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12984479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分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第一节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工作实践的出现与发展 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一、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1、思想渊源 (1)古希腊罗马的福利思想 (2)基督教的“博爱”观念 (3)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念 欧洲的这些思想传统为社会工作的产生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土壤。,2、工业革命的推动 工业革命以大工业生产方式代替了小农经济。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迁。但在这次变迁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城市贫民,另外,城市产业工人的生活也是十分贫困的。 恩格斯:英国

2、工人阶级状况 1845 梅休:(Mayhew)伦敦劳工与伦敦贫民 1856 布希:(Booch)伦敦人民的生活与劳动 1892,二、社会工作实践的出现与发展,1、英国的济贫立法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2、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活动,1、英国的济贫立法对社会工作的影响,(1)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内容 A 规定了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 B 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C 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劳动,以工作换救济。(这是最早的以工代赈)。教区设贫民习艺所;义务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及工具,强迫有劳

3、动能力者从事生产。 D 禁止无家可归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救济工作分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两种,首创了机构救济和家庭式社会工作的先例。 E 规定人们对贫穷亲属负有救济的义务。 F 济贫法将贫民分成三类:a.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b. 不能工作的贫民及须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令其进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c.失去依靠的儿童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2)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A 政府负起了社会救济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这在某种意义上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立了一个合法性前提。 B

4、 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它承袭了以前的济贫立法中关于“有劳动能力的乞丐”的概念。 C 它确定了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这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作是社会工业职业化的开端。 D 济贫法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2、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活动,(1)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2)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3)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1)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汉堡制:1788年在德国汉堡市实施的一种有特色的救济制度。它规定在该市设一中央办理处,综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按需要设立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赈济员若干人。实施救济的原则是助人自助。其工作内容

5、或方式包括: A 为失业者介绍工作;B 将贫困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C 将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D 对沿街乞讨者不准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并不使贫民依赖成习 汉堡制施行了13年,后来由于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救济人员不足,趋于衰微。,爱尔伯福制:1852年,德国的另一小市爱尔伯福(Elberfeld)仿效“汉堡制”并加以改良,史称“爱尔伯福制”。其具体内容为: A 将全市划分为564段,每段约居民300人 B 每段设赈济员一人,由政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为荣誉职 C 赈济员的工作有二:发放赈济款(包括经济调查);从事段内贫穷的预防工作。 D 全市每14段设一赈济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成立赈济委员会

6、 E 全市设立由各区联合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作为全市最高救济机关,统一管理,每两星期开会一次。 爱尔伯福制行政权力集中,监督严密,有较高的行政效率。,(2)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失业和贫民问题日益严重,英国出现了很多民间慈善组织。但这些组织之间缺乏联系与协调,重复、浪费甚至冲突现象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索里牧师于1869年在伦敦成立了“组织慈善救济暨抑止行乞会社”,后改名为“伦敦慈善组织会社”。1877年美国水牛城(Buffalo)出现全美第一家“慈善组织会社”,在随后的六年内,美国共有25个城市成立了会社。 慈善组织会社的实践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的贡献: A.“会社”创

7、造的派友善访问员访问救济申请者,依据调查情况,实施个别化处理,这种“个别化”的做法,促进了“个案工作”方法的产生。 B.“会社”促进救济机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协调合作,为社区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4)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睦邻组织运动”也称为“社区改良运动”,它始于1884年英国伦敦东部圣犹太教区的牧师巴奈特(Barnet)创设的汤恩比馆(Toynbee Hall)。“汤恩比馆”成立后,睦邻组织运动迅速推广,并引发了许多其他国家的社区改造运动,其中以美国最为明显。尤以琼.亚当斯(Jane Addans)于1889年在芝加哥创办的“霍尔馆”(Hull House)最为有名。到19

8、39年,全美社区睦邻服务中心已达500多所。,类似“汤恩比馆”的服务机构的特点: A 设于贫民区且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 B 无既定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而工作。 C 尽量发挥当地人力,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为社区服务。 D 社区睦邻中心不仅为服务中心,而且也为文化中心服务,向居民介绍本国及外国文化。 “睦邻组织运动”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A 以社区为工作场所,为后来的社区工作方法积累了实践经验。 B 使救助工作由简单的物质救济扩展到对受助人精神的关怀和对社区环境的改造。 C 强调以社区实际需要开展工作,发动、组织或配合社会力量开展工作。,三、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1.社会工作理论的

