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设计范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2953213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诫子书教学设计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诫子书教学设计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诫子书教学设计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诫子书教学设计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诫子书教学设计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诫子书教学设计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教学设计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诫子书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句,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

2、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

3、、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即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书信。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 (1)标记生字注音。 夫:f淫慢:yn险躁:zo遂(su)穷庐:l (2)提示长句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4、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

4、过程遇到的难题。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4、掌握重要字词诫:告诫,劝勉。书:书信。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以:用来。修身:修养身心。养德:陶冶德行。无以:没办法。致远:达到远大目标。广:扩大。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成学:成就。励精:振奋。 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治性:修养 四、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明确:()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诸葛

5、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

6、“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4、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五、谈感受,说启发,积累警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

7、,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课堂小结 其实诸葛亮最欣赏的是挂在书房里的一副对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一生无意于功名利禄,不受外界的任何诱惑,我希望大家也能做到这一点,成长路上坚守自己内心的平静。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学生齐读。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教学反思: 诫子书是诸葛亮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本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他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要从

8、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不可荒唐焦躁。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重点通朗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通过积累相关的名言警句达到深入理解与自我激励的目的。 在具体讲授的过程中,由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估计不足,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与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掌握不够扎实,翻译句子过于生硬直白,虽然做到了“信”与“达”,但还需在“雅”字上多下功夫。 2、由于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成才的三个条件学生能够准确进行回答,但是对三者的关系的理解还有些模糊,需要经过不断的引导慢慢理解。 3、学生的语文积累不够,语言表达能力尚需锻炼与提高。在谈感受,说启发,积累警句环节中,学生心有所触动,语言表达却不够准确,尤其是警句积累,实在匮乏,今后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课外知识的积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必须牢固地树立起大语文观,语文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课本,更不能被固有的所谓经验预设所锁定。在教学中要勇于取舍,更应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和积累,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落实大语文的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o-pagination:widow-orphan;text-align:left;line-height: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