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浣溪沙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2820787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浣溪沙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浣溪沙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浣溪沙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浣溪沙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浣溪沙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浣溪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一上册浣溪沙(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指导,授课人:胡俊红 内黄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浣溪沙,苏轼,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2、理解词的大意,初步欣赏这首词。 3、理解背诵、默写这首诗。,初读课文,走进文本,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

2、练副使(有名无权)。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背景,书声朗朗 品读美文,先学后教 解读诗意,注释:,蕲q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潇潇:形容雨声。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译文: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注译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

3、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潇潇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伤感色彩。,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注译下阕,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因此根本用不着为自己的白发苍颜而叹气伤感,说什么时光不再,仅听听黄鸡的叫鸣声就可以了。,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

4、值得回味。,合作探究 阅读提升,上阕重点写了眼前的景物,有哪些?从哪几个角度描绘了几幅画面?按照什么顺序?能否根据景物推断出诗人所写的是哪个季节?环境是静寂还是喧闹的?,1、 兰芽 沙路 暮雨 子规,3、从低到高顺序,4、时间是早春或三月。“兰芽短和子规啼”,2、视觉、听觉三幅:兰芽浸溪、松间沙路 、子规啼鸣,5、静寂。以动衬静,上阕写了什么样的风光和环境?有什么效果?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

5、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什么?,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58岁的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8岁的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巧绘蓝图 小结全文,上阕,写景,兰芽浸溪,路净无泥,暮雨萧萧,子规轻啼,下阕,抒情,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自然的美景和生机

6、令人心旷神怡。,不要徒发衰老之叹。,小结这首词: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赏析:作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而是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作者尾句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情,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情昂扬向上,富有哲理。,1.词的上阕写景,依次描绘出了哪三个画面

7、?,兰芽浸溪,沙路无泥, 子规暮啼,2. “暮雨”和“子规”烘托了怎样的心情?,身为贬官,面对暮雨萧萧,子规哀啼,不禁心生悲凉。,3.下阕抒情,苏轼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了怎样的道理?,当堂训练,只要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4、“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在诗中是指什么? 唐代诗人白居易醉歌中有“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意思是说,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小试牛刀,5、“黄鸡”的本意是: , 诗中是指: 。,指黄鸡报晓,代指时

8、间,时光流逝,6、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c,这首诗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 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赠 言,作业: 1,理解背诵 2,理解默写每句,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