9、总结和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体系的建设。 1898年,里士满出版贫民中的友善访问。 1917年,里士满出版社会诊断(里程碑事件)。 1922年,里士满出版什么是个案工作,后来许多学者也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生态模式”、“人在情境中”、“问题解决模式”、“生活模式”等概念。,2.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是社工专业化的制度性前提,1893年,英国创建两年制的“慈善训练”学校。 1898年,美国纽约慈善组织会新举办了为期六星期的夏季训练课程,1904年扩展为一年,1910年起增至2年,这就是纽约慈善学院。 1919年,美国建立了17所社会工作学院,并成立专门社会工作训练学院协会,1927年该为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

10、会,提出了课程标准,于1944年提出8门核心课程。,3、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发展确立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 根据詹火生博士的研究,在美国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形成主要是两股力量。一是社会工作教育组织,1953年美国成立了“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第二股力量是实务社会工作者组织。 1918年成立“美国医务社会工作者协会” 1919年成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 1955美国成立“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 英国:1962年 社会工作者训练委员会 1969年 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70年代初,成立“社会工作教育训练中央委员会” 1956年在55个国家的专业性社会工作人员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国际社会工作联盟。,第二节

11、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工作,一、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1、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孔子:礼记载有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大同)。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他理想中的“福利社会”,是和社会工作的目标相一致的。尤其是“老有所终,皆有所养”。,孟子: 孟

12、子主张统治者应广施“仁政”:“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如此,则“百姓亲睦”。他还提倡家庭、邻里、社区成员之间应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思想含有丰富的社会互助、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行政的内容。,墨子: 墨子主张“兼爱”:“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中)。墨子提倡的爱人如己的“兼爱”思想,以及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实干精神,对我国古代乃至当今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思想启示。,2、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实践,中国

13、古代的社会福利事业不太发达. 原因有二: A 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以家庭、家族为单位。B 古代的救济以临时性的救灾、救荒为主,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救济事业。,我国古代开展救济与 福利工作所采取的形式与方法,(1)“保息六政”与“荒政十二” (2)九惠之教 (3)仓储救济,(1)“保息六政”与“荒政十二”,“保息六政”是我国先秦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具体为西周)开展救济与福利工作的一种形式与方法。 “保息六政”的基本内容包括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等六种措施,类似于现代的儿童福利、老年福利、社会救助、医疗服务、住宅与就业服务等各种福利服务工作。,“荒政十二”是灾荒之年的救荒应急措施: A

14、散财给饥民以粮食;B 薄征减免租税;C 缓刑减免刑罚; D 弛力减除徭役;E 舍禁解除山林之禁; F 去几撤除关卡,使百货流通; G 省礼减少吉礼;H 杀哀节约凶礼;I 畜乐闭藏乐器而不作; J 多昏不备礼而婚配者多,则男女相保; K 索鬼神祈求保护百姓; L 除盗贼为民除害,安定民心。,(2)九惠之教 管子.入国中有关于九惠之教的记述。管子所讲的“九惠之教”实际上就是九种社会福利措施。包括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贫、赈困、接绝等。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实行老年福利、社会救助、医疗服务、婚姻服务、健康服务、小额贷款(创业服务)、就业服务、义亲奉祀等措施。,(3)仓储救济,古代中国通过

15、仓储实施救济设有常平仓、义仓、社仓等三种: 常平仓:最初由汉宣帝设立,其主要功能在于平抑粮价,其本质实属经济措施。在低价时买进储存,谷贵时再以低价售出,以此救济百姓,安度荒年。常平仓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义仓:隋文帝时设立。它或由政府征收粮食建立,或由富户捐粮储存而形成。遭遇灾荒时,则开仓济民。义仓延续到宋朝,后因管理不善废止。 社仓:社仓起源于宋朝。宋朝朱熹制定社仓法,鼓励民间自行捐集粮食,自行管理仓务,遇到荒年开仓济民。社仓虽为民间所设,但政府对其进行监督。直到民间时期,社仓还在一定形式上存在。,二、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1、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 1940年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社会部,隶属行

16、政院,主管全国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等事务。 1942年又在全国省、市、县普遍设立社会部下设机构。 社会部成立后,开展了有关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的创制或修订。1945年国民党提出了社会政策基本纲领,但没执行。,2、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最有名的是20世纪2030年代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一大批知识分子立志唤起民众、改造乡村乃至拯救中国的一种实际运动,前后参加运动的有600多个团体,其中较著名的是晏阳初领导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梁濑溟领导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区等。“乡村建设运动”受到当时革命者的严厉批评,但其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事业的一个开端,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积极意义。,3、微观社会工作实务,1913年,在美国接受过社工训练的休姆在长沙耶鲁医院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成立了长沙社会服务联盟。 19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宗教与社会服务部”,1920年蒲爱德女士受聘于该部主持医院社会工作,对中国微观社会工作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