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华宁县第十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模拟测试(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2993801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华宁县第十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模拟测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华宁县第十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模拟测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华宁县第十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模拟测试(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华宁县第十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模拟测试(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华宁县第十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模拟测试(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华宁县第十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模拟测试(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华宁县第十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模拟测试(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宁县第十二中学2018-2019 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模拟测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 60 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 59 岁) 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300 万人,2015 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B. 地区之间差距太大C. 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 外出务工时间过长2. 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 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C. 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D. 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

2、答案】1. A 2.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1题详解】我国流动人口之所以减少,是因为外出务工收益甚微,故回流至农村的乡镇企业,故选A。【2题详解】由于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中国“民工荒”状况将进一步加剧,短期之内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趋缓,但侧面则会加速企业的升级转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应为回流,而是趋向于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人口老龄化也会进一步发展。故选C。【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

3、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读“某国1960 2010 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3. 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 )A. 1963 1972 年B. 1975 1986 年C. 1985 1990 年D. 2000 2010 年4. 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就

4、业压力大B. 城市人口比重大C. 国内人口迁移量大D. 人口老龄化严重【答案】3. C 4.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问题。3题详解】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应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时间,也就是死亡率高于出生率。读图得知,该国在1985年1990年期间,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数量有减少。C正确。【4题详解】目前该国人口的死亡率、出生率都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几乎为0增长,而且维持这种状况的时间较长,该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所以目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D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

5、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 c 方案与a 方案的人口结构,差异最大的是A. 人口B. 老年C. 青壮年D. 少儿6.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A. a 方案较合理B. b 方案较合理C. c 方案较合理D. 均不合理【答案】5. D 6.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金字塔图的判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5题详解】图示表明人口的性别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少年儿童比重差异最大, a 方案比 c 方案小得多。故选D 。【6题详解】a 方案少儿比重太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 c 方案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小

6、,社会负担过重;而 b 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和少儿人口比重都较合适。故选B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 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则该图可能表示 ( )A. 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B. 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C. 从非洲迁往西亚D. 从欧洲迁往亚洲8. 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 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 ( )A. 四川、广东B. 湖北、重庆C. 河北、山东D. 新疆、甘肃9.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A. 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 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D. 甲地优美的环境【答案】7. C 8. A 9. A【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7题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成为人口迁出地区,A错。亚洲迁往拉美在地理大发现以后,B错。西亚因石油开采而收入高,吸引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迁入区,C对。欧洲经济发达,D错。故选C。【8题详解】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方向是由内陆省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广东经济发达,是人口主要迁入省,而四川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众多,产生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故选A。【9题详解】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会产生较强的吸引力,A对。而严格的户籍制度及良好的教育条件及环境,不利于人口迁出,BCD错。故选A。调查报告显示, 某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

8、角洲地区农民工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 7.6%,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下图为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 关于该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及其原因, 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向西部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B. 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占流动农民工的比例最低C.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地区D. 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上升11. 缓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用工荒”, 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A.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升级B. 吸引海外移民,鼓励生育C. 减小投资规模, 改善工业布局D. 降低生活水平以减少生活成本【答案】10. D 11. A【解析】本

9、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10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农民工流向中西部增多,流向东部减少,但不能说明流向西部农民工数量多于东部,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比东部地区慢。农民工流向中西部的比常年增多,一方面是中西部接纳产业转移,增加就业就会;一方面是东部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生活成本上升,故选D。【11题详解】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在新的形势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经不能支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故选A。2002 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

10、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 年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 的国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 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具有下列哪种特点 ( )A. 极易被破坏B. 再生能力差C. 利用潜力小D. 数量是有限的13. “生态脚印”说明 ( )A. 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B. 环境容量是有限的C. 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对自然资源的利用D. 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

11、定的局限性14. 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A. 发展速度快B. 生态系统承载力太大C. 资源消费量小D. 资源利用与环保不协调【答案】12. D 13. B 14.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特点及环境人口容量,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12题详解】材料“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前耗光”反映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故选D。【13题详解】结合上题结论,由于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则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具有有限性。故选B。【14题详解】由“生态脚印”知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造成巨大消耗,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冲击,“生

12、态脚印”大的国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越不协调,故选D。人口负担系数也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 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如图为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 我国“人口机会窗口”时间开始年份大约是 ( )A. 1950 年B. 1990 年C. 2010 年D. 2030 年16. 据图推测,2010 年左右我国 ( )A. 青少年人口数最少B. 老年人口数量最少C. 劳动人口数量最多D. 劳动人口比重最高17. 中国在“人口机会窗口”期间,推测下列经济发展措施中不匹配的最可能是 ( )A. 加大教育投入

13、,提高劳动力素质B.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C.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障制度D. 全力发展重化工业,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答案】15. B 16. D 17.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读图能力是解题关键。【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 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读图可知,我国在1990年人口负担系数约为50%,以后将低于此数值,故选B。【16题详解】读图可知,2010年我国人口负担系数最小,而人口负担系数是一个比值,不是具体人数多少,在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比值最高,而非劳动力人口比值最低

14、,所以人口负担系数最低,故选D。【17题详解】在人口机会窗口期,劳动力人口比重高,此时应当充分就业,发展劳动力密集产业,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同时由于机会窗口期过后,会出现人口老龄化,所以应当健全养老保障制度,而大力发展重化工工业,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故选D。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 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 ( )A. 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B. 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C. 商业及公共服务、 工业、住宅D. 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19. 距市中心4 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政策、劳动力B. 市场、劳动力C. 地价、市场D. 政策、地价【答案】18. A 19. B【解析】【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要看各种经济活动付租能力强弱和付租意愿强弱;地价最高的地区,往往被经济效益最高的经济活动拥有【18题详解】由图中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可以判断,离中心近付租能力强的是商业及公共服务;其次是住宅,住宅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最外围是工业区A正确。19题详解】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离住宅区近,人口众多,所以有市场优势及劳动力优势B正确。【点睛】本题以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