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948387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 分)1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周庄王十七年,齐、鲁会盟于柯。上述记载表明当时A齐

2、国注重维护王室尊严 B鲁国成为众矢之的C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2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A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3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

3、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4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的突出特点是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 D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5.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说,顾炎武“众治”主张,王夫之“巡天下之公”等观点体现了A.明朝灭亡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提供了动力B.儒家学说强调“民本-限君”的基本模式C.设计出了取代君主专制的基本政治方案D.他们没有将国泰民安寄托在贤明君主身上6 . 宋代

4、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7. 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A.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C.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D.强化集体议事制度8北宋太祖有言,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

5、。宋神宗时。大臣文彦博也言:“与士大夫治天下。”后来“共治天下”的理念经士大夫进一步发挥,用释为“共天下”。由“共治天下”到“共天下”反映出A士大夫“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 B天下之事已经不能由皇帝独裁C士大夫追求“民贵君轻”的政治理想 D宋君主专制制度实质上已弱化9杜牧在阿房宫斌 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对此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表达了作者对秦帝国辉煌的留恋 B.反映了中国古代史循环往复的特点C揭示了六国和秦灭亡的真正原因 D.提醒人们汲取王朝兴替的历史教训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

6、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A.实行节度使制度 B创立三省六部制C.任命文官做知州 D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11. 海昏侯墓的发掘是2015年中国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义,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这一历史事件说明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曾遭到破坏 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C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D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1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

7、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质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制 D郡县制13.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这说明当时A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 B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C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 D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14.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

8、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15.宋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助手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代提出来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宋代统治者A.强化对民间思想的控制 B.更加青睐主张改革的官员C重视对百姓信仰的管理 D.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及教训16 “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阳明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 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C继承了朱熹格

9、物致知思想 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17.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18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这就是说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 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19“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

10、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20唐朝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唐朝设立政事堂的主要功能是A防止三省专权,加强皇权 B防止三省推诿,提高工作效率C政务公开,相互监督 D发挥集体智慧,作出集体决策21 .革命党人朱执信说:“社会主义”这个词是日本翻译的,若按中国的说法,社会主义本译民生主义”。 1907年,孙中山在接受法国时代杂志记者访谈时明确说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和欧洲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别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对材

11、料解读正确的是A革命指导思想发生改变 B革命内部发生分歧C革命策略发生改变 D革命核心仍是民权22晚清某大臣给清帝的一份奏折中写道:“近来学堂新进之士,蔑先正而喜新奇急功利而忘道谊至有议请废罢四书五经者,有中小学堂并无读经讲经功课者,甚至有师范学堂改订章程,声明不列读经专科者。”据此可知当时A传统经学面临严峻挑战 B学校教育风气日趋败坏C作者反对设立新式学堂 D崇尚科学成为主流思想23. 谭嗣同仁学:“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下列与材料思想相似的是A社会契约 B民主共和 C理性判

12、断 D三权分立24维新思想家严复说:“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严复此言旨在 A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 B解释中西盛的原因 C揭示中国文化的特征 D为变法寻求理论依据25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A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B实业救国为主要

13、途径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D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26 民国时期,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称新文化运动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仪亡,以放荡为己任,以攘夺为责任”。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德败坏 B 新文化之“自由”实际是放纵私欲 C 新文化运动导致社会动乱不息 D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纲常礼教2720 世纪20 年代后期,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下列评论最能反映其主题的是 A 反映了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情形 B 中共正领导

14、红军在南方广泛建立革命根据地 C 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 痛斥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28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上述评论都旨在强调A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B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29 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 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