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常用知识汇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834888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技术常用知识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广播电视技术常用知识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广播电视技术常用知识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广播电视技术常用知识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广播电视技术常用知识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技术常用知识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技术常用知识汇编(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讲座,第三讲 广播电视技术常识,主讲人 孙苏川,广播电视技术系统主要由节目采编、制播、远程传输、本地发射/分配接入、用户接收等几个部分组成。 一般来讲,广播电台、电视台负责采集、编辑、制作和播出节目,播出的节目信号通过卫星、光缆干线、微波等技术手段传输到各地,在当地由无线发射台或有线电视分配网将节目信号送入千家万户。,广播电视系统技术架构,节目 采编、制播,远距离传输,本地发射/分配接入,本地用户 接收,广播电视技术系统基本构成示意图,广播节目采集、制作、播出流程图,广播电台,现场采访、录音,编辑、配音,主控、播出,前期,后期,播出,目前广播节目制作与播出的主要设备是音频工作站

2、。 音频工作站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节目录音制作工作站、节目编排工作站和自动播出工作站等。 目前各广播电台正在努力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其技术概要如下: 结构模型、典型功能网、全台网分层实施 对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基本要求,广播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方式,广播节目的传输与发射 传统方式:调幅广播(AM)和调频广播(FM) 中波广播,中波广播主要通过地面波传送,频率在526.5-1606.5kHz的范围。中波广播晚上还可通过空中电离层反射传播。 中波广播可以传播覆盖几十到一百多公里的范围,通过空中电离层反射可传播覆盖到几百公里。中波广播主要用于覆盖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中 波 广 播 传 播 示 意 图,

3、短波广播,短波广播主要通过天空电离层反射传播,频率在3.2-26.1MHz的范围。 短波广播可以传播覆盖几百到几千公里的距离。在我国,短波广播主要用于国际广播和向边远地区传送广播节目。,短波广播传播示意图,调频广播(FM),调频广播的频率在87.5-108MHz的范围。它主要通过地波传播。 调频广播传播覆盖范 围可达几十公里,传 播距离比较短,主要 用于一个城市或一个 地区的覆盖。,调频广播传播示意图,60公里,数字广播可以消除模拟广播中经常出现的干扰和信号衰落,用户可以接收到与信号源一样质量的广播节目信号。数字广播系统还可提供多媒体业务。 目前数字广播传输主要有两种技术:一是数字音频广播,二

4、是数字中短波调幅广播。,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电视的基本概念,三基色原理 在彩色电视系统中选用的三基色是:红、绿、蓝 彩色电视系统 彩色电视制式 三大制式 白平衡、黑平衡,电视节目采集、制作、播出流程图,电视台,现场采访、拍摄、录音,编辑、配音、加字幕,主控、播出,前期,后期,播出, 电视节目的采集 电子新闻采访、卫星新闻采集系统、电子现场节目制作 电视节目的制作 非线性编辑系统 虚拟演播室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硬盘播出系统,目前各电视电台正在努力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其技术概要如下:,遵循的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安全可靠、互联互通、持续发展 网络分层的模型 板块要素层、板块层、台网层

5、 网络的典型板块 采集交换、新闻制播、播出分发、综合制作、数字内容管理 对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基本要求,模拟电视传输的概念 模拟技术由连续的电信号表示声音和图像变化。 模拟电视的亮度、彩色、声音信号的参数变化,完全由实际物理参数的变化来模拟。 模拟信号传输示意图 传输中的干扰和失真,都将叠加到传输信号上,致使图像质量下降。,模拟地面电视是通过米波(VHF)和分米波(UHF)频段来播送的。一般可以覆盖几十公里。 我国总共有68个地面电视频道的频率资源,为了不发生干扰,在同一个地区能够规划使用的频道一般不足10个。 无线电视发射系统示意图,模拟地面电视传输,无线发射台 转播台 差转台,发射,各省、

6、地市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台,用户接收,有线电视是通过光缆干线传输、接入网分配信号方式把节目传送到各家各户。 目前接入网一般采用光缆+电缆混合传输的方式,简称HFC。接入网可以单向,也可以非对称的双向。网络带宽有550MHz、750MHz、860MHz、1000MHz等多种。 有线电视由于使用光缆和电缆,传输环境相对封闭,具有干扰信号少、大容量宽带的优点,在一个有线电视系统中一般可以传送几十套模拟电视节目。,模拟有线电视传输,我国有线电视传输与分配系统示意图,有线电视前端系统,传输,市地有线电视分配网,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光缆干线,各省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分配,用户,卫星电视广播 卫星电视传输

