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922318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平邑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平邑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平邑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平邑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平邑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平邑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平邑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平邑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1、 选择题(该部分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与百家姓中的齐、鲁、宋、燕等姓氏起源相关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周礼制度3、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禅让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4、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

2、轮。”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 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A.B.C.D.5、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世袭制和行省制6、王国维说: 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依据材料看,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7、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

3、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8、“(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婚(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科举制度以门第出身为选材标准唐朝科举考试有资格限制统治者重农抑商的观念 唐朝科举有严格的管理制度A BC D9、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10、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

4、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11、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知,“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12、“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

5、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D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13、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

6、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14、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 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内阁掌握国家军政大权 D封建制度的基础开始瓦解15、希腊城邦公民享有比较充分的政治权利。主要原因在于A城邦政体形式多样 B国民都有公民身份 C城邦经济发达 D实行公民政治16、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17、有的学

7、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18、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样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取一个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了“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男子。那么法庭将A进行调解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D不予理睬19、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A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B通过立法防灾治灾 C具有环境保护意识D注重保护

8、私人利益、在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城邦对公职人员实行多种约束。其中包括公职人员必须是成年男性公民 陪审法庭的监督陶片放逐法的震慑 任期的限制A B CD21、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22、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

9、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B.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D.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23、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是A.分权与制衡 B.天人合一 C.皇权至上 D.大一统24、垂相给、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上述制度的优势不包括A.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避免决策失误及吏治腐败D.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25、美国当

10、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26、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2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

11、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28、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鈒的主体29、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30、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

12、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31、理解历史线索与认识历史规律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展示,空格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是选官的标准、对象和古代政治A.世卿世禄B.才能道德C.文化文章D.门阀地位3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和郡县制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2、 材料解析题33、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

13、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