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2996538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2、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呈现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1:设疑激趣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

3、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导入2:故事导入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来就是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呢?(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形图判读的相关知识。导入3:认识地形图设疑导入

4、最近,小A同学准备随家人去武汉郊区游玩。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以下资料。怎么阅读和使用这两种地形图呢?这两种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地形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地形图判读的相关知识。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一、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做小实验,完成探索发现:制作一座硬币山,绘出该硬币山的等高线地形图。步骤一:准备三枚面额不同的硬币,一元1枚、五角1枚、一角1枚。步骤二:小组成员合作,按照下列的图示堆积硬币山。老师点拨堆积硬币山相关的注意问题和体现的地理原理。要读懂这座硬币山,我们就需要追根溯源,知道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地表高低起伏的典型代表就是山,我们如何将山绘到地图中去呢

5、?我们可以先来造一座山,一座硬币山。请同学们将带来的三枚硬币从大到小地摞起来,就像老师在大屏幕上示范的一样,并且将它们三个在右侧对齐。桌面就是海平面,三枚硬币就是突兀在海上的一座小山。1角硬币表面为山顶,左侧造型为山坡,右侧造型为悬崖峭壁。步骤三:让制作的硬币山链接到虚拟的海拔,你能通过下面的两幅图给大家分析一下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吗?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到讲台给全班同学展示。三枚硬币的厚度大致相同,假设桌面为海平面,海拔高度为0米,一元硬币的表面就代表100米的高度,五角硬币的表面代表200米的高度,一角硬币的表面代表300米的高度。100米、200米、300米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海拔,

6、它们之间的差值就是相对高度。那么硬币山上A点的海拔就应该是3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则是200米(如上面的图示)。老师利用下图,点拨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感悟,学会如何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步骤四:小组成员继续合作,一起画一幅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你能体会出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吗?你能通过硬币山和这幅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吗?老师点拨勾画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和注意问题。如何把我们制作的硬币山画到平面图纸上并绘制成一幅等高线地形图

7、呢?请大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一个长方形的绘图区域,将一元硬币放到绘图区域的中央,沿其边缘勾出轮廓,得到一个大圆,再将五角硬币放在大圆内部,注意右侧边缘与大圆齐平,勾出一个中圆,最后将一角硬币放在中圆内部,仍然注意右侧边缘与中圆齐平,勾出一个小圆。我们将三枚硬币代表的高度标注在三个圆圈上,我们的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就勾画出来了,我们就会发现坡度陡缓跟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了(如上面的图示)。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D处为缓坡,E处为陡坡。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

8、老师再做点拨提升,跟学生一起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单位是米。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我们就是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将地表的高低起伏表达在平面图纸上的。老师跟学生一起读图思考、画图探究,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读图思考:由于地表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表示出来呢?我们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画图探究:展示感悟: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以下的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

9、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图画图话”的探究活动,认识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在学生认识山地不同部位地形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基于下图的探究发现,探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部位的地形,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展示感悟:归纳提升:观察记忆: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第4个学习目标。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承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接触

10、到另外一种形式的地形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它与等高线地形图的联系与区别。二、分层设色地形图绘图体验: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将图中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体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老师跟学生一起探究发现。展示感悟:在学生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基于下图的探究发现,探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相关知识。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盆地 E山地老师点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对陆地基本地形类型知识的认识。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很好地完成了第5个学习目标。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承转: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均能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但最能直观反映地面起伏状况的还是地形剖面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作用。三、地形剖面图老师出示下面两幅地形剖面图,让学生体会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意义。老师跟学生一起,探讨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意义。课堂小结,整合思路实践探索作业了解了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名称,周末跟亲戚朋友一起去旅游,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的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陡坡、缓坡知识吧,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吧。在旅游中你有哪些新的感悟,请在下周的地理课上给大家尽情地展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