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分析作业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004467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7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线性分析作业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非线性分析作业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非线性分析作业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非线性分析作业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非线性分析作业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线性分析作业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线性分析作业教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工程姓名:飞 学号:1125作业:找出几个所在专业研究领域的重要而且有研究价值的非线性问题及其模型,要求写出相应的模型方程及其所涉及的变量参数涵义,并列举出研究该模型的主要研究现状。(不少于3种)举例1:材料力学领域的非线性问题非线性本构和非线性本构复合材料1.1 研究非线性本构模型的意义从力学的角度来看,C/SiC复合材料属于准脆性的各向异性材料。以碳纤维、热解碳界面和SiC基体三种典型组分构成的C/SiC复合材料为例,相对于脆性的单质陶瓷,该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主要原因是在机械载荷作用下,材料内部存在如前所述的基体开裂、界面脱粘和滑移、纤维断裂和拔出等多

2、种能量耗散机制。虽然这些细观损伤模式有别于金属的屈服机理,但是材料表现出类似的弹塑性-损伤力学行为。图1-1为C/SiC复合材料在沿轴向拉伸加卸载条件下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从图中可看出:材料的线弹性极限较低,通常为20MPa左右;当应力水平超过弹性极限之后,材料的弹性模量(E0)开始减小,同时产生类似于不可回复的残余应变,卸载-重加载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形成迟滞环,且迟滞环的宽度随卸载点应力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该材料的剪切应力-应变关系也有类似的特征。由此易知,在对C/SiC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描述时,传统的线弹性本构模型已经不再胜任;而如果仅在线弹性范围内使用该材料,则不能充分发

3、挥出材料的力学性能,安全裕度过大,与航空航天器追求减重的目标不符。因此需要充分了解该材料的非线性力学行为,特别是其内部的损伤机理与特性,并为其建立合适的非线性本构模型。图1-1 C/SiC复合材料的典型拉伸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建立非线性本构模型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辅助C/SiC复合材料的结构优化设计。如前所述,目前C/SiC复合材料已经开始逐步在航空航天器结构上使用,轻质、可重复使用等特性有助于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并降低寿命周期内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但是这类材料仍然存在造价高的缺点。例如,德国DLR为X-38 V201飞行器提供的全C/SiC复合材料襟翼的尺寸约为1.4m1.6m,重68公斤,造价高

4、达2千万美元。这是由材料制备工艺的特点决定的。以较为成熟的等温CVI工艺为例,该工艺具有能够制备出高纯度的基体、可用于一定厚度构件的近尺寸成型等诸多优点,但是为防止沉积的基体太快地封堵预制体孔隙通道,需要在相对缓慢的沉积速率下进行,因此材料的制备周期长,通常需要几周或数百小时的时间,而且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Cl等副产物对设备有腐蚀作用,导致制备成本偏高,限制了材料的推广应用。因此,为C/SiC复合材料建立合适的本构模型,在结构设计阶段将本构模型与商业有限元软件结合,准确计算和结构在不同受载条件下的应力状态并预测其承载能力,有助于结构的优化设计,同时省去或减少大量的试件制备和测试过程,从而降低

5、热结构的研发成本。国内已经对C/SiC的损伤机理和本构模型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潘文革等人对二维和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在单轴拉伸载荷下的损伤演化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声发射事件数和相对能量等参数,发现两种材料的拉伸损伤过程大致分为初始损伤阶段、过渡阶段、损伤加速和快速断裂阶段;杨成鹏等人对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单轴拉伸非线性力学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循环加卸载试验方法,获得了材料的残余应变和卸载模量随拉伸应力的变化关系,并建立了基于剪滞理论的细观损伤力学模型;陶永强等人将二维编织结构简化成正交铺层和纤维束波动部分的组合,采用了Curtin和Ahn提出的基体随机开裂、纤维随机断裂的统

