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研究生论文选题报告表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2888500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5研究生论文选题报告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表5研究生论文选题报告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表5研究生论文选题报告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表5研究生论文选题报告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表5研究生论文选题报告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5研究生论文选题报告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5研究生论文选题报告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5 学号: 2011202352 西 北 工 业 大 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表 院 名 人文与经法学院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姓 名 刘晚霞 学位级别 硕士 导 师 樊明方 培养类别 委培 报告日期 2012年12月 研 究 生 院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的要求一、硕士生的选题报告内容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论文工作量的估计、工作条件,预期达到的水平,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解决措施。二、博士生的选题报告内容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特色、工作难点、预期成果及其可能的创新点。三、选题报告会应以学术活动的方式公开进行。四、正式开题之前,研究生应在

2、广泛阅读中、外文资料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拟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把握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和预期结果,明确课题工作的设想、方法和研究路径。五、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选题报告初稿,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由指导教师安排选题报告时间。选题报告未通过者,重新开题,若第二次选题报告仍通不过者,则按有关规定终止学籍。六、选题报告不能按期完成者,应及时向研究生院培养处提出延期申请。七、本表可以打印或用钢笔认真填写,若不够填写时,可另加附页。论文题目神木县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论文类型(请在有关项目下作记号)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跨学科研究研究生在进行选题报告、听取意见后,整理成文(不少于3500

3、字)。一、 研究背景在任何一个时代中未成年人都是祖国的未来,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每位青少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发展。青少年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神木县属于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特殊的地位,我县的稳定和谐发展,关乎着国家的政治政策和经济的整体规划,因此,预防与控制神木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二、 研究意义(一) 理论意义由于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问题对中国的教育以及中国未

4、来发展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因此,该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各个部门、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从各自的专业背景出发,探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成因以及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从理论上给予分析和解释,目前,我们看到的最多的大多是犯罪学、心理学以及法学等学科角度的理论,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都是作为其他理论的影响条件。该选题试图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入手,探讨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从而丰富和完善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这一领域的教育理论体系。(二)实践意义1、了解神木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通过对神木县未成年犯管教所、未成年教养人员管理所、工读学校的在校学生以及其他有关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

5、收容单位进行调查,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处于特殊地理位置的神木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发展特点,为我县深入探讨违法犯罪的成因和预防与控制的对策提供实证依据。2、为出现问题的学校教育提供参考意见学校教育不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唯一因素,但作为关键环节,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本选题从教育的角度为学校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参考意见,切实做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与控制。3、为当地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了解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现实状况,足以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从而在法律保护以及政策倾斜上给予合理的调整,确保未成年人能够有一个稳定和谐的成长氛围,避免新的违法犯罪的发

6、生。三、 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对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比较好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他们得出了以下几个共同结论:(1)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普遍性原则。他们认为这是各国的一般社会现象,未成年人在所有国家的国民阶层中都有大体相同的分布,未成年人犯罪大多数是由于一定的社会动乱、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未成年本人的素质不好而犯罪。还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一般的扩张性,决不是什么特异的现象。(2)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存在着成长的制约性和社会的制约性。他们认为,未成年人犯罪者的大部分人是会受到他们发育成长所制约的,这种成长中的障碍(如犯罪)是会随着他们的社会成熟而减退的。还认为

7、未成年人犯罪是与社会结构的情况密切联系着的,家庭、学校、职业、余暇时间的分配等,都会对其有着“常态反应”。(3)对未成年人犯罪有权处理的机关处理的情况如何,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往往会打、下烙印。他们认为,刑事警察官、法院、检察官、少年行刑组织等如果过早地、过重地、过于形式地处理问题,都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的消极作用,会使他们失去自尊心、自信心,促使他们产生“非社会化”的观念,使他们犯罪的经历会越来越早地开始。(4)强调综合地研究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主张要注意形式和方法上的多样性,要广泛地采取预防性的措施。主张应当减少对未成年犯的关押,送未成年犯管教所应当是最后采取的手段。在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上

