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2951935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2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企业文化(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黄冈企业文化(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黄冈企业文化(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黄冈企业文化(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黄冈企业文化(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冈企业文化(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企业文化(精选多篇)(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冈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课程名称:中国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学号:0936210*姓名:林岳峰 苏东坡与黄冈饮食文化我的家乡湖北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地理方位为:东经11425至1168、北纬2945至3135。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黄冈市党、政、军机关驻地黄州,是中外闻名的文化古城,西距省会武汉78公里。 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现辖一区(黄州)、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万。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冈有

2、xx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黄冈饮食文化也在荆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千百年的孕育,黄冈饮食文化慢慢凸显出其独特的风味。 宋神宗元丰年即公元1080年,一代文学巨匠苏轼被贬黄州,至元丰七年(1080年)调离,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又四个月。在此期间,他不仅以其辉煌的文学作品使黄州声名远播,更以其旷达的人生品格、遇事善于琢磨研究精神,在与黄人交

3、往中,注意研究烹饪艺术,特制了东坡菜和东坡小吃,“中国烹饪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辉煌灿烂的饮食文化的繁荣,作出了突出的、数一数二的重大贡献。” 贬居黄州期间,是苏东坡制菜、作点、酿酒最多的时间。被贬黄州后,苏轼亲自制作了许多精美可口的菜肴,当地老百姓把这些菜叫做“东坡菜”,如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七种东坡酒中就有东坡蜜酒、黄州“压茅柴”酒在黄州酿成。东坡先生都留下了一首通俗的诗歌,成为黄州优秀传统文化中与东坡文学文化遗产并肩比美的辉煌亮点。东坡菜、东坡小吃和东坡酒奠定了黄州东坡系列饮食文化的基础。另外,还有些苏轼喜食的当地食品,人们为了纪念苏轼也在这些食品的前面冠以“东坡”二字,如东坡饼等。

4、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具有鄂东地方风味的传统风味菜点和小吃,如黄州的烧梅、炒汤圆,团风的狗脚、耙鸡汤,麻城的肉糕、银丝空心面,红安的绿豆耙,武穴的酥糖,罗田的印子耙等。这些充满鄂东地方乡土色彩的小吃,既可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也是招待贵客不可多得的地方特产。 1/3 东坡菜 相传苏轼在黄州生活期间,亲自制作了许多精美菜肴,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等“东坡菜”一直流传至今。在黄冈还能品尝到烧梅、炒汤圆、耙鸡汤、肉糕、银丝空心面、绿豆耙、酥糖、印子耙等充满鄂东地方乡土色彩的小吃。 黄冈宝斗饼 饶平县城黄冈镇生产一种饼食叫宝斗饼,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一个饼种,八角四方,如赌具宝斗,故名。它的用料

5、,非常精美、讲究,以猪油或豆油混和精面粉作饼皮,饼馅用绿豆豆泥(砂)加油、白糖、白内丁、冬瓜丁、葱珠油和冰片,捣匀后装进瓮里密封冷藏,存放一段时间后才取用。这种宝斗饼,吃起来松软、清甜、凉爽,不粘牙,不油腻,非常可口,一直畅销国内外。许多归国华侨和港澳同胞常慕名购买,因而久盛不衰。 黄州烧梅 黄州烧梅是黄州城传统名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亦叫石榴烧梅。当时黄州为八县生员应试之地,各地考生喜食黄州烧梅,店家就在烧梅上端点了一点,象征红顶子,祝考生科场如意,高榜及第,又含有“榴结百子,梅呈五福”之意。黄州炒汤圆炒汤圆为黄州地方风味名点。自清光绪元年(1875年

6、)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此汤元为秋冬两季时令品种,操作复杂、技术性强,炒出之汤元色泽金黄,外焦内软、香甜可口,食而不腻。系用芝麻油火文火慢炒而成。 团风狗脚 团风狗脚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据史书记载,狗脚曾是苏东坡喜爱的点心之一。狗脚系用白面粉、糖稀、红糖、麻油、五香和苏打和面做成的狗脚形的食品,贴放在炉内红炕上烘烤而成。其色泽金黄,松酥可口,香甜,耐存放,为团风特产。 武穴酥糖 武穴酥糖属地方传统特色产品,武穴市原名广济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时人称为“桂花董糖”、“止 咳粹”、“孝母酥”。后经作坊加工,历代糕点名师不断改进,於清朝道光八年定名为酥糖。武穴酥糖伴随着这个美丽的传说,脍炙

7、人口,家喻户晓,流行於吴头楚尾、长江中下游一带,经久不衰。 在苏轼之后的几百多年中,黄州地区的人民群众和有志之士,不仅继承他所留传下来的系列饮食文化制作方法和技巧,同时,还沿着他的研究方向,继续研制出了更多新的饮食种类的品牌,使东坡系列饮食文化成为社会财富和一笔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冈地域文化的介绍 一、自然地理环境简介 黄冈位于湖北省的东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地形大部分为丘陵,长江沿岸散布平原,湖泊塘堰众多。黄冈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光热界线分明。光照丰富,雨量充足。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

8、植被以及生态环境。具有相当好的农业生产基础。现辖一区(黄州)、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黄冈区位得天独厚,其位于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界。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自古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因此,自古以来黄冈就是战略和交通的要道。 二、黄冈的地域文化特色剪辑 黄冈历史悠久,早在旧古器时代,本区域即有人类居住。据有关部门查考,夏商时代,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史记夏本纪),本地域即为皋陶后人的封地(英六即英山、六安一带)。这里是才子、将军的故乡,这里有全国闻名的教授县、将军县,文才武将,群

