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289968 上传时间:2017-10-1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句名篇”复习应考中的几个问题 2007-1-31 9:15:00 | By: 陈哥 “名句名篇”复习应考中的几个问题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要考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赋分仍为 4 分,因此,高考复习中不能小视名篇的记忆背诵。但在复习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对考试说明的精神没有准确把握,复习不得要领,复习效果不佳。在此特提示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要从篇 入手,把握背诵内容 高考停考了 3 年默写名言名句 后,去年又考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不过此类题型的复出,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那就是不只仅考句 ,只作简单的上下句填空,而是着眼于篇 。试题提供两种语文背景材料,一是作者与篇目,一是几句背景性语句。如 20

2、02 年全国卷第题: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荀子劝学) 有些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点变化,忽视篇段的背诵,仍然采用从篇章中雕镂名句 的做法,甚至不重视教材中名篇的背诵,却大量背诵有些复习资料中的所谓 名句 ,耗时多而不得要领。即使能背诵名句,考试中也不能得分。例如,2002 年两省一市卷第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杜甫登高)一般考生虽能背出后面的名句,但由于对语境不熟悉,不知道要填的是这两句。由此失分,十分可惜。二、对句的把握不能以是否是名句 为标准 高考命题不再像以前以名句 为取材的范围,而是着眼于对 名篇的考查。就考查的内容来说,有些是名

3、句,如 2002 年全国卷第题: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白居易琵琶行)要求填写的内容是家喻户晓的句子;命题不有些考查的句子就算不上名句,如2002 年全国卷第题:千古江山, _。舞榭歌台,_。(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很难说得上是家喻户晓的名句 ,为什么要考呢?因为它属于要背诵的名篇,在中学生要掌握的范围之内。因此,复习中我们要有意化解学生的名句 情绪,切实落实教材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 三、在取材上要扣住重点,兼顾其他 以前名言名句 的考查内容大多选择诗词名句或俗语,取材范围过于宽泛,学生似大海捞针,费时耗力。现在则着眼于对名篇名句 的考查,材料相对集中,有规律可循:

4、一是重点考查古诗词,兼顾古代名篇。像 2002 年全国卷和两省一市卷,均考 3 句,古代诗、词、文各 1 句;二是材料主要选自教材,但也有教材之外的。2002 年全国卷和两省一市卷、2003 年北京春季高考卷均取材于新教材,特别是新教材中的老课文;2003 年安徽春季高考卷考了一句教材之外的: 子曰: 始吾于人也,_;今吾于人_。(论语公冶长)因此,我们要重点摊新教材中要背诵的名篇名句,同时兼顾课外的。例如,新大纲中要求中学生课外背诵的古诗文篇目。当然,课外背诵篇目要选那些著名的和文字通俗的精短篇目。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年考生大部分使用的是新教材,但还有些地方没有使用新教材,加上要顾及往届考

5、生,因此命题者会更多地关注新教材中的老课文,这对我们把握复习重点不无启发。 四、落实名篇名段中的重点句 高考中名句名篇的默写对命题材料是有所选择的。辅导中应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这里说的重点句,除包括篇段中的名句 外,还有主旨句、关键句、精彩句、哲理句等。关注的前提是会背诵全篇全段,特别是篇幅短的一定要熟练背诵,目的是提高复习效率和答题的准确度。这些可从高考题中得到印证。例如: 主旨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李煜虞美人 ) 哲理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_,闻道有先后,_,如是而已。(师说,2003 年北京春季高考卷) 警世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_。(陶渊明归去来

6、兮辞,2003 年安徽春季高考卷) 精彩句:古之圣人, _;今之众人,_。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 师说,)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表达高度集中的情感,塑造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象。由于篇幅或写作效果所限,诗歌的主旨往往是朦胧含蓄甚至是隐晦的,以下面这首诗为例:山中所见一棵树辛迪你锥形的影子遮满了圆圆的井口你独立,承受各方的风向你在宇宙的安置中生长因了月光点染,你最美也不孤单风霜锻炼你,雨露润泽你季节交替着,你一年就那么添了一轮不管有意无情,你默默无言听夏蝉噪,秋虫鸣一九四八年夏本诗用语平淡朴实,但一棵树的形象却呼之欲出,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联想和启

7、示。结合你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思路导航】材料作文命题一般分为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两类,本题属于文字材料写作。相对于故事型或观点型的材料,诗歌显然更加难于解读,因为诗歌文本一般内涵丰富,极具张力;相对而言,语言也比较蕴藉含蓄。甚至有时候,一首诗只是诗人瞬间情绪的捕捉,并没有明确的、唯一的主题,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诗歌作品的能力。就本题所选诗歌而言,大体可以分以下三步进行解读:首先要通读全诗,找到诗中的主体事物,揣摩诗人的褒贬倾向。本诗的主体事物是一棵山中的树,从全诗情感倾向来看,诗人没有对树进行讽刺或批判,基本持肯定、

