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路上的带头人-张凤鸣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282729 上传时间:2017-10-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创业路上的带头人-张凤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民创业路上的带头人-张凤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民创业路上的带头人-张凤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民创业路上的带头人-张凤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民创业路上的带头人-张凤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创业路上的带头人-张凤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创业路上的带头人-张凤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创业路上的带头人扎兰屯市雅尔根楚凤鸣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凤鸣提起扎兰屯市雅尔根楚办事处凤鸣合作社,就会认识扎兰屯市雅尔根楚凤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凤鸣。凤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 2007 年 12 月,注册资金 84 万元,是自治区第一家种植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自愿、有偿、合法” 的原则,依法选举产生了以村党支部书记张凤鸣为理事长的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凤鸣合作社打破一家一户的土地界线,对全社耕地进行分区整合,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集中农民 268 户,土地 7010 亩,实施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强化

2、黑土地综合治理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导产业,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形成了以玉米、大豆、甜菜为主的农产品,以小笨鸡、奶牛、生猪为主的畜产品,榛子、黑木耳、蘑菇为主的林产品等产业链条,是雅尔根楚重要的粮食基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种分散经营的方式已不适应目前的发展需要。张凤鸣书记大胆尝试,推陈出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带领农民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新途径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方式把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节约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农业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同时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3、,从事新的产业。合作社运行总的原则是: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规定,遵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农民在自愿有偿,合法有序的前提下,自愿组建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种植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 自主 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本着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的思路,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凤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的是一种新型土地承包关系、一种新型生产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前提,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为支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合作制经济实体。(一)种植业种植方式:由选出的 5 名理事和

4、7 名监事负责集中耕种,统一播种、田间管理和秋季收获。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切实做到旱要灌、涝要排。分配方式:秋天收获后,扣除全部费用,合作社提取 20%集体积累用于发展再生产(但记入个人帐户),80%以实物和货币形式进行分红,按社员入社亩数进行分配。(二)养殖业(1)通过招商引资或争取项目等方式,统一建设奶牛圈舍和挤奶站,养牛户以奶牛入股,成立“托牛所” ,统 一进行奶牛的饲养管理和鲜奶销售。(2)建成规模化种猪场,逐步扩大规模,承包给一户社员统一饲养管理。投资建设生猪养殖基地,统一对接市场,价格随行就市。(3)鼓励社员发展大鹅、笨鸡等养殖业,专业合作社在防疫、养殖技术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

5、助。2008 年,在扎兰屯市四大班子和相关科局的领导与指导下,凤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牧民增收致富为主要目标,以“ 一村一品 ”工程为发展方向,以 优化种植业品种结构为切入点,调配剩余劳动力从事奶牛养殖、生猪养殖、食用菌袋装栽植和山产品深加工四大产业,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化投入,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不下降、粮食产量不降低、农民权益不受侵害、生态环境不破坏,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一)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1、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民不断增收。以往单一农户种

6、植时,由于实行千家万户小生产的种植模式和广大农户对市场行情缺乏足够了解,经常为该种什么、选什么品种而犯愁,信心不足,即使雨水充沛年景很好,但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市场价格低,也很难取得好收成。五道沟村现有农户 310 户,268 户入社,占全村总户数的 86.5%;现有耕地 8048 亩,其中 7010 亩土地入社,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 87.1%。今年以来,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前期考察调研,充分估计和准确应对市场行情,合理调整优化种植业生产结构,种植高油大豆 2500 亩,单产 220 斤/亩;良饲兼用型玉米 2800 亩,单产 800斤/亩;高淀粉马铃薯 500 亩,单产 1.5 吨/亩;桔杆单

7、产数额大幅增加。经初步测算,每亩地获利 300 元,较去年亩产增收 130 元。合作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500 元,与分散经营相比增收近 37%。合作社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由于 2008 年遭遇伏旱和草地螟虫灾,合作社 500 亩甜菜、500 亩杂交油葵、青贮 310 亩和小杂粮产量受到影响。合作社正在积极争取各方支持,采取补救措施将效益损失降到最低。2、实行土地连片经营“五统一” 模式,提高 农民组织化程度。在经营土地过程中,挑选经验丰富的 12 户种田能手做为主力军,采用机械化手段 “五 统一” 经营土地,即 统一种植、统一灌溉、统一收割、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从地块的确定、品种

8、的选择,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各个环节都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实施。通过合作把分散的农民土地集约起来,统一进入市场,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结合,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增强,以规模生产和批量优势占据市场,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增强了农民市场竞争力。同时,组建农村各类协会。公开选拔年富力强、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担任会长或理事长,陆续创建了奶牛协会,生猪协会,山产品协会等组织,加大农业保险投保力度,克服“千变 万化大市场” 带来的弊端, 进而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根据凤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规定,全体成员以土地入股形式签定合同,年终 80%收入按股分红,提取 20%红利留在合作社作为发展基

9、金。这就解决了产业农民不用参加劳动也可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从土地里被解放出来的 90%农民或劳务输出外出打工,或就地转换为农业产业化园区工人,按照“离土不离乡和从工不弃农” 的方式从事奶牛养殖、生猪养殖、食用菌袋装栽植和山产品加工等产业,夯实产业基地,为本地龙头企业提供原料库。通过发展新产业,或延长原有的产业链条,或扩大现有生产规模,使农产品通过合作经济组织集中加工、贮运和销售,不仅把增值的加工和销售利润返还给农民,还能促进合作社农民就业。3、巩固和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抗旱减灾能力。通过争取项目资金,重点解决截水排涝、旱田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土地受