7、系统 我国卫星电视广播传输系统示意图,卫星,传输,市地有线电视分配网,无线局、卫星公司,卫星地球站,卫星接收站,通信卫星,数字电视的亮度、彩色、声音信号的参数变化,是用二进制数字0或1来表示的,数字处理的本质是信息再生。 数字技术在信息再生中,只要在接收端能判断发送端发出的信息是0还是1,就能还原出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数字电视传输,虽然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干扰和失真,但是只要在接收端恢复的0、1信息没有错,就能还原出与发送端一样质量的图像。,数字信号传输示意图,数字电视的优势 数字电视传输的任务 将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这三种传输方式全部转换为数字化传输。,我国目前广播电视数字化现状示

8、意图,无线接收用户 有线电视用户,传输,接收,卫星,光缆干线,无线发射台,有线电视网,数字 信号,数字 信号,发射、分配,模拟 信号,电台 电视台,制作、播出,模拟接收环节成为发展瓶颈,地面电视数字传输不仅可以克服模拟无线电视易受干扰、图像质量差、有重影的缺点,还可以在移动状态下,稳定接收高质量电视节目信号,使得车载电视、便携手持电视成为可能。,地面电视数字化,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示意图,固定接收 标准清晰度 高清晰度电视,移动接收 车载电视 便携接收机 手机等,有线电视数字化不仅可以为大众提供各种个性化的交互服务,如视频点播、音频点播、交互信息服务、电子政务在线交易等,还可以将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成

9、一个公共信息传输平台,使之真正成为一个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宽带综合业务信息网络。,有线电视数字化,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示意图,有线广播电视分配网,电视机成为 家庭多媒体 信息终端,数字电视内容,目前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电视台的卫视节目均采用数字卫星方式传输到全国各地。 卫星数字电视除用于传输外,还可以直接向个体用户传送广播电视信号,即直播卫星。目前我国主要用于边远地区、牧场、林场、船舶、火车等。 直播卫星具有技术环节少,建网成本低,网络维护简便,投资效益高等优势。,卫星电视数字化,卫星直播广播电视示意图,上行站,电台、电视台,地面光缆、微波,特点:覆盖范围广 接收天线小 个体、集体接收,数字广播电视覆盖

10、和服务布局 城市 农村 广播电视提供的服务 义务性的基本服务 公益性的有偿服务 个性化的市场服务 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节目质量的变化,播出形式的变化 节目形态的变化 服务方式的变化 接收方式的变化 盈利模式的变化 目前数字广播电视新业务,高清晰度电视是一种新的电视业务,国际电联给高清晰度电视下的定义是:高清晰度电视应是一个透明系统,一个正常视力的观众在距显示屏高度的3倍距离上,所看到的图像质量,应具有观看原始景物或表演时所得到的印象。 目前的高清晰度电视系统的水平和垂直清晰度是常规电视的2倍左右。并配有多路环绕立体声。 去年我国庆祝建国60周年,中央和地方省市有9个卫视频道实现了高清与标清频道

11、的同播。加上近年来开办的4套高清频道,我国现有13套高清频道。这些频道主要通过各地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传输到老百姓家供收看。,高清晰度电视,交互电视,交互电视可以分为推送存储式和直接交互式两种。 前者用单向网络不断向用户机顶盒的存储器推送大量节目和数据信息,收看者通过点播机顶盒存储器已有的节目,实现交互点播收看。后者有回传通道,用户可以根据发送端提供的业务清单,通过机顶盒选择相应的服务,发送端在接收到相应的选择信息后,再向该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如视频点播、网络游戏业务等。,网上广播电视,网上广播电视是互联网上广播电视的简称。 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是集各种视听影像标准、流媒体技术、IP技术于一体的视听

12、业务系统。任何支持IP数据传输的网络都可以开展网络电视业务。,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是电视广播的一种新业务。由于依托的传输网络、技术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依托通信网络的手机电视。这种方式的电视信号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送给手机用户的。我国目前在3G通信网上实现的手机电视,还存在图像断续、费用高的问题。 一类是依托地面广播电视网络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这种方式的电视信号是通过地面电视广播网提供给手机用户的。需要在手机中增加一个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的模块。目前我国已经在300多个城市实现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的覆盖。,综合信息服务示意图,生活/政务/医保/社区,游戏/财经/娱乐/教育,在线营业厅,个人空间,互联网接入示意图,39,跨网互动示意图,物联网示意图,2019/11/7,41,未来的全媒体服务,2019/11/7,42,全媒体!,感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