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4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302871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4 (2)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南开大学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4 (2)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南开大学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4 (2)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南开大学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4 (2)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南开大学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4 (2)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4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作业4 (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 A. 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B. 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对立C. 在社会心理上的根本对立D. 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满分:1 分2.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 ()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满分:1 分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 A. 任何历史时代B. 奴隶社会以后C. 资本主义社会以后D. 当代新科技革命以后满分:1 分4.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是否承认社

2、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满分:1 分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D.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满分:1 分6.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 ()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满分:1 分7.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规律性B. 客观实在性C. 可知性D. 广延性满分:1 分8. 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

3、和道路是 (B) A.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B. 认识 实践 认识的辨证运动C. 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D.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满分:1 分9.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B.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C. 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满分:1 分1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 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D. 科

4、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满分:1 分11. 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 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D. 只要抓住“灵感” 和机遇就行满分:1 分12. 从阶级属性和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 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农民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所有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满分:1 分13. 认识客体是指 A. 一切客观事物B. 自然界C. 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象D. 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满分:1 分14. 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 ,指的是 () A. 全部自然界B. 劳动资料C. 直接

5、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满分:1 分15. 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 A. 不可改变的B. 可以改变的C. 可以任人创造的D. 完全与人无关的满分:1 分16.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实事求是C. 理论联系实际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满分:1 分17.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A. 古希腊哲学和古印度哲学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C. 历史主义和机会主义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满分:1 分18. 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 A. 真理具有相对性B. 真理具有客观性C. 真理具有全面性

6、D. 真理具有具体性满分:1 分19.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满分:1 分2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满分:1 分21.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 “过” 与“不及”,其哲学伦理论根据是 () A. 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B. 质和量互相制约关系的原理C. “两点论” 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满分:1 分22.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

7、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一种() A. 形而上学观点B. 唯物辩证法观点C. 唯心主义观点D. 相对主义观点满分:1 分23. 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体对客体的加工B.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 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满分:1 分2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 A.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C.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D.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满分:1 分2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 () A.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

8、一B. 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统一C. 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统一D.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统一满分:1 分26.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 医生给病人做手术B. 法官审理案件C. 农民播种小麦D. 科学家做化学实验满分:1 分27. 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 劳动对象系统B. 信息传递系统C. 生产工具系统D. 能源动力系统满分:1 分28. 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是指 A. 规律的内容是客观的B. 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C. 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 规律的运用是客观的满分:1 分29. 人脑是 () A. 思维的机器B

9、. 思维的源泉C. 思维的物质器官D. 思维的物质外表满分:1 分30.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A. 间接经验B. 社会实践C. 人的意识D. 客观事物满分:1 分31. 事物发展的源泉是 () A. 事物的相对性B. 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 事物的变化D. 人的自觉能动性满分:1 分32. 社会改革实质上是() A. 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B. 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 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满分:1 分33.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 ()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D. 物质决定意识,

10、意识决定人脑满分:1 分3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 A. 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法的观点C. 可知论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满分:1 分35.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D.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满分:1 分3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人和世界的问题C. 人和自然的问题D.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满分:1 分37. 矛盾是反映 () A. 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B. 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C.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

11、范畴D. 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满分:1 分38. 所谓实践,指的是() A. 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B.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C.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D. 一切客观物质活动满分:1 分3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了()边 A.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力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满分:1 分40.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

12、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是统一的满分:1 分41. 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 A. 白天和黑天的关系B. 闪电和雷鸣的关系C. 燃烧和灰烬的关系D. 阴电和阳电的关系满分:1 分42.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前提是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历史是不断进步的C.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 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满分:1 分43. 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 ()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满分:1 分44. 从本质上看,国家是 () A. 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B. 维

13、护社会秩序的机关C. 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D. 调和社会矛盾的机关满分:1 分4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 人和世界的问题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满分:1 分46.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 根本动力B. 直接动力C. 唯一动力D. 最终动力满分:1 分47. 认为“元气 ”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 朴素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满分:1 分48. 事物的质是指 () A. 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 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 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

14、的内在规定性D. 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满分:1 分49. 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 () A. 世界的统一性B. 世界的运动变化C. 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D. 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满分:1 分50. 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 A. 普遍矛盾B. 内部矛盾C. 主要矛盾D. 次要矛盾满分:1 分二、多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有(ABD) A. 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 认为英雄创造历史C. 承认人的自觉活动有重要作用D. 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满分:1 分2. “时势造英雄” 和

15、“英雄造时势 ”(ACD) A.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 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满分:1 分3.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有(ABD)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C.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 长堤潰蚁穴,君子慎其微满分:1 分4. 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因素有(ABCD ) A. 社会基本矛盾的矛盾运动B.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C.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D.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满分:1 分5. 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AB)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C.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的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满分:1 分6.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CD ) A.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B. 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C.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D. 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满分:1 分7.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ABCD ) A.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 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C.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 实践不断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