10、益面积,切实做到了旱要灌、涝要排。2008 年,合作社号召广大农民利用农闲季节新建大口抗旱井 20 眼,深水井 4 眼,购置喷灌设备 10 套(坡地),水利设施抗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大缓解了部分地块的旱情。争取项目资金 70 万元,在合作社深入实施水保综合治理、黑土地治理和坡地生物穿带整理项目,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保障了合作社大旱之年的好收成。积极协调农业厅,建设大豆播种示范基地一个,马铃署标准化基地一个,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降低土地污染和河流污染,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重点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发展种子田;通过扎兰屯市科技局技教下乡活动,引进了包括高油大豆、粮饲兼用型玉米、高

11、淀粉马铃薯、杂交油葵在内的多个种植业优良品种,并在五道沟村建设了粮食晾晒厂,面积 1400 平方米。4、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土地机械化作业水平。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统一提供系列化服务,直接与农牧学校、专家教授实用农业科学技术进行对接,解决政府包不了,村集体办不了,农民又迫切需要的大问题。群众说:市里太远,乡镇腿短,联合起来自我服务最方便。可以说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一个人才培训基地,一个技术推广基地,一个信息发布基地。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素质和培养新型农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机械化作业方面,我们在凤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又组建了海年农机合作社,设置专门的

12、厂库,成立专门的机耕队进行机械化田间作业,由机耕队负责统一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2008 年,争取上级项目资金 80 万元,新购置大型拖拉机 1 台,中型拖拉机 4 台,联合收割机 1 台,推土机 1 台,播种机 4 台,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水平大幅提高。其中,推土机已经上路整修乡村道路,联合收割机在农闲时节还能出租获取收益,深松犁和旋耕机为春耕整地、秋翻松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行机械化作业,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又可以降低亩成本投入。5、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以农民技能培训为依托不断减少农民。由于专业合作社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大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产业,农民

13、打工促使总体收入显著提高,是单一从事农业生产收入的 2 倍甚至 3 倍。2008 年,凤鸣合作社共输出剩余劳动力 180 人,到大连、河北、天津、满州里等地打工。从事服装业的月收入 12002000 元,从事建筑业的月收入 27002800 元。农闲后,专业合作社还安排 3050 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输出。累计收入 160万元,户均增收 5970 元。同时,按照上级“一 户转移一个劳动力” 的要求,我们立足全局,服务农民,在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培训和推荐就业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通过开设临时社员技能培训中心,培训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进而为农民创建更多的就业门路,同时也是解放农民、减少农民

14、、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出了努力。6、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借助外力加快合作社发展进程。过去的一年,合作社坚持“项目为纲、科学发展” 的思想,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定不移地加大招商引资的步伐,加大跑项目、争项目、要项目的力度,储备一批,申报一批,落地一批,一大批项目落地五道沟村,成为全镇一个新的增长极。全年新引进农田水利、黑土地综合治理、农业机械、以工代赈、民政扶贫、生猪养殖、奶牛小区和小笨鸡深加工等 10 个项目,引进资金 290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 100 万元。其中引进投资在 50 万元以上项目 3 个,竣工项目 8 个。新建村至四道沟9 公里乡村

15、道路硬化“ 村村通” 工程,五道沟村 160 户农民危草房改造、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三位一体的新村建设工程正在筹备之中。(二)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启动一批畜、林产品深加工项目,推动一村一品基地建设。1、万头奶牛场建设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化扶贫项目,合作社争取 2009 年发改资金 50 万元,积极筹建标准化万头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按照要求,已经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总体规划,场址已经选定,20 万平方米征地工作已通过“ 一事一议” 程序完成村民代表签字、通过手续。2009 年资金全部到位后,全面实施万头奶牛场建设工程。合作社实行养牛户以奶牛入股,成立“托牛所” 的形式,统一奶牛饲养

16、管理和鲜奶销售,提高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人畜分离,进而增加农民收入。五道沟村现有奶牛 340 头,其中产奶奶牛 150 头,每头牛年均收入 5000 元。现有收奶站 1 个,繁殖母牛性控技术和 EM 原露实用微贮技术广泛应用,基础较好。2、万头养猪场建设项目。发改委项目投资和扶贫资金 20 万元已经到位,400 平方米养猪圈舍土建工程以及水井工程全部完成,采用了沼气池先进技术对生猪粪便循环利用,保持环境清洁。以养猪合作社为经营方式。现正在争取 2009 年项目资金,届时万头养猪场规模可达出栏 10000 头。3、食用菌袋装栽植项目。2008 年,五道沟村凤鸣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种食用菌 4 万袋,长势良好,收入颇丰,纯收入达到 40000 元。随着奥林山珍有限公司落户我市,2009 年合作社将在 20 户农民中推广种植食用菌 40 万袋,食用菌培育加工厂和菌袋备料工作已经落实,预计2009 年此项收入可达 40 万元。4、山产品加工项目。为了进一步提高山产品附加值,合作社对榛子、蘑菇等山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