6、计分布理论以及体积平均方法,预测了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此外,宋迎东和李龙彪等人采用细观力学方法,对单向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包括卸载-重加载过程中的迟滞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细观模型的主要缺点在于,当考虑剪切、拉剪或压剪等复杂应力状态对细观损伤发展的影响时,模型将变得非常复杂,目前大部分的相关文献中均只针对简单应力状态下材料的力学行为进行了试验分析或理论建模。此外,刘明爽等人研究了二维C/SiC复合材料在动态压缩载荷下的力学性质,发现材料的动态压缩应力-应变关系是非线性的,动态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应变率增大而升高,压缩强度服从韦布尔分布,并依此建立

7、了一个一维的考虑损伤和应变率的宏观本构模型。尽管如此,国内在C/SiC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研究领域的文献仍然较少,目前尚无完善的宏观损伤(或非线性)本构模型。国外在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将在下节中详细介绍。Kumar在文献中指出:CMCs在工业领域的广泛使用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一方面目前仍然缺乏对多轴应力状态、构件几何形状、环境、温度及温度梯度和加工缺陷等因素对CMCs的损伤和失效机理的影响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复杂CMCs结构设计中,仍然缺少强健、有效的分析预测工具。本文将以 CVI 工艺制备的二维平纹编织(以下简称二维)C/SiC 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首先将对该材料在简单和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进行试

8、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材料的非线性应变-应变关系和损伤特性;然后为该材料建立非线性的宏观本构模型,并力求将理论模型与有限元软件结合,以实现其工程应用。1.2 非线性本构模型应力-应变的研究进展参考Lynch 等人的试验方法,在标距段的沿试件轴向和编织物方向粘贴两个0/90应变花SG1 和SG2,以同时测量轴向应力x作用下x-y整体坐标系下的正应变(x和y)和材料局部坐标系下的正应变(1和2)。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变分量之间满足以下坐标转换公式: 式中:m =cos ,n =sin ,为偏轴角度;xy和 12为两个不同坐标系下的工程剪应变。 从上式可求解出 12和 xy的表达式:在两组应变花测

9、得正应变 x、y、1和 2后,工程剪应变可由以上两式计算得到。 类似地,整体和材料坐标系下的应力分量 x, y, xy和 1, 2, 12之间有如下关系:在轴向拉伸或压缩状态下(x 0,y = 0,xy = 0),如不考虑试验机夹持端的横向约束引起的局部应力非均匀分布,可从上式求得材料局部坐标系下的面内应力状态:从上式可知,除0正轴向试件外,三组偏轴试件在轴向拉伸和压缩应力作用下均处于比例加载的平面应力状态,如图1-2所示。其中,15偏轴试件中材料主方向上应力分量的比值|1| : |2|: |12| 3.73: 0.27: 1,30偏轴试件的比值为|1| : |2|: |12| 1.73: 0

10、.58: 1,45偏轴试件的比值为|1| : |2|: |12| 1: 1: 1。可以看出:随偏轴角度(0, 45)增大,剪应力分量与法向应力分量之和的比值(|12|/|1+2|)增大,且2/1也增大。(a) 偏轴拉伸 (b) 偏轴压缩图1-2偏轴拉伸和压缩加载条件下材料主方向上的应力状态示意图为获取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以及不同应力水平下的非弹性应变和损伤信息,采用了载荷幅值逐渐增大的加载-卸载-重加载试验方法(以下简称加卸载试验方法)。除0正轴向试件的压缩试验外(该试验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通常近似为线弹性),对正轴向和三组偏轴向直条形试件进行了拉伸和压缩加卸载试验;另外,还对 0、30

