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287097 上传时间:2017-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云南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云南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云南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云南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关于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二一年五月1前言我省建筑结构领域在工程抗震、地基基 础等方面自然条件特殊、工程经验丰富、技术交流活跃,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长期致力于建设全省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平台,每年举行的年会更成为同行切磋的重要活动,本指导 意见即为在历届年会技术交流基 础上总结完善的主要成果之一。在 2009 年 11 月召开的年会上,广大技 术人员重点针对 2000 版设计规范在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这些问题 可分为两类,一 类属于对规范条文的理解和 执行,另一类属于规范某些条文规定

2、不够明确,或规范没有 规定,需要在 实践中给予明确。通过会议期间和会后的反复交流和研讨,针对基本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部分问题,提出了本指 导意见 ,供全省 结构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本次提出的指导意见,主要针对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 年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等常用规范、规程所涉及到的问题,内容也按上述规范、 规程进行编排。希望全省结构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等有关人员积极提供反馈信息、工程经验和相关问题,共同研 讨,不断提高我省建筑结构

3、的设计质量和水平。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二一年五月2一、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关问题HRB500 钢筋:目前,HRB500 高强钢筋已在我省推广使用,并已编制了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工程应用 500MPa 热轧带肋钢筋技术规程,正在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也已将其列入。现阶段的工程 设计中如采用该种钢筋,其材料强度、 弹性模量、锚固长度等均可按上述地方标准执行,并应 要求按上述地方标准进行施工及验收。特别需要指出,规范和地方标准规定在抗剪、抗扭、冲切 设计时,钢筋强度设计值 fy 不得大于 360N/mm2,设计中应 予注意;另外,在 执行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

4、0010-2002 第 11.3.6条和第 11.4.12 条、 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 版)第 6.3.3 条和第 6.3.8 条强制性条文时,不能因为使用 HRB500 高强钢筋而放松对箍筋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的控制要求。二、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关问题1、场地类别的确定:规范第 4.1.6 条规定:“ 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 值处于表 4.1.6 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 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 。遇上述情况时,结 构设计人员应会同工程地质勘察人员按上述条款的条文说明并参照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CECS160:

5、 2004 第 4.1.4 条执行。2、应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条件:在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多层建筑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25 倍、高层建筑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2 倍时,在结构承载能力设计时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3、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的抗震等级:对于框架和抗震墙组成的结构,根据底部(嵌固端,对塔类结构尚应控制大底盘裙楼以上第一层)框架部分承担总倾覆力矩的百分数来确定其抗震等级,详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 版)第 6.1.3 条及其条文说明。4、地下室抗侧刚度的计算范围: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

6、固部位时,地下室楼层的抗侧刚度宜大于相邻上部楼层抗侧刚度的 2 倍。对于多塔楼完整的大地下室,各塔楼地下室楼层的抗侧刚度计算范围,一般指塔楼投影范围四周向外延伸不超过 2 跨且最大间距不大于 20m。各塔楼的计算范围不得重叠。35、时程分析的要求:在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实际地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且弹 性时程分析时,每条 时程曲 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 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

7、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 80%; (2)地震波的持续时间不宜小于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 5 倍和 15s,地震波的时间间距可取 0.01s 或 0.02s; (3)输入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可按表 1 采用; 表 1 时程分析时输入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cm/s 2)设防烈度 6 度 7 度 8 度 9 度多遇地震 18 35(55) 70(110) 140设防地震 50 100(150) 200(300) 400罕遇地震 120 220(310) 400(510) 620注:7、8 度时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 和 0.30g 的地区,

8、此处 g 为重力加速度。(4)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三、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相关问题1、采用轻质墙体时的周期折减系数:当非承重墙体为轻质墙体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框架结构可取0.85,框架 -抗震 墙结构可取 0.9。当 轻质墙体在墙身平面内的 刚度有实测值时,周期折减系数可另行研究确定。2、关于楼板刚度:高层建筑在进行内力和位移控制计算时,规范规定可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有关研究表明这一假定 对工程设计有如下优点:1.结构计算分析的自由度减少;2.避免因结构自由度过多而产生的误差;3.计算及结

9、果大大简化;4.对大多数高层建筑有足够的精度。因此规范规定,结构设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 证楼板平面的刚度尽可能符合无限刚性的假定。下列情况不符合这 一假定, 应在整体结构分析中考虑楼板面内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必要时对薄弱部位的楼板按计算应力配筋:4(1)有效宽度较窄的环形楼面;(2)有大开洞的楼面;(3)有狭长外伸段的楼面;(4)局部变窄产生薄弱连接的楼面;(5)连体结构的狭长连接体楼面。在结构分析中考虑楼板面内弹性变形时,可以对全楼、仅部分楼层、 仅部分楼层的部分区域等采用弹性楼板。3、单跨框架的限制和要求: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类的建筑和高度超过 24m 的丙、丁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10、高度不超过 24m 且抗震设防类别为丙、丁类的建筑不宜采用 单跨框架结构。采用单跨框架时,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尚 应进行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时的性能目标设计,特别是通过罕遇地震的弹塑性分析,确保其抗倒塌能力。4、关于短肢剪力墙(1)短肢剪力墙的相关定义:a. 截面厚度不大于 300mm,截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 4 但不大于 8 的剪力墙称为短肢剪力墙;对于 L、T、十字型等多肢的剪力 墙,当所有 墙肢均为短肢剪力墙时,才称 这一组剪力墙为短肢剪力墙。b. 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 30%的剪力墙结构。(2)

11、当墙肢的截面长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 4 时,应按框架柱进行设计。(3)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B 级高度高层建筑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为 9 度的 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布置短肢剪力墙。尽可能不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当采用具有较 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 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底总倾覆力矩的 50%;b、房屋适用高度应比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规定的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适当降低,7 度和 8 度时分别不宜大于 100m 和 80m。5、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裙房地下

12、室顶板与主楼地下室顶板的高差不应大于 1.2m。如地下室顶 板有覆土形成可靠的侧向 约束并采取可靠的结构措施时可适当放宽。见下图。5四、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相关问题1、在项目规划和总图布置时, 应避免由于建构筑物的布置不当或竖向设计不合理的填、挖方形成新的滑坡体。2、筏型基础的计算方法当梁板式筏基或厚板式筏基严格符合下列所有条件时,筏基内力可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进行计算,其基础梁或厚板内暗梁的内力可按截面平衡法计算。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筏基内力应按弹性地基梁板进行分析计算。(1)地基土比较均匀;(2)上部结构刚度较好;(3)梁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或厚板式筏基板的厚跨比不小于 1/6;(4)相邻柱

13、荷载的变化不超过 20%;(5)相邻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 20%。注:当严格符合上述条件时,仍不提倡使用倒梁法或 连续梁法 计算筏形基础梁板内力。因 该方法理论上不严谨,节点力不平衡,使用条件不当会造成 设计事故。提倡有条件时均采用计算机按弹性地基梁板进行计算分析。3、抗浮验算的地下水位地下室抗浮稳定设计时,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地下水位,并考虑适当的安全储备。五、其他问题框架结构的基础埋置较深时,上部结构整体计算应按基础连系梁单独作为一层(层高取基础顶面至地梁顶)和不单独作为一层的双模型进行控制,并复核轴力取地梁拉结的各柱轴6力较大者的 1/10 按轴心受拉计算得到的配筋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