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2958362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多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都还没有形成,所以,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的。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

2、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

3、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

4、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全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

5、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四、教材分析: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九个单元: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一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本册教材本册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

6、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

7、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8.初步认

8、识钟表,会认整时。9.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2.能按一定的顺序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推荐打开:)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9、。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7.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 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8.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9.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的长短。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10、,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

11、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岳实庄小学一年级周海英 xx.9 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岳实庄小学周海英 xx.9 xx-xx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计划 一、新课程要求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

12、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二、教材地位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

13、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目的要求 1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

14、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 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

15、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初步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和半时。 7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8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一年级教学工作。从初步接触,感觉一年级小朋友比较活跃,上课纪律较好,学习积极性高。但也有个别孩子不能集中精神学习,可能与刚入学不久,孩子还是不太适应也有关系,仍然像在幼儿园一样,学习无所谓,所以现在课堂纪律还是比较难以把握,但看得出他们都对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兴趣和热情,希望通过这学期的教育能有所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