9、星灿烂,自古以人文发达著称。而五祖寺的菩萨,东坡赤壁的胜迹以及黄梅的挑花,蕲春的四宝,更令人心驰神往。 (一)教授县才子的摇篮 黄冈人杰地灵,名家辈出。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学者胡风,经济学家王亚南,爱国诗人、民主斗士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地质学泰斗李四光,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共和国前任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代)、李先念,军事家王树声、秦基伟等230多位将军都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中国三大“教授县”,指的是湖北省蕲春县、江苏省宜兴市、江西省临川县,黄冈就位列其一。据史料统计,蕲春在明代科举考试中进士,文、武举人共有二百四十人;清代

10、“科甲鼎盛”,该县中进士,文、武举人共二百零八人;民国时期蕲春籍大学生有五百五十余人,留学生六十余人。自二十世纪以来,蕲春籍人士秉文衡、掌科苑、主讲坛者遍及五洲,在十多个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如辛亥革命先驱詹大悲、田桐,训古学家、“章黄学派”创始人黄侃,著名文艺理论家胡风等。蕲春籍著名数学家王中烈,曾发表第二序线性双曲线方程的柯西衰退问题享誉世界数学领域。 蕲春籍教授不仅遍布大陆和台湾各地,令人称奇的是,蕲春县不仅是享誉海内外的“教授县”,“教授村”更是层出不穷,有十名教授以上的“教授村”达三十二个,其中一村二十名以上教授的村有七个,张塝镇汪瓢铺村走出专家学者教授二十七人。蕲春县蕲

11、州镇东长街这条五百米长的街道,竟走出了一百二十六名博士,多半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甚至很多父子、兄弟皆为博士。如李宝珍女士一家五名博士,分别为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生化、物理、医学博士,被传为佳话。还有李国宏女士,获美国伯明翰大学微生物学博士,曾为美籍华人中最年轻教授。 (二)黄冈的教育和黄冈中学 北宋庆历四年(1044),蕲州、黄州始有教授,办学训导生徒。明、清两代,府、州、县均建有学宫,并建有书院50多所。李贽在黄安、麻城两地讲学、著书达18年。明代276年中,黄州府中进士328名,举人1465名。清代黄州知府于成龙政绩卓著,居官清苦,百姓拥戴,被朝廷嘉誉“清官第一”。刘子壮、陈沆中状元,帅承

12、瀛、陈銮中探花,金德嘉中会元。仅嘉庆至咸丰3朝65年中,黄州府即考中进士86名,举人466名。 废科举后,黄冈新学兴起,黄州府设有中学堂1所,高等、两等、初等小学堂593所,师范传习所(初师简易科)2所,实业学堂8所。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民生艰难,教育事业仍有缓慢发展。 建国后,黄冈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行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978所,其中大中专学校22所,普通中学366所,小学3800所。一批骨干学校富有特色。黄冈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国际数、理、化

13、奥赛中累计获6金、4银、1铜共计11枚奖牌。 黄冈中学,全称湖北省黄冈中学,位于中国湖北省黄冈市,为全国重点中学,湖北省重点中学,当地人简称“黄高”。黄冈中学现新老校区占地600多亩,有6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在岗教职工310余人。黄冈中学创建于1904年,是基础教育的全国名校,湖北省省级重点中学。文化底蕴深厚,青云塔承载着文人学士报国济世的理想,临高亭留下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饮酒赋诗的风雅。 (三)将军县将军的故乡 黄冈有着辉煌的革命斗争史。早在二十年代初,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活动的重要驻点;土地革命时期,红安、麻城率先点燃鄂豫皖边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火种,举行了著名的“

14、黄麻起义”。解放战争时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谱写了中原突围千里跃进大别山等新的历史篇章。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黄冈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黄冈共有44万优秀儿女血沃中原,有5.5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伟大的革命斗争造就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将领。在1955年和1964年两次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有103人是黄冈人。 在黄冈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不仅诞生了三位军事家李先念、王树声、林彪,这有邓小平、叶剑英、刘伯承、彭德怀、王震、徐海东、陈赓、黄克诚、许继慎、曾中生、蔡申熙等十多位著名军事家在鄂东战斗生活过,他们的历史功绩已经镌刻在中国革命历

15、史的丰碑上,他们的战斗经历已成为老区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同样是老区人民永久的纪念和骄傲。 仅红安县就有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共和国主席,有2人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有4人任过国务院副总理,有10人任过国家正副部长,有12人任过大军区司令员或政委,有17人任过大军区副司令员或副政委、顾问,这有24位兵团职干部、130多位省军级干部,其中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的有6人、中将11人、少将45人。一县之内有如此之多的高级将领在国内外实为罕见,以至西方军人将红安誉为“将军的故乡”。麻城乘马岗乡有2万多人参加了长征,锻造了32位将军。其中,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7人、少将21人。一个乡镇走出了32位红色将军,其人数之多,军衔之高,出生地之集中,全国绝无仅有,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之乡”。 (四)方言俗语与风俗民情 黄冈属于鄂东北地区。鄂东北方言在湖北方言中别具一格,它基本上属于北方方言,是古楚语与早期北方方言融合后的变体。有的语言学家将鄂东北方言与九江,安庆等沿江市县的方言划为楚语区。黄冈方言当然位列其中,她的方言俚语很多反映了其独特的风俗民情 在称谓上,黄冈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称父亲为大或爷;称母亲为乜,姨,也有叫大的,在英山县南一带称丫;称祖父为爹;称祖母为奶;称自己的妻子为堂客,屋里的;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