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896829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高一历史第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春秋时期的“皖国”,封地位于今安徽潜山县为主的区域。在强邻环伺的春秋时,弱小皖国虽朝吴暮楚,但最终还是被楚吞并。某同学想对古皖国进行具体考证并进行资料收集,你认为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史书的记载 B. 民间的传说 C. 史学研究论文 D. 出土竹简的记载【答案】D【解析】史料价值的高低遵循实物史料价值高于文字材料的规律,其中以出土的文物史料价值最高,所以在备选项中秦简的价值最高,答案选D,B最低,A的价值高于C。 点睛:新课标

2、高考中较原有的高考模式增加了基础历史理论知识的考查,较常见的有不同历史观的辨析,例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观的考查;史料与史学观点之间的关系;不同史料的价值比较,如文字史料,实物史料以及考古发现等;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信息,今后的高考还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史学知识的考查。2. 从先秦到清代,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巡视制度建设,并以此作为权力监察的重要方式之一,康熙帝曾说:“臣下之贤否,朕处深宫何由得知?缘朕不时巡行,凡经历之地,必咨询百姓,以是知之。”该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为统治者正确决策提供了一定依据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统治者的民本思想有利于一些仁政措施的贯彻和落实 有

3、利于铲除封建社会腐败吏治的根源A. B. C. D. 【答案】A【解析】由材料“凡经历之地,必咨询百姓,以是知之。”,可见巡视制度建设为统治者正确决策提供了一定依据,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统治者的民本思想,有利于一些仁政措施的贯彻和落实,故选,故选A;封建社会腐败吏治的根源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巡视制度建设不可能铲除封建社会腐败吏治的根源,排除,排除BCD。3. 钱穆先生指出,自汉武帝时起,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或发达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代,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里最应着眼之点。其“着眼之点”的最主要影响是A. 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 推动先

4、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C. 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D. 促进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钱穆先生论述的主要目的旨在说明汉清以来的这种制度的实行,表明了古代中央政府代表了一种全国性政权,有利于巩固我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两汉之世实施察举制作为选举官员的制度,这时的选举制虽甚粗疏,却开后世的先河;而唐创出科举制,中国文官制度逐渐进入科举时代。科举考试,更成为此后一千三百多年的楷模,开创中国公平选士的先河。材料故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C。4. 隋朝规定:凡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中央任免,每年年终须由吏部考核;州县官吏三年一换,不得重任;吏部选用地方官,须尽用

5、外地人;命诸州每年荐举三人到中央参加考试。这些规定A.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开创了考试选拔官吏先河C. 形成了封建官僚政洽体制 D. 削弱了世家大族特权垄断【答案】D【解析】隋朝选官情况表明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人事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没有体现强化君主专制的情况,故排除A;材料中明确讲到诸州每年举荐三人,不能说是选材的重要标准,排除B;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于秦朝,排除C;隋朝加强对地方的人事权,打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利用九品中正制垄断人才选拔的局面,故选D。5. 清朝乾隆帝规定,军机处中的听差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同时还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窺探;如有地方督抚官员

6、通过各种方式向军机章京刺探情况,必严加处理。上述规定A. 有利于监察官员 B. 体现出军机处官员素质低C. 确保政令的保密 D. 说明乾隆帝的疑心比较重【答案】C【解析】“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御史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窺探”“严加处理”,说明军机处的设置适应了皇帝集权的需要,具有保密性好的特点,排除C;,军机处不属于监察机构,排除A;材料的中听差素质差,不等于官员素质差,排除B;D没有揭示材料的主旨,排除D。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窥探”“该机构人员精干,只能跪奏笔录”切入,结合军机处进行思考。6. 林则徐禁烟中特别相信具结(即写保证书),外商具结后,如再走私,既

7、于正法。据此判断,其重视“具结”的目的是A. 构建商品经济发展诚信体系 B. 从根本上解决鸦片走私现象C. 置外商于中国司法管辖之下 D. 坚决捍卫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答案】C【解析】AB说法明显错误,可以直接排除;D项是林则徐禁烟的根本目的,而不是直接目的。鸦片战争前,清王朝是一个主权完整和独立的国,林则徐认为有权热气清朝的法律对侵害本国或本国公民的重大利益的人或事进行管理和处置,并排除其他国家和组织的非法干涉,所以采取让外商具结悔过的非刑罚的处理方式,本题应选C。7.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以军为管辖单位,设有军帅、师帅、旅帅等管理,其基层组织则为二十五家,设司马管理。凡“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

