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当代诗歌欣赏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2953339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现当代诗歌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现当代诗歌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现当代诗歌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现当代诗歌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现当代诗歌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现当代诗歌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现当代诗歌欣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对于中国现当代诗歌来说,它的难点不在于文字,而在于内容的理解或者说理解在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的意义,这一点对于认识作品的价值是有帮助的。因此,应简单交待现代文学的来龙去脉。因为这是“千年一变”,中国使用了几千年的文言文终于寿终正寝,代之以生动活泼的白话文,从而使诗歌摆脱了旧格律诗和文言文的束缚,成为表达作家和人民心声的工具。本课的主要讲授内容:1、现代文学概述(突出现代文学的成就及其值得注意的特点);2、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几篇作品,以作品的学习穿插诗歌发展历史的介绍一、如何认识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道前进,并成为它的一条战线的中国新文学,自始至终贯穿着时代的主

2、题,肩负着时代赋予作家、文学家们的神圣使命,用时代的最强音,为民族的生存、自由、独立和解放而呐喊。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展示的不仅是文学发展的自身逻辑和规律,更多的是中华儿女为民族生存、独立而抗争,为民族的发展而勇于追赶和创造世界潮流的悲壮历程。广大文艺作家的创作不仅生动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深刻展示了中国人民告别愚昧、麻木,走向觉醒、抗争,并为民族解放而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而且作家的创作也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到处存在着值得一写的伟大而丰富的素材而不断得到深化和提高,文学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诞生了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李诘人等世界级文学大家,涌现出呐喊、

3、女神、家、四世同堂、死水微澜等超越前人、启迪后代的不朽经典之作。因而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新纪元,也是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大喜事。现代文学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孕育、积累,乘着思想革命的东风而形成的人类文学史上的奇观。在古典文学近代化和为现代化做准备的过程中,梁启超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清楚地认识到古典文学已成为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痼疾,他激进地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主张,并以其典范的创作开创了一代新的文体:“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与此同时,随着大批留学生走出国门,走向海外,西方文艺的面貌展现在他

4、们眼前,西方的文学作品、文艺理论等被翻译过来,大开了中国人的眼界,成了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推动力。1912年辛亥革命的成功,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甩进了历史的垃圾桶,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而暂时放松对我侵略的间隙得以发展,新兴的社会力量增长,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武人争雄的局面,大小军阀此消彼长忙于争战,来不及进行思想上的奴役和控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统治比较松动自由的局面,这局面延续到20年代末,加之此期出版印刷业的飞速发展,颁布了著作权法,大批知识分子在废除科举、不再有“学而优则仕”的希望后,另辟蹊径,专门从事创作。社会上出现了大

5、批自由撰稿人和职业作家,这一群体的出现对现代文学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以上种种事实表明,20世纪20年代无论外部社会条件还是文学自身积累的内部条件,都为崭新的现代文学的产生做好了准备。一场千年一变的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已如箭在弦上,势在必发了。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在上海创刊。陈在创刊词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新文化的六种精神: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六种精神归结起来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于是,人的觉醒、人的解放、人的改造被提到了关系民族命运的高度上来。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在

6、新青年上发表。2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问世,千年一变的文学大变革正式拉开战幕。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中力倡“言文合一”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从“八事”入手反对文言文,即一曰,需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需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猛烈抨击了社会上流行的文言文的文风。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八首白话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等人纷纷成为新诗作者。1920年3月,胡适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此后,郭沫若的女神、俞平伯的冬夜、康白

7、情的草儿以及周作人、刘半农、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的诗集相继问世。特别是郭沫若的女神,以其狂飙突进的激情,高唱自我解放、民族觉醒之歌,奠定了新浪漫主义风格的基础。受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影响,诗坛上还出现了以李金发为首的现代派诗歌,经过30年代的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穆木天等人的推波助澜,一度在诗坛上形成了较有影响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总之这场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它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次文学变革或文学改良,它的最终结果是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它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的传统的封建文学观念和消极意识加以否定,使表现人

8、生、反映时代的积极进取的文学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广大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创作倾向。在思想内容上,闪烁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光芒,充溢着觉醒了的时代精神。在语言和形式上,摈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运用国外多样化的文学样式和手法,促进文学语言和形式更加适于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发展相连接、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在文学世界化与民族化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中,实现文学的现代化,从而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光辉的第一页,使中国文学在20世纪初叶开始了自己崭新的发展阶段。新文学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古典文学已经山穷水尽,不能适应时代的需

9、要;另一方面是由于受世界文学潮流的冲击。当时有一位不懂外语的知识分子林纾在他人的帮助下,用文言文翻译外国小说竟达170多种,获得了“译才并世数严林”的赞誉(严,指译述天演论等重要西方学术著作的严复)说明当时中国社会对外部事物,包括外国文学的兴趣是很高的。有了这些新的参照物,并产生向西方文学学习、创造中国新文学的愿望。所以最早提倡文学革命的人,如胡适、鲁迅、周作人等都是留学生。鲁迅说文学革命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需要,一方面则是受了西洋文学的影响”。但是现代文学汇入世界文学潮流,并不是由它的“西化”实现的,而是仍以一种民族文学的身份加入世界文学的大家庭的。因为一种新文学能否得到本民族广大群众

