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

上传人:zh****ng 文档编号:112888729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是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核心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的实现首先要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作保障。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同时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

2、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民主集中制。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相关知识,掌握民主集中制的表现。让学生体验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的国体决定的。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够举实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不能套用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使学生学会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越性,提高对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认识,增强爱国

3、感情,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三、学情分析:从高一学生心理特点来说,由于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备受全国上下关注,青年学生由于其对新事物的敏感、好奇、热情等心理特点,对于本课所涉及的热点问题,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后,学习迫切希望探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无论是从知识角度还是实践角度,高一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是比较生疏的。四、教学方法及手段考虑到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直观演示法:2、活动探究法3、讨论法4、讲授法(二)学法1.自主探究法2、分析归纳法3

4、、总结反思法五、教学过程本课的内容主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准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知识。(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的视频)(设计意图:用视频图像播放热点大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视频材料让学生整体感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课讲解:一、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政体)(多媒体显示材料)镜头一:某省人大审议该省政府工作报告镜头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国家司法机关领导人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根据材料说明,人大行使了什么职权?我国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是什么关系?得出结论:(1)审议权和选举权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

5、监督教师总结: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关系呢?这与我国的政体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9页60页,填充横线上的内容。1、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由学生阅读教材60页最后一段,在书上划下来。)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3、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含义学生活动:比一比(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合作找出: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区别和联系)联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区别: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一个完整的政权体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学生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适合我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1、伟大创造、必然选择、共同利益、共同愿望2.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国体)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讨论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能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3.优越性4、实践证明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主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