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上传人:dzz****808 文档编号:112821810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107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X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目录1、技术方案建议书61.1基本概况61.2需求分析61.2.1监测预警业务分析61.2.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71.2.3系统数据流程分析71.2.4性能需求91.3建设内容及目标101.3.1建设目标101.3.2建设内容101.4系统总体设计111.4.1设计原则111.4.2设计依据121.4.3系统结构131.4.4系统数据流程141.5系统分项设计161.5.1监测系统161.5.1.1系统概述161.5.1.2设计原则161.5.1.3系统拓扑结构171.5.1.4系统详细设计181.5.1.5主要硬件设备261.5.1.6系统性能指

2、标271.5.2预警系统281.5.2.1系统概述281.5.2.2设计原则281.5.2.3预警指标的确定281.5.2.4详细设计311.5.2.5系统功能361.5.2.6预警系统流程361.5.2.7主要设备配置381.5.2.8系统性能指标381.5.3监测预警平台391.5.3.1系统概述391.5.3.2平台组成391.5.3.3硬件平台设计401.5.3.4软件设计平台461.5.4预案编制471.5.4.1编制目的481.5.4.2编制依据481.5.4.3编制原则481.5.4.4县级与乡(镇)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481.5.4.5村级预案511.5.5宣传、培训及演练531

3、.5.5.1宣传531.5.5.2培训531.5.5.3演练541.6主要设备性能、质量及技术参数551.6.1便携式计算机551.6.2微机工作站551.6.3激光打印机551.6.4传真机(县级)551.6.5传真机(乡镇级)551.6.6锣551.6.7翻斗式雨量计551.6.8气泡式水位计551.6.9RTU遥测终端551.6.10GPRS模块551.6.11太阳能电池板551.6.12免维护蓄电池551.6.13充电控制器551.6.14信号避雷器551.6.15监控计算机551.6.16路由器561.6.17防火墙561.6.18服务器561.6.19灾备服务器561.6.20视屏

4、转换器561.6.21网络机柜561.6.22交换机561.6.2310KW电启动发电机561.6.24无线预警广播系统561.6.25手摇警报器561.7货物组件配置(P141-143)562、安装方案562.1编制目的562.2施工设计原则572.3组织机构572.4现场管理计划592.4.1施工总体布置602.4.2施工流程管理612.4.3施工组织措施632.4.4技术设计协调632.4.4.1设计联络会632.4.4.2技术设计协调642.4.5现场安装调试642.4.5.1设备运输662.4.5.2设备安装及调试662.4.5.3系统整体测试692.4.6施工设备管理692.5质量

5、管理体系692.5.1质量目标及质量方针692.5.2质量保证体系712.5.3质量保证期及承诺762.5.4质量保证措施762.6安全生产管理方案782.6.1施工安全782.6.2硬件安全792.6.3软件安全802.7环境保护体系与措施813、检验、调试与验收建议书813.1系统出厂检验813.2现场开箱检验823.3系统安装调试检验833.4系统软件测试853.5系统整体测试863.6系统试运行检验863.7验收方案873.8质量保证期检验894、售后服务计划894.1售后服务894.1.1售后服务机构894.1.2售后服务流程904.1.3售后服务方式914.1.3.1热线服务914

6、.1.3.2远程网络服务914.1.3.3现场服务924.1.4售后服务期限924.1.5售后服务承诺及处罚措施924.1.6售后服务内容924.2技术培训944.2.1培训目标944.2.2技术培训措施944.2.2.1现场培训944.2.2.2维护培训954.2.2.3操作使用培训954.2.2.4培训考核954.2.3培训内容964.2.4培训质量保证介绍974.3技术升级975、技术服务975.1咨询服务975.2技术指导或现场排除故障975.3紧急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985.4项目跟踪及技术支持985.5备件更换995.6系统扩充、升级支持服务995.7持续的服务保障体系996、进度安

7、排1006.1总进度计划1006.2各控制性工期计划1006.2.1设计进度计划1006.2.2采购进度计划1016.2.3土建工程进度计划1016.2.4软件研发及测试计划1016.2.5联合测试间1016.3供货计划保证措施1026.4工期承诺书1061、 技术方案建议书1.1 基本概况1.2 需求分析1.2.1 监测预警业务分析监测预警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监测预警流程图1.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1. 水雨情监测为了能快速、合理的对洪水及其发展趋势做出预警,预先制定防洪抢险调度方案,充分发挥预警工程设施的效能,本期项目需在阳新县完成基础雨情、水情信息采集网的建设,具体建设需求如下:

