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896863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黑体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彷徨(hung) 瘦削(xio) 亲昵(n) 敛声屏气(bng)B吝啬(s) 徘徊(hui) 间断(jin) 惴惴不安(zhu)C咆哮(xio) 附和(h) 搭讪(shn) 含情脉脉(m)D自诩(y) 倔强(jing) 冠冕(gun) 沁人心脾(q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坍圮 奢靡 寡廉鲜耻

2、 穷源溯流 B.狼藉 提防 弱不襟风 囤积居奇C.付梓 荫庇 扪参历井 审时度事 D.频率 部署 临渊羡鱼 厉精图治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类最好的天堂和最舒适的伊甸园就是我们赖以 、繁衍的地球。尽管我们并不否认可能有外星人存在,但是 有外星人的话,也是他们已经 和适应了千万年 上亿年,已经适应了他们那个星球的环境,如人类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才适应了地球的生活一样。A.栖息 即便 进化 到 B.生息 即便 进化 或C.生息 如果 演化 到 D.栖息 如果 演化 或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

3、,可以发挥得更好。B.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颗恒星正以每小时一百五十万英里飞离银河系。C.沙尘暴屡屡肆虐华北地区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北方地表覆被整体恶化造成的恶果。D.她把积攒起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地震灾区的失学孤儿赵小杰,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本来是一个很丑的葫芦,经过大画家点铁成金的手腕,往往可以成为杰作。大醉大饱之后睡在床上放屁的乡下老太婆未必有什么风韵,但是我们谁不高兴看醉卧怡红院的刘姥姥?从前艺术家大半都怕用丑材料,近来艺术家才知道 ,可以使美者更见其美。荷兰画家伦勃朗次喜

4、欢画老朽人物,法国文学家波德莱尔喜欢拿死尸一类的事物做诗题,雕塑家罗丹和爱朴斯丹也常用自然界中为丑的人物,都是最显著的例子。A.艺术美与自然丑关系密切融自然丑于艺术美B.自然丑也可以化为艺术美融艺术美于自然丑C.自然丑也可以化为艺术美融自然丑于艺术美D.艺术美与自然丑关系密切融艺术美于自然丑6、下列篇名、作者及作品中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边城沈从文傩送、天保 B陈情表李密李密C窦娥冤白居易窦天章 D雷雨曹禺鲁大海7、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 ) 稻田与荷花,只隔着一条田埂, 。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 。他们也暗自喜欢着对方, :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

5、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秋收之后,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米的香。 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 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 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A B C D 8、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为何古人认为丹顶鹤只栖息在高洁之地?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鹤是高贵的。B在这一刹那,在这充满神奇的寂静之中,谁能说这片刻就不是永恒?C难道没有人听到过秋天豆荚迸裂的声音吗?那是世上最美好的声音。D如果不走进呼伦贝尔,怎么能体味出那草原牧歌中的蓬勃豪迈之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小 孤 山 (宋) 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天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6、。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9、对“小孤山”的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托小孤山以言志。B借小孤山表达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C描绘了小孤山险恶的地势以及阻挡狂澜的作用。D表达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10、对“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孤山的“孤”与“

7、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B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C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D借小孤山的地理特征,表达诗人要英勇杀敌,争取抗元斗争胜利的豪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3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

8、:“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1下列句子中加点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9、是( ) A河内凶 凶:收成不好,荒年 B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戴:顶在头上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验 1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如寡人之用心者A邻国之民不加少 B填然鼓之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梁惠王“尽心”治国但仍“民不加多”的困惑,以此引出下文孟子的论述。B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特点,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讽刺其治国并未尽心。C第四段孟子正面阐述他的“王道”主张,描绘出实施“仁政”后理想社会的蓝图。D孟子善于把握谈话对象的心理,步步推进,

10、并运用排比句式,使论辩更富气势。非选择题部分14、翻译(每小题4分,共8分)(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5、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3)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4)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_,_,_”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6 18题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

12、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

13、,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16、“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这句话里“它的意图”是什么? (6分)17、指出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6分)18、简析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8分)19、请概括说明下面这种语言现象,并表明自己的观点。(6分)一些报刊经常在行文中夹杂一连串的英文,如“APEC记者招待会后,我约了CCTV的几名记者和一群MBA、MPA的研究生,讨论中国加入WTO后IT业对GDP的影响。”概括: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