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海淀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2019.11.5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2958211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北京市海淀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2019.11.5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北京市海淀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2019.11.5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北京市海淀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2019.11.5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北京市海淀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2019.11.5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北京市海淀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2019.11.5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北京市海淀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2019.1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北京市海淀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2019.1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北京海淀初三(上)期中语文2019.11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1. 本调研卷共 10 页,共五道大题,25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在调研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 调研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调研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 13 分) 学校开展了“览名胜,学楷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阅读一位同学提供的介绍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文字,完成(1)-(4)题。(共 7 分) 2019 年 9 月 17 日

2、,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1963 年北大毕业的上海姑娘樊锦诗,响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的号召,怀抱着建设祖国的理想,走进了千里之外的敦煌,成为了莫高窟的守护人。56 年来,樊锦诗以守护敦煌为信念,青丝变白发,敦煌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樊锦诗视石窟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她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构建“数字敦煌”,开创了敦煌开放管理新模式,有效缓解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放的矛盾,为莫高窟文物保护传承与利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樊锦诗将自己的生命融入敦煌,爱上了那里的苍凉与静 ,

3、 习惯了那里的深邃与自然。就这样,她用理想,用信念让自己成为了最美的“敦煌女儿”!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号召 zho 潜心 qin C.号召 zho 潜心 qin B.号召 zho 潜心 qin D.号召 zho 潜心 qin (2)在文中处填人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映秘 B.映谧 C.映应 D.应谧 (3) 画线句作为上面文字的总结句,表达不够全面,请加以修改。(2 分) 修改: , (4) 文中用以赞美樊锦诗精神品格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于唐代诗人 的诗作无题。(1 分) 2. 一位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敦煌壁画,他拟写了

4、下面一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 4 分) 敦煌文物众多,壁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佛教故事、民间生活、自然风光, 无所不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姿态万千的“飞天”【甲】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乙】敦煌壁画 是艺术瑰宝, 是记录历史的百科全书, 翻开它,便能尽览千年岁月的变迁。 (1)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人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句号破 折号B.句号省略号 9 / 9 C.冒号破折号D.冒号省 略 号 (2)在文段画线处依次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不仅还只要 B.不

5、仅 还只有 C.或者或者 只要 D.或者 或者 只有 3. 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活动感受,其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历史上,东西方的多种文化在敦煌相得益彰,从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B.灿烂的敦煌文化,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必将在新世纪发扬光大。 C. 半个多世纪的坚守,樊锦诗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当之无愧。 D. 看着日渐斑驳的壁画,听着樊锦诗守护敦煌的感人事迹,我们感到传承敦煌文化任重道远。二、古诗文阅读(共 19 分) (一)默写。(共 5 分) 4. 子日:“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1 分) 5.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6、(1 分) 6.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看似埋怨明月与人为难,实则抒发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的诗句是“ , ?”(2 分) 7. 古诗文中有许多句子,通过写马嘶、蝉鸣、猿啼等动物声音来营造意境,烘托情感,反映社会生活。你能联想到的语句是: 。(1 分) (二)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 8-10 题。(共 6 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 下面选项中,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7、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作者遭遇的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B.“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写出餐具的华美与酒食的珍贵,表明宴席的档次很高。 C.“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写出诗人内心的茫然,与前面内容形成强烈的反差。D.“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表现出诗人面对挫折时的豁达乐观。 9. 运用典故是古代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本诗相关诗句,分析运用典故的作用。(2 分) 答: 10. 初三年级举办了题为“诗词古韵翰墨飘香”的书法大赛,有三位同学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写成了书法作品参赛。你最喜欢哪幅作品?请说说你喜欢的理由。(2 分) 作品: 理由:

8、 (三)阅读(醉翁亭记,完成 11-13 题。(共 8 分)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9、,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 C.游人去而禽鸟乐去国怀乡 B.而或长烟一空唯长堤一痕D.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

10、 12.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理解:这句话描绘了山间的朝暮景象,对比鲜明,突出了“山水之乐”。在写景中,既抓住了景物特点,又蕴含了事理的逻辑:因为“旧出”,所以“林霏开”;因为“云归”,所以“岩穴暝”。 【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太守因喝酒而酣醉,因美景而陶醉,因百姓、众宾客欢乐而沉醉。

11、在滁人游山的热闹和众宾欢饮的喧哗里,太守的颓然之醉态,更突显出太守消沉失意之情。 13. 古代文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即使在仕途不顺时仍心存家国天下。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三则链接材料,说说家国情怀在欧阳修、刘禹锡、林则徐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4 分) 【材料一】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 “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材料二】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

12、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 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节选自旧唐书刘禹锡列传) 【材料三】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注:天资刚劲生性刚直。机阱陷阱。枉直乖错冤假错案。坐受牵连,犯罪。淫祠鼓舞在不合礼仪而设置的祠庙里击鼓跳舞。俚辞粗俗的民间小调。为创作。夷歌乡间小调。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谪贬伊犁充军的处分,被迫在西安与

13、家人分别。衰庸衰老而无能,这里是自谦之词。养拙守本分、不显露自己。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 答: 三、名若阅读(5 分) 14. 作家聂华苓说:“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请结合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或艾青的其他诗作,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艾青诗歌特色的理解。 (2 分) 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答: 15. 文学名著,多用衬托手法来塑造人物。这种手法主要通过其他人物的衬托,使得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 出。请从西游记或骆驼祥子中任选一组人物,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衬托手法的运用效果。(100 字左右)(3 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 23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6-18 题。(共 7 分) 201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经过 70 年的奋斗与实践,全市各方面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时间 1949 年 2.8 1978 年 108.8 从亿元到百亿元用了 29 年 1994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