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行线》教案(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2997892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行线》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行线》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行线》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行线》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标】1.了解行线的概念、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行公理以及行公理的推论.2.会用符号语言表示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行线.【重点】探索和掌握行公理及其推论.【难点】对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学前准备】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做成图示的教具.【问题探索】1.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2.在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请同学们观察黑板相对的两条横及格本中两条横线,若把他们向两方延长,看成直线,他们还是相交直线吗?3.把三根木条看成三条直线,观察三根木条之间的

2、关系,有几种可能性?4.自我演示.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然后思考:把a、b想象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b与a不相交的位置?5.同学交流并形成共识.转动b时,直线b与c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 的交点就会从A点的右边又转动A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它与直线a左右两旁都 如下图【自主】行线定义、表示法1.结合演示的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行线的认识:行线是同一 的两条直线行线是 交点的两条直

3、线2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行定义 特别注意:直线a与b是行线,记作“ ”,这里“ ”是行符号.思考:如何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合作探究】画图、观察、探索行公理及行公理推论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行?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行线.已知: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行线,它与过点B的行线行吗?3.观察画图、归纳行公理及推论. (1)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行公理: (2)比较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共同点:都是“ ”,这表明与已知直线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 的.不同点: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 ,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 ,也可在直线 .4.探索行公理的推论.(1)直观判定过B点、C点的a的行线b、c是互相 .(2)从直线b、c产生的过程说明直线b直线c.(3)用三角尺与直尺用推方法验证bc.(4)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如果 那么 (5)简单应用.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两次,得到三条折痕,这三条折痕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