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docx

上传人:镜花****ul 文档编号:113006913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政研室的安排部署,我委按照关于落实省领导对*试验区批示精神的调研方案的要求,结合工作任务和分工职责,拟定了*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方案,并由委发展计划处牵头,组织畜牧办、科教处、种植业综合处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分2个调研小组,于2010年12月22日27日,分别深入到*、*、*、大方县等地14个乡镇、16家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到生产基地,详细调查了解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并与当地政府、农业部门、龙头企业举行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地区辖7县1市,现有总人口798.62

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9.62万人,农村劳动力455.64万人,乡村从业人员 412.11万人。国土面积2685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49.44万亩(其中,水田68.66万亩,旱地480.78万亩),保障灌溉面积43071.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1.75%)。 (二)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情况 1、预计2010年,*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 600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31元/人,其中:工资性收入1085元,家庭经营收入1850 元,财产性收入35.92元,转移性收入360 元。 2、主要农作物生产值情况:2010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954.22万亩,产值 190.73亿元,(其中

3、,玉米257.24万亩、23.35 亿元,铃薯506.3万亩、86.7亿元,水稻 66.32万亩、5.76亿元,小麦92.29万亩、1.07 亿元,油菜85.52万亩、2.41亿元;蔬菜253.98万亩51.07亿元,烤烟66.98万亩、13.49 亿元,茶叶面积29.2万亩、1.38亿元,中药材20.7万亩5.5亿元。预计2010年粮食产量263.05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3.65%。畜牧业肉类总产33.67万吨,其中生猪28.95万吨、产值55.4亿元,肉羊0.50万吨、产值2.4亿元,肉牛2.12万吨、产值7.5亿元,预计2010年*地区肉类总产33.67万吨,占全省肉类总产的17.5

4、%。 3、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至2010年12月,全区共有龙头企业 97家,其中部省级龙头企业21家,地市级龙头企业97家,拥有资产10亿元,2010年营销总额9.5亿元,带动农户130余万户;全区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43家,社员28945户,合作社拥有资产5.4亿元,流转土地87.3万亩。 2010年农村沼气建设投入建设资金11475万元,*农村户用型沼气池5.1万口,大中型沼气池3口,沼气后续服务站95个,现全区建成农村户用型沼气池23.4万口,适宜建池覆盖率达到29%,综合三改配套率达到62%。 二、“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判断 “十一五”期间,*地委、行署认真落实*试验区

5、的相关精神,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确保粮油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以生态畜牧业、马铃薯、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一)粮油生产总量不断增加,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在粮油生产上,以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基本自给为目标,通过加强优良新品种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普及,在稳定粮油作物播面的同时,努力提高单产,实现粮油生产稳定发展。2006年与2010年相比,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由250.52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63

6、.05万吨,粮食单产水平由262 公斤/亩,提高到276公斤/亩,全区粮食需求总量约322万吨,常年生产量达到270万吨,调入量17.46万吨(主要是粮食品种之间的调剂,其中大米约14万吨),调出3万余吨,总体看来,粮食基本实现自给。油菜种植面积85.52万亩,常年总产10万吨左右,单产110公斤,并以*康星油脂有限公司为龙头,促进了油菜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生产结构逐步调整,优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地区结合本地实际,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生态畜牧业、马铃薯、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强化投入力度,以良种繁育为基础、基地

7、建设为中心、标准化生产为保障、产业化经营为动力,加快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1、生态畜牧业发展迅速。*地区充分发挥具有污染小、天然 草场面积大(620.33万亩),灌木林(630万亩)、林地(1810亩)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总量大(年生产量326万吨),绿肥种植广(300余万亩)、人工草地保留面积大(80万亩),饲料来源广泛(年可用于饲料的粮食和农副产品200余万吨)等优势因素。以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重点,突出抓好规模养殖和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工作机制、调整生产方式、提高科技含量、组建合作组织”的四项措施,强力推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2006年与2010年相比:肉类总产由29.42万吨

8、增加到33万吨(增加112%),畜牧业产值由40.61亿元增加到67亿元(增加164%),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由37.86%增加到38%(提高1个百分点),养殖户由1.8万户发展到13.6万户(增加7.5倍),养殖业收入由287.79元增加到631元(增加219%),养殖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由14.1%提高到20.5%(提高6.4个百分点)。按照规划至2015年,*地区投入发展畜牧业的资金稳定在3亿元,养殖户达12万户,肉类总产增加到50万吨,产值达1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0%,养殖业收入达1000元,占农民纯收入比重增加到30%,培育龙头企业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个,至2010年,

