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 考点37实验设计与评价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2977709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7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 考点37实验设计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 考点37实验设计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 考点37实验设计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 考点37实验设计与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 考点37实验设计与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 考点37实验设计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 考点37实验设计与评价(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37 实验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18陕西)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B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C制备氢氧化亚铁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过滤D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AABBCCDD【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B、根据氯化钙易

2、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分别能除去氯化氢气体、水蒸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钾,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无法确定铁锈蚀的条件,应

3、设计对比实验,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选:A。2(2018襄阳)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A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B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中的少量CO2C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除去CaO中的CaCO3D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D、根据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B、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D、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点燃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线燃烧产生特殊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故选:C。3(2018潍坊)下列根

5、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条变成黑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变成紅色不能说明CO2与水反应C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碳与NO2发生化学反应D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体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ABBCCDD【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催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条变成黑色,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木材、

6、纸张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变成紅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C、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D、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体,二氧化锰加快了反应的速率,说明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正确。故选:D。4(2018绥化)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7、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区分羊毛和棉花灼烧,闻气味B鉴别NH4Cl和KCl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C除去CO中混有的C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DFe粉中混有CuCl2加入足量的水,过滤AABBCCDD【分析】A、羊毛富含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B、铵根离子能够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C、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D、铁不溶于水,氯化铜易溶于水。【解答】解:A、分别灼烧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另一种是棉花,该选项设计合理;B、加熟石灰研磨,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另一种是氯化钾,该选项设计合理;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

8、化铜粉末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设计不合理;D、加入足量的水时,氯化铜溶解在水中,过滤得到铁粉,该选项设计合理。故选:C。5(2018长春)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A制备Cu(OH)2固体:用CuO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B鉴别稀H2SO4和稀盐酸:取样,分别滴加Ba(NO3)2溶液C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粉末D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分析】A、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

9、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D、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CuO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Ba(NO3)2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6(2018娄底)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探究铁锈蚀条件B探究

10、燃烧条件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探究分子运动【分析】A、根据两支试管中铁锈接触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C、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装置的气密性好;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等。D、根据大烧杯中小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无法确定生锈是否与水有关,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图示中实验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无法确

11、定燃烧是否与氧气有关,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应使用过量的红磷,以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否则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小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7(2018南充)下列实验方案中错误的是()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KCl固体中的K2C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B鉴别 NH4Cl和KCl两种白色固体肥料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C除去N2中的O2缓缓通过灼热铜丝网D除去CO2中的HCl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AABBCCDD【分析】A、碳酸钾和

12、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B、铵盐能和碱反应生成氨气;C、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解答】解:A、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该选项方案正确;B、加入熟石灰研磨后,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该选项方案正确;C、缓缓通过灼热铜丝网时,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从而除去氧气,该选项方案正确;D、通入足量NaOH溶液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该选项方案不正确。故选:D。8(2018广州)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

13、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常温下,将硫放入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能与氧气反应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盐C向CaCO3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盐酸易挥发D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试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小灯泡变亮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AABBCCDD【分析】A、根据硫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氯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分析。D、根据形成电流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常温下,将硫放入氧气中,硫不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不一定含

14、有碳酸盐,也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项说法错误。C、向CaCO3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试验,观察小灯泡变亮,说明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9(2018吉林)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D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B、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C、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从玻璃管中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