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003171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一客观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每题2分,共计48分)1.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2.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表明( )A. 夏、商、周三代统治的时间都不长 B. 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不同C. 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毫无共同之处 D. 夏、商、周三代的主要

2、制度是相沿袭的3.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4.西周时期,受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主要义务是( )享有封国的世袭统治权兼制其他诸侯国提供军赋和力役定期朝贡A. B. C. D.5.“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这里的“大道”是指( )禅让制 世袭制 公有制 私有制A. B. C. D.6.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

3、位的玉器)赏称”。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以桐叶为封国之名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7.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8.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

4、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分权于三公九卿 三公中的丞相负责监察百官 汉初继续沿用秦代的三公九卿制A B C D 9.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10.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实行三公九卿制 D修筑长城 11.公元前

5、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1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3.史记集解记载:“秦以

6、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14.清朝查慎行的汴梁杂诗写道:梁宋遗墟指汴京,纷纷禅代事何轻;也知光义难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忽成名;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下列事件中,哪一件不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A. 用文官代替武将担任地方官 B.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赋税大部分运到中央C.从各地抽调精兵强将充实禁军 D.推行行省制让中央直接控制地方15.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是封建

7、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崩溃而瓦解 16.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 B. C. D. 17.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的是( )A 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唐太宗18.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曾经提及: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这段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 ) A. 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B.已

8、失去了皇帝对其的信任 C.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的削弱 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的监督19.“(在古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的影响 B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C地理环境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D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20.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 A. 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B.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 都缓和了社会矛盾21.在

9、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课上,老师叫学生查找课题中的“民主”一词。一位同学找到: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对这两个“民主”班上展开了激烈讨论,以下最合理的一项是( )A.两个“民主”的意思基本一致,都是指人民能当家作主,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B.老师所要求查找的“民主”是政治制度,学生找到的“民主”是古人的思想主张C.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希腊的古代等级社会中,民众都是没有任何民主和自由可言的D.学生找到的“民主”指的是最高统治者,课题中的“民主”之“民”是被统治者22.古代雅典制定了用公民投票的方式制裁违法执政者的“贝壳放逐法”,也叫“陶片放逐法”。公民将自己认为应该

10、受制裁人的名字写在贝壳或者陶片上,进行无记名投票。以下对这一办法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此项制度应该在公元前六世纪之前就已经创立,到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发展到鼎盛B.这种独特民主办法的弊病是依此法作出的判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C.这对雅典身居高位的官员没有任何震慑力和约束力,因为在实际环境下很难实行D.根据古希腊各城邦的特点,这一政治法律制度应该是斯巴达所独创而并非是雅典23.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之下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这和我国古代下列哪种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A.唯女子与

11、小人难养也 B.制天命而用之 C.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存天理,灭人欲24.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指出:“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这段话说明( )A.罗马法对世界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深远B.世界各国的法律遭到罗马法的任意践踏C.法律是罗马帝国征服扩张的最有力工具D.耶林对罗马法的评价过高,不符合实际二主观题(包含25,26,27,28题,共计52分)25.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按照周礼的规定,

12、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材料二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其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吕氏春秋当务 材料三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请回答:(1)依

1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其主要目的又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太史据法而争的理由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10分)26.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史记材料二材料三明太祖认为:

14、“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中国古代史资料库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明史卷72职官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4分)(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废丞相以后,明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4分)27.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二、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三、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四、执行死刑时由刑事事务官监场。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五、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六、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十二铜表法第九表公法材料二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