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找花生》说课稿 精选六篇

上传人:zh****ng 文档编号:112920532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松鼠找花生》说课稿 精选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松鼠找花生》说课稿 精选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松鼠找花生》说课稿 精选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松鼠找花生》说课稿 精选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松鼠找花生》说课稿 精选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松鼠找花生》说课稿 精选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松鼠找花生》说课稿 精选六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松鼠找花生说课稿一、说教材:小松鼠找花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以“益智”为主题,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教育学生遇事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仔细观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童话形式讲授知识,是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好方式。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目标: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2.

2、是认识12个生字,能准确认读。阅读目标要求孩子能读一些童话,感兴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三、说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1)通过小松鼠找花生这个故事,启发学生明白遇到事情要动脑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道理。(2)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2.难点:(1)理解“奇怪”“自言自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3)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这一特点。四、说学生1.一年级孩子对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过程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小松鼠的疑问也就是孩子们很想解决的问题。2.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朗读能力都很

3、弱,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五、说教学方法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2.体验法:通过表演对小松鼠的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3.以读代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激发兴趣,培养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4.探究法: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

4、,积极探讨。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六、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在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小松鼠找花生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1.小朋友,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松树上,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瞧,它来了!大家看看是谁啊?(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松鼠)你认识它吗?大声地和它打声招呼吧!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小松鼠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2.谁还愿意和它说说话?他怎么啦?他的表情你会想到一个什么词?听他在跟你们说什么?3.(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松

5、鼠的话-谜语)小朋友,我今天要找一样东西,你们能帮我找找吗?这件东西啊,它是“红房子,麻帐子,里面有个白胖子”。你知道是什么吗?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也更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4.那就让我们和小松鼠一起去大森林找花生吧。然后揭示题目小松鼠找花生,让学生想办法记住“鼠”“找“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对低年级学生来写,多读是最主要的理解课文的方法,我采用多种方式的读:自由读,体会内容;图文对照,再次读,重点语句,体会读;对话分角色读,体会人物心理。读书百变,其义无需再讲就会自见

6、。比如:小松鼠和鼹鼠对话,理解小松鼠的想吃花生的心情。加重语气读“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的“每天”,“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出没看见一颗花生“,从重点词语的读中,感悟出小鼠松的疑惑。这样既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出让学生随小松鼠一起思考。2.老师指导有些长句的朗读。3.谁愿意来比赛?(各小组选一个学生分自然段进行朗读比赛)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第一、二自然段1.(多媒体出示花生开花的画面)随机教学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说画面的景色。你喜欢这些小花吗?为什么?课文里指什么鲜艳,鲜艳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格外”一词,应怎样理解?可以换成哪些词?设计意图:直观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花生开花的美丽

7、景色,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换词理解“格外”“鲜艳的()”的教学,注重了低年级词语的积累与运用。2.这些花真美,我们看到了,小松鼠和鼹鼠也看到了,听他们在说什么呢?3.带上你做好的头饰,当一当小松鼠和小鼹鼠(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加以指导。)4.哪只小松鼠准备好了,可以上台表演呢?(请学生表演读。)5.听了鼹鼠的话,小松鼠可真高兴,这时它可能想些什么呢?(启发学生想象花生成熟后的情景,树上长满了花生,小松鼠津津有味的吃花生)6.老师引读:小松鼠很高兴,他想:设计意图:在朗读上,根据学生理解水平,要求一步步上升。通过学生不同角色转变,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以读代讲第三、四自然段看着鲜艳的花生

8、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小松鼠越想越高兴,那它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又怎样呢?1.理解“每天”设计意图:承上启下,想象理解,通过从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较,得出“小松鼠每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结果了没有”这个结论,充分感知“每天”所强调的意思,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规律。2.等了多久啊?一天?两天?大家看看小松鼠等到什么时候了?第五自然段:等了这么久都没有看见一个花生,这时候小松鼠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小松鼠做了什么?理解“自言自语”通过实际情景再现,让学生简单明了地明白意思,并用说话来反馈自己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理解运用“自言自语”这个词。1.是谁摘走了小松鼠的花生啊?帮小松

9、鼠想一想,希望大家说的时候要注意说出你的理由。2.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3.花生究竟都到哪里去了?出示资料:花生又称“落花生”“长生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羽状复叶。腋生总状花序,花黄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我国栽培极广,黄河下游各地最多。(四)、再读课文、回归整体指导学生朗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通过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小松鼠心情的变化。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避免逐段逐句地进行,应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学习的主体性.(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供我们吃的部分也长在泥土里?(土豆、芋艿、红薯、藕)2.课文里的故事虽

10、然结束了,但是小朋友们只要你再动脑筋,还会有一个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再编一个故事吗?试一试吧!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予以点拨指导,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会给别人以补充和帮助,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但由于能力有限,会有许多遗漏与不足,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我一定会虚心接受。七、说板书设计看到花生开花了小松鼠等啊,等啊没看见一个花生(花生长在地底下)自言自语谁偷走了花生小松鼠找花生说课设计一、说教材花生在地下结果的特点,为常人所

11、知。但在许多小朋友的眼里,却是个谜。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小松树原本打算等花生结了果,摘下来留着冬天吃。可是等啊等,等到花都谢了,却找不到一个花生,它很奇怪: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课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教学目标: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会搜集、使用信息。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教学重点:1

12、.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2.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松鼠心情的变化,了解花生结果的特点。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识字、阅读第二课时:指导书写、处理学生搜集的信息。本次说课说的是第一课时。二、说教法1.在字词方面,我主要采用的是随文识字。2.在阅读方面,我主要采取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第一自然段:采用了想象读。第二自然段:采用分角色、表演读。第三自然段:采用悟读。三、说学法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字、记字。2.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了解花生结果的特点。4.教会学生查阅资料及向别人请教的学习方法。四、说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

13、,揭示课题。1出示一半课题,留下悬念。目的: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2课题中指导“生”的书写。目的:突出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的特点,分散识字重点。(二)在阅读中识字、积累、理解、感悟。1学习第一自然段:以识字、学词为主,进行想象读。(用两个训练引出两句话指导学生朗读)(1)理解“旁边”,训练说话“谁的旁边是谁”。学习文本第一句话: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2)积累词语:ABB式词语(一朵朵)。学习文本第二句话: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目的:这样设计体现了随文识字的好处,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不但认识了本课生字“旁、种、许、格、外、艳”,而且理解了“旁边、叙多、格外、鲜艳”等词语的

14、意思。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字不离词、词不离句。2学习第二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读。(1)自渎,用不同线画出松鼠和鼹鼠说的话。(2)进入角色引读。(3)学生表演读。目的:学习疑问句和感叹句,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且通过分角色、表演读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3学习35自然段,悟读。第3自然段抓住“每天”体会小松鼠盼望的心情。第4自然段抓住“他等啊,等啊”体会小松鼠急切、渴望的心情。第5自然段抓住“奇怪”“自言自语”,体会小松鼠的失望与疑惑。目的:这样,通过抓重点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松鼠心情的变化。体现了课标中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在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这一精神。(三)多元开放、调查延伸。通过小松鼠的疑惑“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把课题补充完整。一个疑问,一个“找”首尾呼应。1.设计开放的问题,组织讨论。(三种可能)(1)被鼹鼠摘走了。(2)不是被摘走,是花生本来就没结果。(3)花生结果了,没被摘走,而是结在土里了。2.如果你是小松鼠打算怎样弄懂这件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向别人了解等学习方法。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在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及花生在土里结果这一特点。3.布置课外调查: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果实也是长在泥土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