8、赞美的态度。接下来就要细读文本,找到与树相关的描写,考察诗人写作时的出发点是什么,即诗人为什么要赞美这棵树。由“独立”“承受”等词来看,诗人有感于树面对苦难的坚忍和独立不屈的姿态;由“在宇宙的安置中生长”“就那么添了一轮”“默默无言”等表述来看,诗人更加欣赏树从容淡定的风度。独立、坚忍、从容,这些正是做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可见,本诗有以树写人之意。最后整合前面筛选所得的信息可知,本诗蕴含的道理其实是对一种正确人生态度的肯定。由诗歌脉络来看,坚忍是从容的前提,从容是树最终达到的境界;从两者在诗中比重来看,从容是写作的重点。因此立意为“承受苦难”应属偏题,立意为“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基本切题,如能在

9、立意时兼顾二者并分清主次、因果则为最佳立意。歌类材料作文写作导引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 薛业忠1、阅读下南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沙 苗得雨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2007 济南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写作导引】这是一首诗歌类材料作文。首先应该读懂诗意。这首以沙为题的小诗寓意丰富,哲理深刻。“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炼的内涵。“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就蕴藏在“沙”里

10、面。“金”代表的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整个小诗内涵就是:伟大寓于平凡;富贵蕴藏普通。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可以把握本题写作的方向。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文。你知道,你爱惜,太阳天天升起;你不知,你厌恶,太阳天天升起。请根据你对这首诗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导引】同是诗歌类材料作文,这个题目要难得多。首先诗意较难理解。这首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你知道”也好,“你不知”也好,“你爱惜”也好,“你厌恶”也罢,“太阳”都会“天天升起”。也就是说你的喜怒哀乐,你的主观意愿都左右不了太阳的升起。在这里,“太阳天天升起”是一种客观

11、存在,而“你知道,你爱惜”“ 你不知,你厌恶”只是一种主观情感。主观情感是难以左右客观存在的。因此,尊重客观存在是这首诗所要思考的核心。比如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等。当然,这样思考过后,还可引申为我们要“适应”客观规律。所以,这首诗的最佳立意是“尊重与适应”,按照这个方向构思,文章是不会走题的。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光和影杜运燮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以“走进阳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要求所写的内

12、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安徽省“江南十校”语文试卷) 【写作导引】很美的诗篇,很有诗意的话题,也必然引发考生诗意的思考。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走进阳光”与“躲避阳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一种虽有“阴影”,“ 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一种虽没有“阴影”,“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走进阳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人生的人生姿态。“躲避阳光”是退缩,是逃避,是不思进取,更是消极心理的集中反映。这首诗给我们的有正面的积极的思考,也有反面的消极的反思。这两个方面皆是我们的思考方向,

13、想深想透,巧借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感受与体验,完全可以写出一篇激情四溢的妙文。4、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错 觉泰戈尔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 800字。(合肥市 2007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写作导引】要想写好这个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这则小诗的内涵要深刻理解。这则小诗的诗题是“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这个解释很好理解

14、。再看诗歌的内容,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河的“此岸”与“彼岸”的“叹息”或“长叹”。它们为什么“叹息”“长叹”呢?原来,一个说:“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一个说:“也许,幸福尽在对岸。”也就是说,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这是做这道题审题的关键。有了初步的解读,再进行深入的想深想透。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但这只是思考的初步,关键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缺乏对自我的认知。重拾信心,就会发现自己身边处处皆风景,就会发现我自己就是美丽的风景。“一切欢乐”“快乐”自己也拥有。因此克服这种“错觉

15、”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树立自己的信念。可参考拟题给错觉纠偏、重拾自信、榜样就在身边、墙内开花墙内也很香等。5、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统一(法)雨果在棕色群山起伏的地平线上,太阳,这朵光芒万丈的鲜花,在黄昏时分,把脸儿俯向大地。一朵新开的银菊,在麦地旁,野草丛中一座行将坍倒的灰色的墙上,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而这朵小花儿,就从残破的墙上,注视着那颗,在永恒的碧空里,万古不息地倾泻着流光的巨星。“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它向他说道。 这首诗可以引起人们多方面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读这首诗产生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济宁市 2007学年度期末考试)【写作导引】这首小诗包含“大与小”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太阳”与“银菊”正是一大一小两个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