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复习课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824466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复习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种群和群落,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考点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组成 5、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迁入率和迁出率,(1)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 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在一定程度上能 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如下图)。,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典

2、例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B,考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活动范围小,活动范围大,五点取样,等距取样,捕获并标记,随机,双子叶,迁入和迁出,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

3、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N(46889)57只hm2,N(4238)12133只,资源无限、空间无限、 不受其他生物制约,资源有限、空间有限、 受其他生物制约,考点三、种群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无K值,有K值,环境阻力大小,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自然因素: 等。 (2)人为因素:受人口控制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典例】 图甲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S”型曲线,

4、图乙是几种预期的“J”型与“S”型曲线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 B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 C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 D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1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2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典例】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 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 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t3t

5、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3时甲种群的密度最小,t4时乙种群的密度最大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解析 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在t2t3时间内大于0,故此时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t3t5时间内乙种群数量一直增多,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3时,甲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t3后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变成衰退型;甲种群密度最大应在t3时,乙种群密度最大应在t5时;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之前就应防治。 答案 B,考点三 种群密度调查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14) 典例引领 【典例】 (2013江苏高考题改编)某生物兴趣小

6、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 (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_,酵母菌呈“S”型增长。,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

7、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_(填“需要”或“不需要”),试解释原因: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5)在用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 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个。,该实验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需要,为了提高数据的的准确度,使酵母菌分布均匀,稀释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解析 (4)本题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其自变量为时间,因变量为酵母

8、菌种群数量。表格的设计应该体现这些关系。(5)该血球计数板内培养液体积2 mm 2 mm0.1 mm0.4 mm34104 mL,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目101650(4104)2107(个)。 答案 (1)环境中资源和空间相对减少 (2)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 需要 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稀释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4),(5)2107,1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三点提醒 (1)适用范围: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些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2)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

9、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3)样方面积:与调查的植物有关,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100 m2,灌木为16 m2。,跟进题组 1(2012海南高考)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解析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B项错误。 答案 B,2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培养液不需要经过灭菌 B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否则实验数据会偏大 C酵母菌密度过大时,可揭开盖玻片滴加无菌蒸馏水稀释 D血球计数板使用结束后,用清水冲洗、晾干,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相关实验能力。培养用具和培养液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计数前不振荡试管可能会使实验结果存在偏差,可能偏大或偏小;酵母菌密度过大时,稀释应在滴液之前操作;血球计数板上有精密的刻度,使用后需用清水冲洗、晾干。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