9、*地区畜禽生产量上升至全省第二位。 2、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地区充分利用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优势条件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通过加强马铃薯良种扩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加强马铃薯市场建设,加快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等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的稳定发展。现*地区成为国家确定的马铃薯种植发展优势区域,成为全国马铃薯四大主要产区之一,成为我省马铃薯最大产区。2006年与2010年相比:马铃薯总产值由34.1亿元增加到86.7亿元(增加2.5倍),种植马铃薯农户由40万户发展到86万户(增加2.15倍),马铃薯单产水平由1212.1公斤/亩提高到1278公斤/亩,马铃薯收入占农民总收入

10、比重由5.3%提高到9.5%(提高4.2个百分点)。按照规划至2015年,*地区投入马铃薯产业的资金达到5000万,种植农户达90万户,马铃薯总产值达100亿元,占农民收入比重增加到12%,马铃薯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0个。 3、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地区充分利用海拔跨度大、生态类型丰富,交通(铁路、公路)建设加快等有利条件,通过强化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加快蔬菜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对蔬菜产业扶持力度等措施,促进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与2010年相比:蔬菜种植面积由172.1万亩增加到253.98万亩(增加1.5倍),蔬菜总产值由20.97亿元增加到51.0

11、7亿元(增加2.4倍),蔬菜单产水平由1315.2公斤/亩提高到1562.5公斤/亩,种植蔬菜农户由135万户发展到170万户(增加40万户),蔬菜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由9.14%上升到14.98%(上升5.8个百分点)。按照规划至2015年,*地区投入蔬菜产业的资金达到1亿元,种植农户达180万户,蔬菜总产值达90亿元,占农民收入比重增加到20%,蔬菜营销与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50家、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0个。 4、茶叶产业迅猛发展。*地区充分利用荒地、坡地资源丰富,宜茶面积大等优势条件,以茶产业作为生态治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通过强化政策和资金扶持,全面整合“乌*”、“三*”、

12、石漠化治理、整村推进等工程(项目)资金发展茶产业,以新茶园种植及无性系茶苗推广应用为基础,加快准建立茶园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及有机茶产地认证,促进茶产业快速发展。2006年与2010年相比:茶叶总产值由0.365亿元增加到1.37597亿元(增加3.8倍),种植茶叶农户由3.8万户发展到7.6万户(增加2倍),茶叶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由0.5%提高到2.6%(提高2.1个百分点)。按照规划至2015年,*地区投入马铃薯产业的资金达到1.5亿元,种植农户达35万户,茶叶总产值达30亿元,占农民收入比重增加到15%,茶叶龙头企业发展到20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0个。 5、特色经果产业加快发展

13、。*地区充分利用海拔跨度大、生态类型多样的有利条件,以*苹果、*核桃等为重点,整合“三*”生态保护项目、退耕还林巩固成果项目、国家生态功能区建设项目和争取国家、省级精品水果项目,加大特色经果业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土地流转,以特色产业基地和精品示范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水果产业基地高标准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特色经果业的发展。 6、中药材产业呈快速发展之势。*地区充分利用*半夏、大方天麻、*百合等一批地道药材在国际国内影响较大的优势,通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基础,以示范基地建设为核心,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为主体,加快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促进了中

14、药材产业的发展。2006年与2010年相比:中药材种植面积由8万亩增加到20.7万亩(增加2.5倍),中药材总产值由0.9亿元增加到5.5亿元(增加6.1倍),种植中药材农户由1.6万户发展到3.5万户(2.2倍),中药材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由0.005%上升到0.218%(增加43倍)。按照规划至2015年,全区中药材种植农户发展到12万户,中药材总产值达到30亿元,中药材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增加到1.23,中药材龙头企业发展到3-5家、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0个。 (三)优势特色产业占农民收入比重不断上升 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益,不断发展成为*地区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中最大的增长点。2006年与2010年相比,优势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由30.475%上升到66.96%,已成为农民收入中最大比例部分。同时,随着优势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业集成度的不断上升,优势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也将更加凸显,为该区生态治理、脱贫致富,以及为*地区乃至全省“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