10、的认可,能否为他们所乐于接受是极其重要的。新文学大致从三种途径来实现“学习西方”与保持民族文学特征的结合:一条是引进外国的新形式表现本民族的生活,新文学中的小说、新诗、话剧等的创作走的就是这条道路。如鲁迅的小说,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曹雨的话剧,矛盾的长篇小说等都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另一途径是对民族传统形式进行改造,抛弃一些陈腐的不适于表现现代生活的形式,增之以新成分,即旧形式的现代化。如赵树理的评书体小说,李季的民歌体叙事诗,都是旧形式加以改造,变成现代小说、诗歌的一种形态。第三种途径是从中西形式中都吸取些成分,“杂取种种,合成一个”,以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即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第

11、三种东西。比较典型的是新歌剧白毛女,是西洋歌剧、话剧、传统戏曲、民间秧歌等几种成分的融合体。新文学作家坚信“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越是有个性的,才越是能够被公认的”。尽管现代文学史上有世界性影响的作品还不很多,但主要是语言障碍造成的,如老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并不是四世同堂、茶馆、骆驼祥子,而是在国人看来并不出名的猫城记,该奖因当年老舍已死而改授日本的川端康成。有以上介绍可见,中国现代文学产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我们至少有三点启示:第一,新文学从内容上与古典文学相比更加强调接近现实生活、更加注重反映民族的现实的民众的生活,即现实性更强;第二,新文学与古典文学在形式上发

12、生的千年一变就是变文言文为白话文,这就更加适应文学反映现实生活与作家内心世界。第三,新文学向外国文学学习灵活的表现手法自由的表达方式,对于新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使中国现代文学开始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学潮流中的一股重要的力量。从几篇作品看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二、中国现代文学诗歌是伴随着中国新文学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最早的白话诗是胡适的尝试集,这被胡适称为“缠脚妇的放脚的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缠脚的妇人永远不能恢复她的天然脚了”。但毕竟起到了垫脚石的作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随之出现的

13、便是划时代的郭沫若的女神诗集。凤凰涅磐是女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欣赏凤凰涅磐教材只选了诗的两节,还有三节未选。补充)和胡适的缠脚妇放脚的鞋样不同的是,这首诗完全摆脱了旧体诗的格式,采用白话文,非常流畅自然地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和张扬的个性。郭沫若的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的主旨。诗人说,五四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我的那篇凤凰涅磐便是象征中国的再生。诗人把祖国比作凤凰,对凤凰涅磐传说加以改造,郑重宣告:旧我灭亡,新我更生,祖国、民族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在艺术特色上主要把握两点:一是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奠定了新诗浪漫主义风格的基础。二是自由诗体的表

14、现形式。诗作冲破了旧格律诗的束缚,大胆借鉴西方近代自由诗体的表现形式。这一点在当时是非同寻常、难能可贵的。名家点评 温儒敏: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虽然也有一部分比较优美的诗,但影响大的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具备并能引发这种暴躁凌厉之“气”的。结合读者反应来看女神,其成功主要在于宣泄压抑的社会心理,或可称为能量释放,一种渴求个性解放的能量。女神主要不是提供深刻,而是提供痛快的情绪宣泄。郭沫若其人其事闻一多: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世纪的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的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肖子。女神之时代精神五四时期狂

15、飙突进的时代过去了,新生的祖国并没有象诗人想象的那样充满美好,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此消彼长的局面,特别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的白色恐怖使青年中出现了彷徨、苦闷、忧郁的时代情绪,戴望舒的雨巷就是这一时期的一篇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朗诵此诗)2、我们阅读这首诗,主要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思考作者为什么反复表达“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另外这首诗意境优美,通过雨巷、我、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些意向,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个朦胧、含蓄、幽深意境美的世界,完美地传达了诗人的深沉的思绪,折射了迷惘的时代氛围。名家点评蓝棣之:戴望舒的诗风大体上可以说是象征主义

16、的,但它没有象征主义的神秘与晦涩,更非只是官能的游戏。戴望舒的诗是感情的,但不是感伤的。感伤是感情的矫饰虚伪,是感情的泛滥,戴诗里没有这样的东西。戴望舒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政治和爱情作理想主义的苦苦追求,但其结果,却是双重的失望。在他的诗中,姑娘的形象往往寄寓着他的理想,而孤独的游子的形象则往往是诗人自己。他的诗常常表现出游子追求理想的命定的徒劳,而这里的特点恰好又是对没有希望的理想付出全部的希望与真情。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就是戴望舒诗的悲剧主题。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3、应该说,在现代的诗歌中,表现最多的主题是爱国,无论三十年代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还是七十年代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有充分的表现。两首诗都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引用大量的意向,表现了对于祖国的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