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013514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教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一、陆相火山岩型矿化特征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元素分带蚀变特征成矿阶段流体特征成矿地球化学障发育在陆相火山岩盆地内,与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密切相关的矿床。矿产类型有:铁、金、铜、铅锌、银、汞、锑、硫、石膏、高岭石、明矾石等。形成的构造环境主要为板块会聚条件下的岛弧带,弧后裂谷、板内裂谷等扩张环境。火山机构和次火山岩。一般铁(铜)与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有关,基性系列为玄武岩和辉绿玢岩;中性系列为辉长闪长岩、闪长玢岩。金(铜)矿床主要是中性岩,包括英安质-安山质火山岩、次火山岩。银铅锌矿床主要是酸性岩,长石多为碱性长石。陆相火山喷发盆地、火

2、山机构、火山原生断裂构造、次火山岩体接触结构面和区域构造带叠加构造。为火山机构中次火山岩体侵位后热液流体成矿作用形成的成矿构造系统。断裂构造必须在火山热液流体影响范围内才能起作用。火山岩性岩相界面、火山岩与沉积岩界面、火山机构及其与火山喷发活动形成的放射状、环状断裂、次火山岩顶部接触带、原生冷凝裂隙和水压裂隙构造、爆破角砾岩体构造。浅部主要为脉状、角砾岩型矿体,下部多为似层状、透镜状矿体,深部受次火山岩顶部接触带及破火山口、层凝灰岩界面控制。上部为脉状矿体、角砾岩型矿体。脉状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常形成脉带,矿脉常近平行产出。角砾岩型矿体受角砾岩体控制,多产在火山口附近或放射状断裂与环状断裂交汇

3、处,呈筒状或管状产出,矿体平面形态复杂,产状陡。金(铜)矿矿石矿物分两类:一类标志性蚀变矿物组合为孔洞石英、明矾石、重晶石,矿石矿物组合为含金黄铁矿、硫砷铜矿、四方硫砷铜矿、铜蓝、黝铜矿、砷黝铜矿、黄铜矿等,矿物组合显示高硫化态,含铜矿物以Cu+为主,代表强酸强氧化环境。另一类标志蚀变矿物组合为石英、冰长石、绢云母,矿石矿物组合为毒砂、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银金矿等,显示低硫化态,偏碱性、偏还原环境。铅锌银矿床矿石矿物包括自然银、辉银矿、银金矿、银的硫酸盐、闪锌矿、方铅矿等。自然金和黄铜矿含量低,银金比高,至少10:1,大多100:1.蚀变矿物以绢云母、石英、方解石为主。深部常见斑

4、岩型钼矿化。铁矿床的典型矿物组合为透辉石(阳起石)-磷灰石-磁铁矿,庐枞地区为透辉石-硬石膏-磁铁矿。富硫磷。铜金矿由浅向深为:Au-Ag-Pb-Zn-Cu-Mu铁矿早阶段蚀变以次火山岩顶部的强烈碱质交代、硅铝质沉积岩的角岩化和中基性火山岩的青磐岩化为主,伴随弱磁铁矿化;成矿主阶段蚀变以铁、镁、钙交代为主,发育在次火山岩接触带200-300米范围,以发育透辉石、石榴子石、硬石膏、磷灰石、磁铁矿为特征;成矿晚阶段以发育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蚀变石英岩、高岭石、水云母为特征。金铜矿和铅锌矿成矿前蚀变以中基性火山岩中的青磐岩化、沉积岩中的角岩化和强烈的次生石英岩化,分布于次火山岩体0.5-2公里范围,

5、特别是次生石英岩化是火山岩型矿床独特的早期蚀变标志。铁矿划分为钠长石-阳起石-透闪石(阶段),磷灰石-金云母-磁铁矿(阶段),赤铁矿-黄铁矿-石英(阶段),碳酸盐(阶段)。铅锌银矿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铜铅锌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铁矿地球化学障组合标志为:石英+高岭石+明矾石+硬石膏(上部酸性)-绿泥石+绿帘石(中性)+矿体-钠长石(下部碱性)。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二、斑岩型矿化特征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元素分带蚀变特征成矿阶段流体特征成矿地球化学障矿体产出在会聚板块边界,包括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在矿田和区域上,超浅成斑岩铜矿常和中低温热液型金(铜