8、1) 建设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雨量和水位实现自动采集,固态存储,数字化自动传输,以提高观测精度和时效性。2) 在信息传输方面,系统需根据现场情况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块。3) 在系统集成方面,以水雨情信息接受、处理、查询的软硬件环境建设为重点,为进一步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等打好基础,达到及时完成雨量和水位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存储。2. 预警系统为了能快速、合理的对洪水及其发展趋势做出预警,预先制定防洪抢险调度方案,充分发挥预警工程设施的效能,本期项目需完成预警系统建设,从预警中心到重点防护区域的报警体系;建立县、乡(镇)、村、组灾害防治的群测群防组织。1.2.3 系统数据流程分析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

9、系统的数据流程如图2所示:图二 数据流程图其中包括的数据类型如下:1. 基础工情:县乡村基本情况,小流域基本情况,监测站基本情况,河流、水库、堤防等三类防洪工程信息;2. 实时水雨情:降雨,河道水情,水库水情;3. 空间地理信息:行政区划,道路,居民地,水系等;4. 社会经济信息:区内各行政区(县或区)人口,社会总产值、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城镇人口、社会总产值、大型工业企业、大型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等;5. 预警信息:产生的预警信息,相关人员信息,预警发布和相应信息等;6. 气象信息:实时天气预报、实时雨量信息、实时/历史台风路径、实时卫星云图等气象信息;7. 国土灾害信息:滑坡、泥石流等隐患点

10、基本信息及监测信息。现场采集的数据通过传输网络到县数据中心的监控计算机,监控计算机监控现场的实时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管理人员可以从监控计算机和数据库服务器取得数据。上级单位及其子系统可从县数据中心的综合数据库取得数据。水文已建的自动雨量站可以从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进行网络对接,存入数据中心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对于气象信息以及上级部门转发的相关信息经处理后,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存入中心的数据库中。1.2.4 性能需求1. 雨、水情监测性能需求1) 可靠性数据采集要求准确可靠,系统的误码率、月平均畅通率、电路的衰落储备和外噪声恶化量等质量指标均满足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L61-200

11、3)的要求。自动报讯设备保证测报工程迅速、准确、安全、可靠地传输水雨情信息: 数据丢失率:1*10-5; 畅通率和及时率:99%; 误码率:10-4 ; 系统可靠性:数据收集的与平均畅通率95%; 数据处理作业完成率95%; 主要设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5000h。 RTU能存储一年的原始水情数据,实现双向通信以及远程诊断、设置和维护等功能。2) 反应速度监测中心正确完成一次所属全部遥测站(含共享信息)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入库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2. 预警监测性能需求1) 可靠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尽量采用简单、易于掌握的预警方式或传输设备,将预警信息准确地传送到可

12、能受灾区域,使可能受灾区域的居民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2) 经济适用、因地制宜山洪灾害预警通信主要负责向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城镇、乡村、居民点等及时、准确地发布气象水文情报、山洪警报和撤离指令等,同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由上逐级下传的预警信息最终要通知到受威胁的居民点和单位。作为山洪警报传输及信息反馈的渠道和通路,通信网必须有效、实用,且能满足突发通信的需求。1.3 建设内容及目标1.3.1 建设目标湖北省阳新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建设目标是:按照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要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覆盖阳新县及周边地域的监测站网,建立完善

13、、快速及时的信息传输网络,建立科学、高效地预警预报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有效的警报反馈机制和技术设施,向各级政府、相关社会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山洪灾害预警服务,争取有效防范时间,适时采取避灾措施,提高阳新县防御山洪灾害的水平和能力,并通过完善防御预案,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宣传防御知识等非工程措施,做到预知、预防、以防为主,最大程度地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3.2 建设内容阳新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包括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的划定、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的确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责任制组织体系建立、防御预案编制和完善以及宣传培训演练等。阳新县按照湖北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小流域划分方法,全县共划分小流域18条,其中跨县小流域1条。具体建设任务为:1. 山洪灾害普查调查下列15个表的基本情况,包括县各乡村名称表、县简介、县各乡镇、村基本情况表、县山洪灾害影响情况表、县小流域基本情况表、县监测站名称代码表、县雨量监测站基本情况表、县水位监测站基本情况表、县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县河流基本情况表、县堤防基本情况表、县水库基本情况表、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县警报响应部门表、县预警人员情况表;2. 危险区的划定根据山洪灾害普查表和湖北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确定全县的危险区域,并制作危险区图;3. 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的确定按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