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信息-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2867239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信息-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会信息-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会信息-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会信息-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会信息-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会信息-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信息-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家论坛 学会信息2009年第4期学 会 信 息XUEHUI XINXI双月刊 2001年创刊2009年第4期(总第52期)2009年8月25日出版主 办: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秘书处http:支持单位: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协办单位:江汉石油管理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东风汽车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武锅股份公司武锅集团阀门公司武钢股份公司设备管理部武钢港务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昌造船厂地 址:武汉市武昌武珞路421号邮政编码:430070电话、传真:027-87332101主 编:陈万诚 027-62592838E-mail:责任编辑:佘文芳027-62592829E-ma

2、il:shewenfang (内部资料 免费赠阅)目 录 领导讲话科技创新 面向未来路甬祥(2) 专家论坛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迈上新台阶苗圩(3)国外超精密加工领域科学技术发展分析(6)我国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与科技社团发展问题探究郗永勤 陈鑫峰(12) 政策法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指导意见(16)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专栏扎扎实实落实三个行动计划 积极主动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张彦敏(18) 本会专栏我省有6位专家进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候选人(24)我会又有十四人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师资格证书(24)已通过再注册机械工程师名单(24)化危为机,武重集团应对有策(24

3、) 博 采中国制造业转型应突出服务创新郭重庆(26)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徐匡迪(27)发展锂电汽车机不可失陈立泉(29)鼓励消费才能振兴汽车产业樊会文(31)35科技创新 面向未来“中国创新论坛”之“走进包头”开幕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 路甬祥各位代表、同志们:上午好!在这清风送爽、鲜花盛开的六月,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包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创新论坛”“走进包头”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向前来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向包头市人民政府为论坛举办提供的热情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应对危机,问诊中国制造”。探讨这样一个主题,事关我们

4、在座的各位,事关我国发展的全局。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已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全球各个国家、每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面对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危机,大家自然会不约而同地思考一个命题:危机之下,中国制造业应如何应对?面向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应如何选择?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未见底,由此引发的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影响,还在继续发展。然而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全球性经济危机,也往往推动科技创新,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催生重大的科技与产业革命。依靠科技创新,加速结构调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发展模式,则是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危机可以呼啸而来,终将缓缓而去。然而科

5、技创新这一战胜危机、实现科学发展的法宝,必须紧紧掌握在手中。只有依靠它,中国才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乃至创造强国转变。2OO9年刚好过去一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正在扎扎实实地推进“三个行动计划,加大对企业、行业和制造产业集聚地区的工作力度,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包头市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多年来,为我国的材料工业和国防装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学会组织的“走进包头”活动,深入企业,走进车间,倾听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声音;而开设论坛,高端对话,举办讲座,则为服务企业建立起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平台,推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面对危机,我

6、们要冷静思考,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终将过去,原有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在经历了危机之后,将会逐步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必须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建设有中国特色和竞争力的创新体系;而中国的制造企业,需要在这个创新体系中,找到并确立自己的位置。面对危机,我们要自主自信,坚持创新。中国科技界有能力与产业界紧密协作,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共同努力建立起面向全球市场的自主创新体系;中国企业有能力生产出更多优势产品,创造出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与国际著名品牌,加快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面对危机,我们要科学前瞻,共创未来。这次金融危机必将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在今后的1O2O年,全球可能掀起一场以

7、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新浪潮。中国将在这一轮新的科技革命中,向世界展示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创新发展的新英姿。冷静思考、自主自信、科学前瞻,我们正在接受危机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而时代也正在赋予我们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同努力,扎实工作,创新发展,加快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的步伐,以新的成绩迎接建国六十周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迈上新台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苗圩装

8、备制造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产业。它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等行业特征,是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中,如何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迈上新台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在世界工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装备制造业在推动我国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

9、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2008年,在不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情况下,机械装备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2618.62亿元,工业销售产值90285.83亿元,均居我国12大工业门类的首位。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机电产品进出口额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40%以上,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工业全部从业人员的20%以上。如今,我国装备制造业总量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已跻身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行列。装备制造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一直是世界各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虽然完成了工业化,但制造业仍是其核心竞争领域,而各国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则更

10、多表现在装备技术和装备工业领域。当今世界的装备制造大国,如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是工业大国和经济强国,它们的崛起和腾飞几乎都是凭借装备制造业所奠定的坚实基础。一些小国或新型工业化国家,它们之所以能够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由于在某些装备制造业领域代表着世界领先水平,如瑞士的精密机床和仪器仪表制造、瑞典的轴承制造、韩国的船舶和电子设备制造等。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加速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提升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意义重大,任务紧迫。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加速技术进步,其物质基础是开发先进技术装备。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提高需要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来引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

11、级需要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来支撑,企业的节能降耗需要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来保障。可以说,中国特色的工业化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振兴。因此,要真正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性产业,重点扶持,大力发展。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和重大战略机遇 近年来,在中央高度重视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装备制造业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突出,一批重点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一批产业聚集区正在加快形成,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但是,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我国国产

12、装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不到60%,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这一比率更低。目前,我国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高端制造设备和技术大都依靠进口,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微细加工设备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装备中技术含量高的相关配套产品也大量依靠国外供给,这已成为我国装备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装备制造业不振兴,高端制造设备和技术受制于人,制造业规模再大,也很难进入制造业强国行列。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加深,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明显趋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经济效益下滑,有的企业甚至陷入发展困境。但总体来看,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

13、影响下,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结构的新一轮调整正在加速进行,这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善于从危机中看到机遇,既要充分估计挑战的严峻性,也要牢牢把握转危为机的关节点,从而更加坚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信心,勇破制约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难关。首先,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等方面的投资建设,特别是钢铁基地、百万吨乙

14、烯、百万吨钾肥、磷复肥基地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的实施和一批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的大型工程项目的陆续启动,为有效拉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其次,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新的国内外市场空间。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西方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收缩,这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从国内来看,我国虽然也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宏观经济保持稳定,经济发展充满活力,装备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发展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作支撑。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就能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第三,我国装备制造

15、业面临整合利用国际技术和人才资源的宝贵机遇。长期以来,我国工业装备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多是依靠国外技术。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向全球实体经济蔓延,一些掌握装备制造尖端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受冲击的程度继续加深,市值大幅缩水。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投资收购、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装备制造技术水平,进入装备制造的尖端技术和核心技术领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力争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三、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和国家立足长远、把握当前,提出了产业振兴规划。其中,装备制造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要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