8、。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该制度体现了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 天京政权的封建性C. 特殊条件下合理性 D. 绝对平均的空想性【答案】C【解析】材料“以军为管辖单位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说明太平天国军民一体,符合太平天国面临严峻的军事斗争环境,故选C;材料没有体系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天京政权的封建性,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分配与产品分配,排除D。8. 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幅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政治运动已冲击到民众的日常生活 B. 民国初年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 革命后民众

9、参政议政热情日益高涨 D. 民国初年的城镇建设步伐显著加快【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 “有毛辫的遭殃” ,表明辛亥革命已冲击到民众的日常生活,故选A。BC在图中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城镇建设,排除D。点睛: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局限性和“遭殃”的消极表述决定了排除BCD,故选A。9. 下列是益世报所载上海海关1918年7月和1919年7月部分日货输入情况比较表,导致其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 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C. 民族资本主义快发展 D. 战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时间“19181920年”,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国国内发生了五四

10、运动,开展抵制日货运动,故日货输入锐减,故选D;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故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欧美列强的信息,排除D。10. 毛泽东曾说:“我们闹革命,光靠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与此相关的时代背景是A.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C. 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师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答案】B【解析】材料“一定要有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吃掉、赶走,

11、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是强调要以革命根据地为依托,故选B;材料发生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A;材料发生在红军长征之前,排除C;D是建立与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与材料不符,排除D。11. 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提出了“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及识见,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该条文A. 表明了国民政府准备发动民众全面抗战B. 为适应抗战形势变化需要而作出的调整C.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D. 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奠定了政治基础【答案】B【解析】结合关键信息是“1938年”,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由“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及识见

12、,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可见国民政府为适应抗战形势变化需要而作出的调整,故选C;国民政府是片面抗战路线,排除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排除C;国民政府没有结束一党专政,排除D。材料关键信息是“1938年”。1938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已经形成,团结抗日是中国社会的主题,容易得出答案。12. 下图为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数及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情况。对此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B. 90年代少数民族人口数增长为最多C. 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全面落实【答案】C【

13、解析】材料无关少数民族的分布范围,排除A,材料表明80年代人口增长最多,排除B;材料表明,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故选C;材料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排除D。13.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法国成为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成为当时唯一能与中美苏三大国同时对话的国家。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裂痕B. 促进了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C. 推动了新中国的外交出现新局面D. 昭示法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束缚【答案】D【解析】A中显示不出“开始”的限定,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排除B;

14、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没有改变我国外交局面,排除C;由“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成为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成为当时唯一能与中美苏三大国同时对话的国家”,故选D。14.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尼总统会唔时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z2015年12月25日,亚投行正式成立。截止2017年12月,亚投行成员已达84个,其成立与发展的意义有促使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迅速增多 有利于中国和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有利于推动中国全方位外交的发展 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A. B. C. D. 【答案】C【解析】亚投行不属于亚太经合组织,故排除,

15、排除ABD;亚投行正式成立,有利于中国和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有利于推动中国全方位外交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故选组合,选C。15. 梭伦改革中曾制定公民拥有第三者起诉权的法律规定,即任何人都可以对伤害城邦公共利益的行为提出控告。其意义在于A. 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体制B. 激发了雅典居民的参政议政热情C. 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D. 有助于树立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答案】D【解析】梭伦改革只是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机构以及便于公民参政的规则,排除B;废除债务奴隶制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排除C;由“任何人都可以对伤害城邦公共利益的行为提出控告”,有利于树立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排除D。16. 威廉麦克尼尔将罗马法概括为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人类关系必须由契约加以约束,这种契约自由地订立,在法庭上具有法律效力;二是任何形式的财产必须有唯一的、明确的所有者,他拥有订立契约处理上述财产的全权;三是政治权威可以任意地制定新法律。这些原则的提出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