6、)矿床相伴产出;斑岩型钼矿常和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相伴产出;中深成斑岩矿床常与接触交代型矿床相伴产出,浅部常见脉状和似层状铜、铅锌银矿体。岩体接触带及内部为细脉浸染层块型、细脉浸染叠加脉带型矿体。矿床位于岩体顶部及上部内外接触带500米范围。中酸性-酸性侵入体。矿床位于岩体顶部内外接触带500米范围。随着SiO2含量和分异系数增大,矿化类型依次为铜金-铜多金属-铜钼-钼。成矿岩体多为复式岩体,具有多期次侵位特点,最晚期的爆破角砾岩筒也常相伴发育。侵位一般1-4公里,最深可达6-9公里,多属被动侵位,同化混染作用不明显,岩相分带不明显。属岩浆侵入成矿构造系统,叠加区域构造系统。分同生构造和后生构

7、造。同生构造主要为岩体接触带构造,包括岩体顶部水压裂隙构造和爆破角砾岩筒构造;后生构造包括侵入过程中借助围岩中已有的不整合面、岩性界面、叠加褶皱、层间破碎带、断裂等形成的成矿结构面,以及侵入体原生成岩构造叠加区域应力作用形成的断裂构造。主要成矿结构面包括:断裂或断裂交汇部位、褶皱轴部、侵入接触带、爆破角砾岩筒等。矿体形态取决于矿化侵入体的个数和相对位置、矿化和非矿化斑岩体的侵入顺序和相对位置、矿床的主要构造样式、蚀变带的形态及成矿构造的类型和产状等多种因素。斑岩铜矿中圆柱形筒状矿体可垂向延伸2公里以上,其他形态有穹窿状、倒杯状、似层状、透镜状、板条状、不规则状等。斑岩型钼矿体一般为皮壳状、柱状

8、、筒状、似层状等。原生金属硫化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少量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铜矿、黝铜矿、磁黄铁矿、毒砂、自然金、辉锑铋矿、叶锑铋矿、碲银矿、碲金银矿等。金属氧化物常见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镜铁矿等,次生金属矿物包括褐铁矿、孔雀石、辉铜矿、铜蓝、蓝铜矿、赤铜矿、自然铜、钼华等。原生矿石结构包括他形粒状、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包含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浸染状、浸染状、脉状、条带状、角砾状、块状、团块状构造。斑岩型Cu-Mo矿床金属分带表现为Mo-Au、Cu-Zn、Pb-Cu、Ag、Au,与元素离子势变化一致。内带与金共生的铜为二价,为黄铜矿,外

9、带共生的铜、金、银为一价,含铜矿物为斑铜矿、黝铜矿。具有显著的面状蚀变分带组合,平面分外、中、内带,剖面上分上、中、下带,形成下面开口的倒杯状逐层包裹的分带。外带位于矿体上盘,形成厚度较大的无矿蚀变带,厚度常达数百米到数千米,面积达20到30平方公里。围岩为中、中基性火山岩时形成青磐岩化带,绿帘石、黑云母、硅化、绿泥石组合,标型矿物为绿帘石、黑云母;围岩为砂板岩时形成黑云母角岩带,黑云母硅化组合,标型矿物为黑云母;围岩为酸性火山岩或花岗岩时,见高岭石化,标型矿物为高岭石;围岩为碳酸盐岩时见矽卡岩化。内带以钾硅化带为主,标型矿物为钾长石,为矿体下盘无矿带。中带为矿体蚀变组合,原岩偏酸性时形成硅化

10、、绢云母化带,标型矿物为绢云母;偏中性时形成绿泥石、绢云母硅化带。矿体顶板常出现硬石膏和脉状、浸染状黑云母组合。可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可分为钾硅酸盐-硫化物阶段、硅化-绿泥石化-硫化物阶段、绢云母-硫化物阶段。斑岩型铜矿成矿流体由高氧化初始流体演化而来,早期钾化蚀变发育大量的硬石膏、磁铁矿/赤铁矿等特征氧化矿物。表现为酸性、中性、碱性三带双向组合和氧化还原环境的两带双向组合。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三、接触交代型矿化特征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元素分带蚀变特征成矿阶段流体特征成矿地球化学障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岩或含碳酸盐岩石的接触带,矿体与矽卡岩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

11、存在联系的矿床。矿产类型有:铁、铜、铅锌、钨、锡、钼、铋、铍、金、铀、釷、稀土、硼、硫、金云母、透辉石、石榴石、透闪石、水晶等。一般矿体产在距接触面100-200米范围,个别可达1000米以上。为中基性-酸性侵入岩,成岩和成矿是在同一地质作用下无间断先后发生的。是在侵入岩成岩后成矿流体通过热液交代作用形成。铁矿包括基性-酸性的各类侵入体,以中性岩为主。铜矿主要为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铅锌矿主要为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金矿少独立矿床,多与铜、铁矿共伴生。属岩浆侵入成矿构造系统。包括区域构造、侵入接触构造、岩性差异层面等。侵入接触构造是铁铜矿的

