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解析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2823082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894-1895年),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起,日本人就满心忧虑地注视着中国的遭遇中国的历史命运促使他们反省体察,并思考自己的民族出路正是这种危机感,成为维新自强运动酝酿和爆发的契机。日本的自强,对于中国来说,却意味着后起的东方资本主义踏着先行的西方资本主义的脚印,汹汹地破门而来。其扩张主义一开始就诉诸武力,比之西人用商品和传教开路,显示了更多的急迫和无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原因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一方面日本国力增强,扩张野心膨胀;另一方面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急欲对外掠夺。

2、遂以“大陆政策”为国策,将侵略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 导火线:日本利用东学党起义,派兵入朝,蓄意挑起战争。,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于1868御笔信 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 李鸿章于洋务运动前,主要战役 平壤战役(1894.9 ):清军大败退入国境,日军尾随将战火引向中国境内。 黄海战役(1894.9):邓世昌、林永升殉国;北洋舰队损失惨重但实力犹存,却退守威海卫,丧失黄海和渤海制海权。,爆发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攻击驻守牙山的清军,挑起战争。,辽东之战(1894.10):日军侵入辽东半岛,攻占大连、旅顺。 威海卫

3、之战(1895年初):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攻取威海卫炮台,海陆夹击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清军在甲午战争的全局失败。 结果:李鸿章赴日议和,签订马关条约,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威海战役,辽东战役,战败原因 内因 根本原因: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 具体原因:忧患意识缺乏,放松国防建设; 缺乏海洋海权意识;依赖他国斡旋;一味消极避战;军地海陆无联合 外因 日本改革成功,国力增强,制度先进,侵华蓄谋已久,马关条约签订(1895年4月17日),伊藤博文,李鸿章,为了争得条款的些小让步,李鸿章堪称付出了最大努力,但因底气不足,不免辞锐而气竭。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回忆:“起初就偿金二亿两,他要求

4、减少五千万两,视不能达此目的,他则乞减少二千万两,最后他竟对伊藤全权哀求以此些少减额为其归途之饯别。此等举动以李之地位而言实有失其体面。”,马关条约,签订: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内容 中国承认日本控制朝鲜 割让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免收内地税,影响,对中国 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灾难,大大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如何理解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程?,1.条约割

5、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空前破坏,并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日本占台湾全省,迫使台湾与祖国隔离,并获得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2.高达白银两亿两的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向列强借债统计表,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长江流域全部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

6、华资本输出,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表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不能实现富强,促进中国人民觉醒,维新思潮得到发展传播,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也。 梁启超,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

7、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甲午战败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以此为契机,民族资本获得初步发展。,对日本,日本从中国掠夺了巨额赔款,割占台湾等战略要地,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军事实力,刺激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 战后日本取代中国成为远东的头号强国,证明了明治维新的成功。,在这笔赔款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几亿日元,本国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私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陆军扩充费5700万元 海军扩充费13900万元 临时军事费7900万元 军舰补助基金3000万元 皇室基金2000万元 台湾殖民统治经费1200万元 教育基金1000万元 总计3.5亿日元,对远东 甲午战后,日本崛起为东亚首强,中国沦为被瓜分的对象,改变了远东国际格局,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五个多小时的激战,不仅决定了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战争的全局。说得远一点,它同时又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里中日关系的格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