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886655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六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六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六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六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六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1.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陚予“公”“保”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A. 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 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 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 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答案】B.2. 明清时期,新兴的中小市镇大多突破了传统“王制(国家城市建设中的宫殿、住宅及街道的制度性规定)”规划下

2、的城市建设,呈现出无计划的无序性建设状态。这主要是A. 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B. 国家不重视市镇的管理C. 封建君主专制走向衰落D. 城镇建设技术极度落后【答案】A【解析】“新兴的中小市镇大多突破了传统王制规划下的城市建设,呈现出无计划的无序性建设状态”表明城市突破坊市界限,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正确;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3. 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对上述悖论的解释合理的是A. 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B. “盐铁官营”等政策成为了商业发展的最大动因C. 农业、手工业的发

3、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D. 古代明清商业发展因其闭锁状态被西欧打破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在战国以后的政府一直实行重农政策,另一方面抑商政策并非贯穿始终,商业仍然在发展,故A项正确; “盐铁官营”等政策保证了政府税收,但阻碍了商业发展,故B项错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故C项错误;古代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不完全是闭锁状态,在鸦片战争以前已经与世界市场发生了联系,故D项错误。故选A。4. 罗马法概论指出“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公开法律”指

4、的是制订A. 十二铜表法B. 习惯法C. 万民法D. 自然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土生土长”“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法律为十二铜表法,A项正确。习惯法是不成文的,外界不易了解,与题干“公开法律”矛盾,排除B。万民法属于罗马帝国时期,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出现在十二铜表法之后,排除C。自然法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制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与题干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5. 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原产地值12克白银,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1418克,在欧

5、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据此推断A. 欧洲人的消费水平远高于亚洲B. 印度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C. 欧洲的商贸中心己经发生转移D. 西欧具有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力【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之前,东西方之间香料贸易利润丰厚,并没有体现出欧洲人的消费水平高,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了印度是重要的香料产地,并没有反映出印度成为列强的殖民地,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商贸中心转移应该是新航路开辟以后,15世纪早期还没有进行新航路的开辟,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正是由于香料贸易利润丰厚,所以欧洲人迫切需要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故D正确。【名师点睛】结合新航路开辟之前东西方香料贸易对新航路开辟

6、的巨大影响来分析材料。6. 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以上规定的主要影响是A. 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B. 打击了“海上马车夫”荷兰C. 英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确立D. 英国垄断了北美地区的贸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为打击 “海上马车夫”荷兰而推行航海条例,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削弱的是荷兰而非西班牙,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1651年英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尚未确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航海条例只是打

7、击了荷兰,并未使英国垄断了北美地区的贸易,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7. 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A. 英国和中国B.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C. 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D. 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答案】C【解析】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是主要指亚洲等发展中国家,西方则指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是指工业革命后,东方大多数国家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西方列强将东方国家囊括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经济的附属。题

8、干中“世界城市”指的是欧美发达国家,“世界农村”指的是发展中国家。“世界城市”指的是欧美发达国家,“世界农村”指的是发展中国家,故C正确;英国和中国仅是两个国家,并不能代表“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故A错误;材料中的城市和农村是指的西方和东方,不是单纯的城市和农村,故B错误;“世界城市”不仅指欧洲国家,还有美国等发达国家,而“世界农村”不仅是美洲国家,还有亚非等国家,故D错误。8.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又颁行的(意外亊故保险法;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发起第一届国际劳工保护会议,禁止妇女儿童从事有害健康的劳动到189

9、4年,徳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1910年经济总量超过英国。这说明A. 统一后的德国专制色彩浓厚B. 法律的颁布推动了社会进步C. 德国用议会来粉饰专制统治D. 德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德国颁布社会保障立法和召开国际会议保护劳工利益,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体现了法律的颁布推动了社会进步,B正确;A、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9. 1932年3月,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一系列议案:军队应以国防为主目的,剿匪为副目的,同时并当积极改进,务适于国防之用;陆军应依据常备兵额为有程序的编遣,海军以能供国防上防御为目的;决定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陪都。这反映了国民政府A.

10、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B. 集中全力剿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C. 为应对日本的侵略作抗战准备D. 通过迁都改善中国民族工业布局【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军队应以国防为主目的”“决定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陪都”结合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加紧侵略中囯的史实分析,国民政府决定以西北作为长期抗日的后方,故C正确;A、B、D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军队应以国防为主目的”。10. 据清朝海关关册统计的丝织品输出状况如下表1860年1879年1889年1894年纺织品出口值(万海关两)212.38449.90717.50841.55全国出口总值所占的比重

11、5.34%6.22%6.57%对表格信息解读合理的是A. 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B. 中国丝织品仍然有较强竞争力C. 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 资本主义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答案】B【解析】从表中的数据可知,丝织品出口值、全国出口总值所占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表明中国丝织品仍然有较强竞争力,故B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A错误;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名师点睛】本题容易误选C,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表现是: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丝织品出口,不属于原料。11. 上海在中国近代有独特的折射历史的地位与作用

12、,根据以下三则材料反映的信息,请给上海进行时空定位有学者在日记中记着:“上海理发价,己至七万元,不改币制,如何生活。”上海工厂开工率20%百货架上80%的商品来自美国A. 1895年B. 1913年C. 1936年D. 1948年【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理发价已至七万元,这说明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上海工厂开工率20%,这反映了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百货架上80%的商品来自美国,这反映了美国商品在华倾销。以上特征符合解放战争后期的国统区状况,1948年属于解放战争后期,故D项正确;1895年是甲午战争后,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1913年也不属于解放战争后期,的B项错误

13、;1936年也不属于解放战争后期,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近代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和历史特征,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后期国统区的经济状况,学生可以结合史实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2. 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媒介的演变。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大众传播媒介B. 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 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 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个逐渐替代的过程【答案】D【解析】新的传媒手段的出现并不表明旧的传媒手段必然退出历史舞台,

14、而是一个新旧并存、传媒手段不断丰富多样的过程。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13. 下表是苏联不同类型的商业在商业流转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统计表。它反映出商业流转额中所占比重私营商业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1922年约73%18%9.5%1926年25%57%18%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明显效果B.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己经形成C. 苏联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D. 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答案】D【解析】材料的时间是1922年以后,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就结束了,A错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30年代才最终形成

15、,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时期,当时利用了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C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指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时期,允许发展私营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D正确。【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结合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代和内容特征来分析材料即可。14. 1979年7月,勃列日涅夫出台工业管理体制,“建立长、中和短期相结合的计划经济体系,使企业经营活动有较大的余地;把企业的物质利益形成指标;将科技人员的物质利益和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挂钩。”这一举措A. 打破传统的斯大林模式B. 极大地调动企业自主性C. 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价值D. 使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对科技人员的重视,也就体现了勃列日涅夫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价值,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勃列日涅夫并未打破传统的斯大林模式 ,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勃列日涅夫也未实现企业自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使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是勃列日涅夫的军事措施而非经济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