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992045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分别对应的是A、 B、 C、 D、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4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34题。3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

2、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1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增强城市排污能力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据此回答56题。5.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风频繁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过度放牧A B C D6.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A全球变暖 B臭氧空洞 C土地生产力丧失 D砍伐树木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78题。7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

3、渗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 B C D8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 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910题。年份(年)1955196519751985199520002005荒漠化面积(万公顷)67697189197.26257.8262.29.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冬季

4、风强劲,沙尘暴频发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过度开垦,土地退化A B C D10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A B C D1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

5、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请完成1217题。12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A高出很多B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D 高度较低13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A 黄土塬 B 沙滩地C 沼泽地 D自流盆地14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A 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C 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 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15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耗加大城市人口剧增水域面积扩大市郊农业发展A B C D 16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

6、能是A防止洪水泛滥B扩大湿地面积 C开发旅游景点D 提供优质水源17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上游输沙量降低风暴潮频发长江径流量加大海平面上升A B C D二、综合题18.2008年9月23日宁夏各界人士在银川举行盛大集会,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结合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4)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19读“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的位置示意图”,回答问

7、题:(16分)(1)写出与“三江并流”自然景观所在省区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2)“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深谷地貌的代表地区,说出该区域内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3)“三江并流”地区冬干夏雨,干湿季非常明显。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地,并说明理由。(4)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所在省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至少写出三个方面)。(5)图12中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根据该地形区的具体情况,应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 50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15:CCCBA 610:CCDCB 1115:DDCCA 1617:DC 12.【答案】1C2C【命

8、题立意】主要考查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某流域的开发为背景,利用开发三个阶段示意图和流量变化曲线图,考查流域开发对水循环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较易作答。【解题思路】第1题,从a图三个阶段可看出居民点增加,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流域内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减少,进而导致降水减少。第2题,从b图看,从,流量越来越大,形成洪峰的时间越来越早,洪峰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河流径流变化越来越大,说明植被破坏导致的涵养水源的功能越来越弱。结合a图中的三个阶段、分别对应、。34.【答案】3C4B【命题立意】本题组通过宁夏广布湖泊的

9、变化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的考查。从能力上看要求考生具备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环境问题是地理考查的热点。【解题思路】第3题,宁夏平原由于黄河水的灌溉形成我国重要的农耕区。20世纪80年代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过度围垦湖泊。结合材料中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可说明湖泊的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选C。此题难度中等。第4题,湖泊湿地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有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和降低气温的年较差;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具有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的作用。故选B。此题难度较易。11【答案】D【解析】我国南方地区水热匹配条件好,自然条件

10、优越;人为原因是加剧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三江平原地区,低湿地、沼泽区分布较广,地处高纬,抑制了土地的荒漠化;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风、多扬沙天气是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考点定位】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分析。12【答案】D【二、综合题18(1)土地盐渍化土地沙漠化(2)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流风沙;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3)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4)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我国内流

11、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线。(任答4项即可)19. (1)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2)流水的侵蚀作用、冰川作用。(3)三江并流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地有两个,即太平洋和印度洋。主要原因有:“三江并流”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既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又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4)“三江并流”地区位于云南省境风,其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或能源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生物资源丰富;与东南亚地区有较长的边境线,发展边境贸易的条件较优越等。(5)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是云贵高原,其主要特征有: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不平,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走立体农业之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或发展特色农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认为解释变量是影响被解释变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而这种变量关系是否确实存在或者是否明显,会在回归系数1的估计值中反映出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