第三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催人奋进。5、 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望岳检测二 一、默写题。 1. ,决眦入归鸟。 2.写一句富含“哲理”的诗句: , 。二、用“”划出下面的诗词的朗读节奏。(每句只能划分一次) 造 化 钟 神 秀 ,阴 阳 割 昏 晓 。三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 决眦入归鸟 眦: 会当凌绝顶 会: 四、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五、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借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