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2926287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第卷(60分)1.下图为“20052012

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 海南B. 四川C. 广东D. 浙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图示表明该省人口总数变化趋势为减少,但人口总数大,8000多万人,海南和浙江人口总数明显不够,广东由于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常住人口是增加的,所以只有四川符合条件,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向外迁移较多,导致常住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故选B。【考点定位】人口数量的变化。【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为材料,考查我国各省常住人口随着年份的变化情况。难度不大,但需要对我国各省份人口基数和人口迁移的基本了解,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中西部省份是以人口迁出为

3、主,从而导致各省常住人口增长发生明显的不同。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下列小题。2. 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城乡间人口流动 农业专业化发展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BCD3. 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2. D 3. C【解析】试题分析:【2题详解】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

4、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3题详解】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考点:人口流动原因及影响4.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下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

5、限偏低B. 技师技工数量偏低C. 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 研发人员数量偏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示我国完成中等教育的比例偏低,不是人数偏低;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与其他三国相差不大;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是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考点:工业区位因素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地形B. 纬度位置C. 洋流D. 距海远近6. 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B. 乳畜业C. 大牧场放牧业D. 游牧业【答案】5. A 6. B【解析】【5题详解】结合地形

6、图,L地地势较高,为山区,故人口稀少,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带,L地位于沿海所以“距海远近”选项被排除,故D错误;读图比L地更高的纬度人口密集,英国纬度位于中高纬度,纬度低的地区气候温和,更适宜人类居住,故B选项错误;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范围广,L地还比较明显,气候更温和,冬季气温相对也比英国东海岸高一些,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A。【6题详解】英国的纬度位置较高,又属于温带海洋气候,所以光照不足,气候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且英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故该地适宜发展乳畜业,所以该题选B。【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

7、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7.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自然环境好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 城乡收入差距大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8.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 土地资源浪费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 城乡协调发展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答案】7. C 8. A【解析】试题分析:【7题详解】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

8、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8题详解】“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错。【考点定位】本题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 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A. B. C. D. 10. 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A. B. C.

9、D. 【答案】9. A 10. C【解析】【9题详解】本题要看清图例,住宅区一般面积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面积最大,所以它最有可能是住宅区。故选A。【10题详解】城市有热岛效应,市区温度高;地租一般来说城市中心较高,交通便利的地方较大,C较符合。故选C。【点睛】解答城市功能分区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图中的图例,看看各图例在图中表示的区域范围和位置。一般来说城市中面积最大的是住宅区,面积小的在城市中心的为商业区,工业区一般在城市的外围、交通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

10、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 提高土壤质量B. 节省劳动力C. 促进生态循环D. 提高经济收入12. 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 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 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答案】11. D 12. A【解析】【1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随看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故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

11、鱼塘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不能提高土壤质量和节省劳动力,对生态循环的影响不大,故D正确,ABC错误。【12题详解】“改革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今后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其他选项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点睛】本题组以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分析判断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变化。第一小题注意区别“花基、菜基”和“桑基、蔗基”的差异,“花基、菜基”主要面向城市市

12、场,经济效益高,需要的劳动力多;第二小题分析时主要结合材料“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指出了转变的主要原因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产业发展方向的变化。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问题。13. 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纬度 河流 降水 地形A. B. C. D. 14. 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 地形平坦B. 水源充足C. 陆路交通方便D. 水陆交通枢纽【答案】13. D 14. D【解析】【13题详解】根据图中河流名称和分布特点可知,该地区位于四川盆地,提高甲乙有特大城市,可判断该地区一定不是在青藏高原,长江分

13、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故纬度因素排除,长江流经地区除了青藏高原都是湿润地区,故降水排除,再看图中的人口密集区,基本都与河流靠近,则可知河流和地形是影响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14题详解】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根据上题结论可知甲是成都,乙是重庆,与甲地成都相比,处于河流交汇处乙地重庆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水陆交通枢纽。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 地下水位上升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 蒸发量增加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16.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生活用水量增加B. 植被覆盖率增加C. 降水下渗量减少

14、D. 城市热岛效应【答案】15. D 16.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15题详解】城市化由于改变了地面状况,故使下渗减少,则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增发减少;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汛期洪峰流量加大。D正确。【16题详解】于地面状况的改变,即由植被地变成了硬化路面,则使下滲减少,故地面径流增多。C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属于记忆题,难度小。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7. 依次示意()A. 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B. 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C. 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D. 湘

15、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18. 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A. 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B. 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C. 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D. 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答案】17. A 18. D【解析】试题分析:【17题详解】从餐馆的位置分析,川菜馆的集中区应在四川;湘菜馆应集中在湖南;粤菜馆应集中广东省;西餐馆应集中在大城市。故选A。【18题详解】各类餐馆分布既集中,有分散,既体现了地域文化,又有扩散现象;而餐馆的原料基本是就地取材;因不会影响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所以也不会影响地域类型;餐馆的扩散,只会缩小城市的服务范围。故选D。考点:区位因素分析下图甲所示为欧洲西部某农业地域类型,下右图乙地、丙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