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887096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愧树下老鸦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京津冀鲁豫及江淮地区广为传唱,妇孺皆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寻根文化。影响“寻根文化”的主要因素是A. 神话传说B. 世袭现念C. 地理位置D. 宗法制度【答案】D【解析】宗法制度注重血缘关系,而“寻根文化”也是受血缘关系的影响,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寻根文化”和神话传说、世袭现念均毫无关联,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寻根文化”也不涉及地理位置这个因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 事权的过分分制B. 科举制的完善C. 中央集权的加强D. 皇权专制削弱【答案】A【解析】“无效率”是由于官员过多,事权的过分分制而导致的,而不是科举制的完善、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因素,皇权专制是加强的而非削弱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事权的过分分制往往会导致行政效率过低。3. 明史载,太

3、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殷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A. 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 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C. 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D. 大学士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答案】C【解析】大学士的确是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明太祖时期尚未正式设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没有丞相,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大学士一直未正式统率六部百司,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4.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

4、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 分科考试B. 以德治国C. 公平竞争D. 学而优则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科举制度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从这一角度说明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所以答案选C。其他并没有体现到这一理念,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名师点睛】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

5、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5.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部分资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由全体公民掌握(伯利克里语);(二)雅典居民比例示意图(见下图)。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课恩可能是A. 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B. 雅典民主政治的倒退C. 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荒唐D. 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答案】D【解析】材料既涉及到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之处又涉及到雅典民主政治的不足之处,即进步性与局限性并存,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到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民主政治是进步而

6、非倒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民主政治并不虚伪荒唐,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6.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 重视法律程序B. 保留习惯旧俗C. 强调法官至上D. 体现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法律条文没有做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表明,罗马法对

7、法官是否受理的程序有严格规定,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故A项正确;罗马法律强调的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而公民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人人平等,故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BC项。所以答案选A。点睛:罗马法是近现代法律的基础。平常考试重视对罗马法演变历程、原则、内容及其特点的命题考查。在学习时,一是注意辨析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的联系与区别;二是注意结合罗马帝国时期的具体案例,理解罗马法的内容、特点及局限性。7. 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揭晓后,支持“留欧”的卡梅伦宣布辞去首相职务。依据英国的政治体制,卡梅伦内阁成员A. 全体辞职B. 由女王决定

8、去留C. 继续履职D. 由议会裁定去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卡梅伦宣布辞去首相职务,内阁成员也要全体辞职,因为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排除C、A项正确;B项由女王决定去留说法错误,女王无实权,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所以选A点睛: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眼“卡梅伦宣布辞去首相职务”“卡梅伦内阁成员怎样做”,运用所学知识即可知道首相与内阁成员在政治上共进退。8. 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获得306张选举人票,当选第45任美国总统,而特朗普的选民选票却落后于对手希拉里280多万张。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 总统人选与选民

9、意愿无关B. 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度C. 因会议员的选票至关重要D. 政治生活中女性仍处弱势【答案】B9. 关于德意志帝国辛相的地位与职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主持政府工作B. 是内阁首脑C. 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D. 由选举产生【答案】D【解析】德意志帝国宰相不是选举产生的而是皇帝决定的,德意志帝国宰相是主持政府工作.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宰相是由皇帝决定的。10.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 英国的船坚炮利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 中国的闭关锁国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B【解析】

10、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正在全球各地寻找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迫切希望打开中国大门,在这种情况下鸦片战争爆发。故答案为B项。船坚炮利是英国取胜的原因,不是必然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排除A项;“闭关锁国”并不必然招致外来侵略,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就在世界各地扩张,排除D项。点睛:19世纪是西方向全球进行殖民扩张的年代,殖民势力已经渗透到亚洲。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和市场,亟需打开中国的大门。此时的中国,在经历了康乾盛世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秩序与中国的朝贡体系

11、产生了剧烈冲突。围绕着鸦片贸易,中英矛盾不断升级。可见,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及全球的扩张,体现了近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的碰撞,在这样的大势下,鸦片战争无可避免地爆发了。11.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该状况的出现是山于美国取得了A. 领事裁判权B. 片面最惠国待遇C. 居住及租界地权D. 协定关税权【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列强之间进行侵略权益的分享,一国获得的侵略权益其他列强们也自动获得,这属于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内容,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而非领事裁判权,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

12、排除;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到居住及租地权以及协办定关税权的问题,所以选项C、D均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列强在中国攫取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1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最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 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D.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含义是指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镇压中国民众的反抗,所以辛丑条约中规定“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13、”深刻体现了这一特征 ,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天津条约的内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尽管均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但体现不了使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个影响,所以选项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经常考查这些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需要我们必须牢记的相关条约包括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13. 在临时约法制定前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中华民国的政体形式作出了重大改动,由最初预想的总统制转变为责任内阁制,进行这一改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革命党人进行政

14、权建设的经验不足B. 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C. 清政府的阻挠D.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提出三项条件,即一是迁都南京,二是袁世凯南京就职,三是保证遵守临时约法。按临时约法的政治构架,国会产生后,除选举新的大总统外,新一任内阁将由国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来组织,而内阁总理也一般由获胜的政党党魁担任。按此制度设计,大总统统领全局,但具体的行政权却是由内阁总理掌握,大总统的命令非经内阁总理与阁员的副署不能生效。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14. 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反映了五四运

15、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A. “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D.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反映了在学生、工人的斗争下,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故C项正确;ABD项体现了斗争的决心,没有体现出斗争取得胜利,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点是“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从四副对联找到“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表现即可。15. 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几幅图片,综合这几幅图片,以下说法最恰当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一场国际战争B.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始终是抗战的主要力量C.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D.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始终积极组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反映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由国民党,共产党,人民大众和少数民族人民都积极参与的对日反抗作战,这说明中国的抗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所以答案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