11、和 45试件进行了拉伸-压缩循环加卸载试验,以了解材料在压缩应力作用下可能存在的损伤钝化力学行为。 上述拉伸和压缩试验均在液压伺服试验机上完成。0正轴向试件的压缩试验选择量程为 50k N的液压伺服试验机(Model 8801, Instron Ltd., England),其余试验均选择量程为 10k N的液压伺服试验机(Model 8871, Instron Ltd., England),以提高载荷测量精度。试验中,轴向拉、压载荷通过试验机的载荷传感器实时测得,同时采用静态应变采集系统(DH3815N,东华公司,中国江苏)以 2Hz频率同步采集试件的应变。最后处理数据得到在不同加载状态下试

12、件轴向以及材料主方向上的宏观应力-应变曲线(x-x/y,1-1,2-2,12-12)。通过简单加载试验,依次获得了0正轴向试件的拉伸、压缩和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典型曲线如 图1-3所示。从图1-3a中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形态分析可知,材料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和韧性断裂力学行为。材料在初始承载阶段保持线弹性,超过约为 20MPa的拉伸应力(该应力值通常称之为基体开裂应力或比例极限)后,加卸载曲线显示材料的切线模量和卸载模量不断减小,卸载后可观测到类似于金属塑性应变的非弹性应变,且卸载-重加载过程中形成迟滞环;随拉伸或剪切应力增大,迟滞环的宽度和卸载后的非弹性应变数值逐渐增大。由此可知,刚度退化和非

13、弹性应变累积是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产生非线性的直接原因。另外,从图中对比可知,单调加载曲线对加卸载曲线近似形成包络,表明卸载、重加载至原卸载点应力的过程中并未产生明显的新的损伤。图中两组曲线的强度差异主要与试验数据的分散性较大有关。(a) 拉伸 (b) 压缩(c) 剪切图1-3 三种简单加载状态下的典型单调加载和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在简单压缩加载条件下,二维C/SiC复合材料表现出准脆性材料的力学行为。与非线性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截然不同,图1-3b显示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关系在失效前近似保持为线弹性,且一般情况下压缩强度要高于拉伸强度,反映出材料的力学行为具有显著的单边特征。 从图1-

14、3c中可以看出,面内剪切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与图1-3a中曲线类似的非线性特征。不同剪应力水平下的加卸载曲线显示,随加载峰值应力增大,材料的剪切卸载模量逐渐减小,非弹性应变则逐渐增大,这是单调剪切加载时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非线性的原因。材料的剪切断裂应变数值较大,表现出良好的韧性断裂特征。为表征材料的损伤状态,根据图1-3中拉伸和剪切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的形态,并忽略卸载和重加载过程中迟滞效应的影响,以卸载模量相对初始模量的折减程度作为材料损伤状态的度量(如图1-4所示),其中卸载模量取卸载点和迟滞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连线的斜率。在材料的局部坐标系下,定义一组标量型损伤变量di (i = 1,

15、2, 6):式中:E1、E2和 G12均为工程弹性模量,上标0和d分别表示初始和损伤状态。 同时,将应变分量1,2 和12分解为弹性应变和非弹性应变之和:式中:上标e和p分别代表应变的弹性和非弹性部分。图1-4材料的拉伸或剪切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示意图1.2.1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从式中可知,偏轴拉伸或压缩加载时材料主方向上的三个应力分量1、2和12均不为0,编织纤维束处于相对复杂的平面应力状态(或称双轴应力状态)。上节中所讨论的简单拉伸、压缩和纯剪切应力状态属于平面应力状态的特殊情况。根据试件的偏轴角度不同,本节中将对比分析不同的平面应力状态下,二维C/Si C复合材料在整体和局部坐标系下应力-应变曲线非线性特征和损伤发展规律。1.2.2 偏轴拉伸试验结果与分析15、30和 45偏轴试件在轴向单调拉伸和加卸载条件下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如 图1-5所示。与图 1-5a中0正轴向试件的拉伸结果相比,相似之处在于偏轴拉伸试件同样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包括损伤演化和非弹性应变的累积;同时单调加载曲线仍然近似地对加卸载曲线形成包络。尽管如此,随偏轴角度增大,这些曲线之间仍然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