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924180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微山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微山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微山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微山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微山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微山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微山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学科第二学段试卷注意:本试卷共6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2.十九世纪中后期,当世界加速迈向近代化时,下列人物也正以一场运动引领着中国“与时俱进”。他们的这场运动在客观上对封建制度起到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A.补充作用 B.瓦解作用 C.改革作用 D.巩固作用319世纪末的

2、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有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 B C D4.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康有为认为改制应代表平民利益B.康有为认为应该“托古改制” C.平民改革难以避免失败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5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 B尊孔与民主共和绝对不相容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

3、的相互依存 D尊孔潮流与君主专制的内在联系6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后,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其主要目的是为()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B缓和政治派系矛盾,鼓励学术研究C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 D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7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8.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

4、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陈独秀在上面的材料里表达的观点是A.民主政治没有成功B.执政党和在野党争斗激烈 C.国民没有民主政治的觉悟D.革命党人没有发动群众9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指出:“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毛泽东所说的“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是指()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10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是 A.俄国

5、十月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 D.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11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12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B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C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 D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13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A. 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 使革命阵营成分复杂C. 使革命缺乏坚实

6、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14孙中山在改造中国的实践中作出最大的贡献是()A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B高举民主共和旗帜,不断反对北洋军阀统治C改组了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D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15孙中山临终时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最典型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国民党一大宣言16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17“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去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

7、)。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D八七会议18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进京赶考”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19邓小平南方谈话和真理标准问题谈论的相同点是()A深化了改革开放 B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8、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21 “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B反右斗争扩大化C“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 D改革开放的进行22右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此图不能反映()A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民众重视 B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C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招生 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23.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中,文化事业也有过一段曲折历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受到干扰,主要表现为()A一些文艺作品的思想艺术性不高 B部分著作的学术观点不对C在文学艺术界进行了错误的、过火的政治批判 D资本

9、主义性质的文化有所发展24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C使文艺界仅呈现八大“样板戏”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25 毛泽东的亲笔题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高度概括,以下几幅图中哪一幅是为科学文化工作者的题词()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做到了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一壮举是()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

10、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B袁隆平的杂交水稻C中国的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27.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8党中央做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其主要目的是()A用于收复台湾 B与苏联争霸C与美国争霸 D反对核威胁,打破美苏的核垄断29. “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会

11、持久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30如果你看见一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上学,你可教这些孩子用什么法律武器来实现自己的读书梦想()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

12、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别的观点?你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6分)(3)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6分)(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 (4分)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

13、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材料二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材料三公元9年,西汉时期的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366年,敦煌石窟开始建造,“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象。1390年,明朝人万户,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梦想,双手举一大风筝,坐上背后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勇敢地进行火箭送他上天、风筝帮他落地的实验。结果,他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火箭登天的牺牲者。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从此奔月去。材料四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55年的3 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