12、重要控矿构造。分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种类型。断裂褶皱构造,被动侵位岩体主要受断裂或断裂褶皱联合控制,主动侵位往往受褶皱控制。褶皱主要是背斜构造,断裂分继承性和改造性两种。岩性界面(硅/钙面),是层状矽卡岩矿体的主要控矿构造。捕掳体构造膏盐层受接触带、捕掳体构造控制的矿体常呈似层状、囊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与矽卡岩密切共生,与围岩呈渐变关系,矿物间交代现象明显;层控型矿体主要呈层状和顺层透镜状产出,产状与赋矿地层基本一致,多为规模较大的侵入体。矿化是不同阶段叠加产物,高温阶段以矽卡岩为主,中温阶段以铁铜为主,中低温阶段以铜、铅锌为主的金属矿物组合。不同类型的岩体与围岩接触,都有不同程度的矽卡岩

13、化和铁铜矿化,但矿物组合差别较大。铁矿矿石成分简单,主要是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褐铁矿、镜铁矿;铁铜矿床的矿物种类较多,主要有磁铁矿、黄铜矿,次为褐铁矿、赤铁矿、磁黄铁矿、斑铜矿、辉铜矿、赤铜矿、铜蓝、孔雀石、黄铁矿、闪锌矿、辉钼矿、毒砂、白钨矿、菱铁矿等。脉石矿物因围岩岩性差异有所不同,主要为一套矽卡岩矿物组合。常见接触交代型、热液脉型铅锌、铜矿过度为斑岩型铜钼矿床或斑岩型钨钼矿床。空间上形成明显的分带特征,由岩体向外有以下几种情况。斑岩钼矿-接触交代型钼矿-热液脉型铅锌银矿;细脉浸染状(斑岩型)钨锡矿-接触交代型脉状钨锡矿-接触交代型、热液脉型铜矿-接触交代型、热液脉型铅锌矿;斑岩型铜钼矿

14、-接触交代型、热液脉型铅锌铜金矿。元素空间分带具有平面分带和垂直分带对应性,及主要、次要元素空间交替演化特点。成矿早阶段形成石榴子石、透辉石、阳起石等矽卡岩标志矿物,沿接触带呈带状、不规则状,或层状、似层状,顺特定岩层分布。成矿期以绿泥石、绿帘石、硅化或绢云母化等交代矿物组合与矿体共生,形成空间分带或叠加产出。五个阶段:早期(干)矽卡岩阶段,以形成无水硅酸盐矿物(石榴石、辉石)为特征;晚期(湿)矽卡岩阶段,以发育大量含水硅酸盐矿物为特征,交代早期无水硅酸盐;氧化物阶段,以形成磁铁矿和少量石英为特征,是铁矿形成的主要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以发育大量硫化物矿物及石英为特征,是铜矿形成的主要阶段;碳

15、酸盐阶段。各类矿床的矿化期及矿化阶段略有差异。W、Sn矿床以F-、SO4-2为主,Cu、Mo矿床以Cl-为主;为酸碱、氧化还原地球化学障。各矿床类型主要特征简表四、高温岩浆热液型钨锡矿床矿化特征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矿体及矿石特征元素分带蚀变特征成矿阶段流体特征指与酸性、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密切关系的一类钨锡多金属矿,矿化类型包括斑岩型、云英岩型、伟晶岩型、矽卡岩型、变花岗岩型、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空间上常与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呈过渡关系。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以钨锡为主,共伴生有钼、铋、萤石、铜铅锌等矿产,岩浆岩型主要矿化为伲钽矿,部分出现钨、钼。为花岗岩类侵入体矿体赋存于侵入体内接触带300-500米到外接触带1000-1500米范围。成矿岩体多为复式岩体,晚阶段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二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正长花岗岩、伟晶岩、碱性流纹岩等。矿化花岗岩主要是钠长花岗岩,长石An小于5%,云母主要为铁锂云母或锂云母。属岩浆侵入成矿构造系统。包括区域构造、侵入接触构造、岩性差异层面等。主要有:接触带构造以及空间上与接触带相关的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岩性界面(硅/钙面)等。石英脉型钨锡矿产出特点与岩浆、围岩性质密切相关。有6种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