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3002349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一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一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一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一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2)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3)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过程和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载体,通过学读、品读、演读、背读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研讨赏析本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2)揣摩文中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教学难点: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

2、章特有的意味。教学方法:讨论法、表演法、比较阅读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二、简介作者: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治通鉴、司马光有关知识。(可用多媒体显示)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

3、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所以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美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正文公集。三、学读课文,正音正字。1、教师有感情示范朗诵全文,学生听清读音,明确停顿。2、全班齐读。3、抽学生朗读,读后师生共同评价。生字正音:卿(qng)邪(y)涉(sh)孰(sh)更(gng)此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要对学生朗读重音、停顿等进行指导。四、品读课文,疏通文意。1、合作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个人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展开

4、交流,小组仍不能解决的再做出标示。以全班为单位对疑难问题提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教师作适当的点拨。2、教师点拨:结合学生对疑难问题的提问,教师提出本文重点、难点的字、词、句。A、解释加点的词语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卿今当涂掌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蒙辞以军务及鲁肃过寻阳蒙乃始就学见往事耳B、辨析古今异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C、翻译下列句子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e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f卿言多务,孰若孤?五、演读课文,品析对话。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

5、劝学故事,题目中哪个词最关键?那么,孙权是如何“劝”的呢?请找出孙权“劝”的语句,并揣摩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A、讨论、模仿:“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责备、不悦)“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言辞恳切)请同学模仿语气朗读,看谁读得最好。B、人物形象点拨:言为心声,从人物的语言就能反映出他内心的想法。从这番劝说中,可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关爱部下、好学、善劝)2、孙权劝学的结果如何?试找出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并揣摩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请同学朗读鲁肃与吕蒙的对话。A、讨论、模仿:“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赞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责备之中又有自豪、自得)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模仿语气朗读。B、人物形象点拨: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敬才、爱才)吕蒙能听从劝告“就学”,从昔日的“吴下阿蒙”到如今的“刮目相待”,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听取别人意见,好学。)3、分角色表演故事。尽量使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可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的语气、语调和人物形象。六、背读课文,体验反思。1、理清文章脉络,为背诵课文做准备。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本文记事简练,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变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

7、哪些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孙权劝学(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详)(侧面)2、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6)劝人要讲究策略;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七、拓展延伸,积累成语。1、有两则成语出自本文,你能找出来,并造句吗?吴下阿蒙,刮目相看。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

8、和写法上有何异同?明确: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却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是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后变得平庸无奇。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3、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勤学成才的名人故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如匡衡凿壁借光、车胤(yn)囊萤苦读、孙康映雪读书、孙敬、苏秦悬梁刺股、李白悟理勤学、范仲淹啖(dn)粥攻读、宋濂抄书苦学等。4、说话练习:(任选一题)(1)、当你劝一个人学习时

9、,那个人说:“我很聪明,天赋远远超过一般人,不学习,别人也赶不上我。我为什么还要学习?”此时你怎样说服他?(2)、当你劝说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学习还来得及吗?不如算了吧。”此时你怎样说服他?(3)、当你劝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知识的海洋那么大,而我每天只能学习一点点,什么时候才能学到本领?不如算了吧。”此时你怎样说服?八、教师总结,赠言共勉。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努力读书吧,相信你会成功!九、布置作业:收集有关知识能

10、够改变人,塑造人的名句和事例。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孙权吕蒙鲁肃劝学就学赞学教学反思:本文是劝学的名篇,叙事简洁。依据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朗读,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载体,通过问题引导,师生合作研讨理解孙权劝学的目的及现实意义。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朗读贯穿始终,以读促思,以读促学,通过朗读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意,而且学会了通过朗读表达出人物的情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的教学难点得到突破,教学手段富有诗意,学生乐学。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许多能解答的问题愈加明朗。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学氛围轻松而又热烈,学生乐学。三、课外知识积累是语文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方面。本文教学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这是丰富语文课堂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是遗憾,才给我展示了再探索的空间。长此努力,老师将乐教,学生将乐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吾当勉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