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山行 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288278 上传时间:2017-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山行 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山行 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山行 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山行 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山行 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山行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山行 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行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感知力。所以我想谈谈自己对山行这首古诗的理解及教学思路,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 、 “石径” 、 “白云” 、 “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

2、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2)过程与方法目标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3.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掌握古人说话的方式,能根据插图和现在说话的习惯及时调整诗句的意思。4.课时安排:1 课时二、说教法、学法:1.话激趣,营造气氛。在课前让学生诵读知道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2.握方法,主动学习。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 ,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 ,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 ,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

4、基本未变。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 “悟”出精髓。因“文”悟“道” ,因“道”学“文” 。 “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 3.味想象,欣赏意境。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

5、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三、说教学程序:1.具准备:课件,古筝曲。 2.学流程: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 明确日标,尝试学习。三、 品味想象,欣赏意境。四、 指导诵读诗句。五、 课外拓展,兴趣延伸。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放古筝曲,让古筝曲萦绕课堂,创设意境。 )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意图: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2揭题:让学生读两首古诗的题目,快速浏览全文,了解两首诗的共同点。意图:系统的学习古诗。3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第一首。请学生简介

6、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意图:快速导入课文,留下时间放给学生学习古诗。4释题:在山上行走。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1 “扶”学生

7、学习第一句。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 、 “斜” 、 “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用学生“介绍”法。再电脑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 。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意图: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 “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先指导学生看电脑图片,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讲解“生处”的写法。意图“这个词默诗最容易错。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3 “放手”让学

8、生自学三、四句。意图: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第三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1 “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2 “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

9、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读好后两行。意图: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第四步:指导诵读诗句。意图: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 ,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确定

10、基调)(2)读出节奏感。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第五步: 课外拓展,兴趣延伸。意图: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该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古诗,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纵向学习。电脑出示:赠刘景文作者: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菊作者:陈毅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让学生读读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配乐朗读。四、说作业设计:1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古代和现代都可以)2为这首诗配上插图。3有感情地背诵。4查询资料,了解杜牧还写过什么诗,挑选最喜欢的一首抄一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