8、有以下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1)失范理论的观点失范理论主要包括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的观点和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的观点。埃米尔迪尔凯姆在社会劳动分工论(1893)中首先提出社会失范(或社会失序)的概念。失范状态就是社会不能调整人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需要并用恰当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的状态。“按照失范的观点,犯罪是在缺乏合适的社会规范调整的状态下,个人欲望或需要无限膨胀和用不恰当方式加以满足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未成年人犯罪是由于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明确的规范以指导其活动,致使他们无所适从,从而发生犯罪等失范行为。默顿

9、发展和修正了迪尔凯姆的失范理论,将之运用于分析美国社会,提出了社会结构与失范理论。(2)中和技术理论的观点中和技术理论是美国犯罪学家塞克丝和马茨扎提出的关于研究未成年犯罪心理的一种社会学理论。它指出奉行传统价值观念的犯罪人如何使用中和技术抵消其内心的罪恶感,从而将其犯罪行为合理化。塞克丝和马茨扎在 1957 年联合发表的中和技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理论一文中,归纳出未成年人犯罪者对其越轨行为进行合理化的五种中立技术:否认责任、否认损害、否认被害人、对责任者的谴责、高度的效忠群体。中和技术理论可以拓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视野,是当代西方社会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理论之一。(3)社会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

10、学家 A.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聆听周围社会环境中人们的言行或直接体验犯罪活动获得的。获得犯罪行为的外部条件有家庭成员的示范和鼓励、亚文化群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中言语、文字、图像等符号的示范;犯罪行为由于得到外部强化而得以保持;犯罪行为由于模仿、不利处境的逼迫、诱因的作用、命令与强迫、妄想、酒精作用等因素而被激发。(4)抑制理论抑制理论(或遏制理论)是一种研究现代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理论,它首先由美国犯罪学家雷克利斯在 1961 年发表的一种未成年人犯罪与犯罪的新理论一文中提出,其基本观点认为,对人的行为的遏制(或抑制、控制)有两种:一是外部遏制(主要是社会压力),

11、二是内部遏制(主要是内在控制力)。当具有良好的外部遏制和内部遏制能力时,就能约束人们不致产生犯罪行为;当外部遏制和内部遏制减弱甚至消失时,犯罪行为就会发生。(二)国内研究现状中国犯罪学界对青少年犯罪研究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之后,这一研究才逐渐展开。我国关于青少年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初创(1979.8-1982 .6)、起步(1982.6 -1985.10)、调整(1985.10 -1991.4)和深化(1991.4)至今四个阶段。1978年8月19日,中共中央转发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号召全国司法部门、科研单位、教育部门开展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工作,并率先提出

12、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思想,从而拉开了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的序幕,1980年1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所作为专门研究青少年问题的机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成,立它对各部门、各学科之间在青少年问题研究上进行联系和协调。在此基础上,1982年6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成立,使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学科建设开始步入正规。当然这个阶段理论研究水平还是相当薄弱的,因为在我国开展青少年犯罪研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情,必然要“摸着石头过河”,独创一条道路。还有,中国犯罪学研究有它本身的特点,即“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间接应答性”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把犯罪问题和政治问题联系起来,一直对犯罪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了保密,学者在不掌

13、握犯罪问题的真实情况下很难做出正确的研究,制约了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 随着研究的深入,1987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正式出版,这是一部汇集改革开放以来大量青少年犯罪研究优秀成果的著作,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历史空白,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理论研究成果在这一阶段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主要理论有:学者肖剑鸣于1988年提出的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同步论。将中国现阶段国情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历史对照,认为中国的 经济发展同西方国家发展过程一样,都不可避免的要以犯罪增长为代价;1988年,孙晓励提出了利益差异与冲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依其自身的利益,基于生存的目的,在可能性空间进行选择活动,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社会个体还不能够充分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不致损害社会、他人的利益。所以,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吻合一致,没有利益的差异,也就不会产生违反社会利益、危害社会、损害他人利益的犯罪行为;1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