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讲解2015实验中学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2814250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词讲解2015实验中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虚词讲解2015实验中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虚词讲解2015实验中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虚词讲解2015实验中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虚词讲解2015实验中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虚词讲解2015实验中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词讲解2015实验中学资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使用虚词,【考点透视】 正确使用虚词,属于“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范畴。高考考查的频率大,除了与实词放到一起考查词语的选用之外,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也常常考到虚词。这三条的能力层级都是D级。因此,我们必须重点掌握。 高考虚词考查核心是“灵活使用”。近几年高考考查内容有三类:1、辩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2、修改使用不当的虚词,3、辩析选择用法相近或易混的关联词语。,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

2、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C,【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常见虚词的运用。“一再”和“再三”,都有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但“一再”用于动词前,突出行为、动作的反复性,如“一再声明”、“一再表示”;而“再三”偏重于态度谨慎、诚恳,如“考虑再三”、“再三挽留”。“多少”常用为疑问代词,表示询问数量或表示不定的数量,也可以用为副词,表示“或多或少”或者“稍微”之意;“稍微”是副词,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做比较应用“稍微”,不用“多少”。“常常”和“往往”都是副词,“常常”表示不止一次,且时间相隔短;“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结合语境句意考虑,自然选C。,一

3、、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

4、、“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三)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啦啦、咚咚、哈哈、等。,辨析虚词方法,一、分清是成套使用还是单独使用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

5、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比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搭配。,常用成套关联词语有,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又”; 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 表因果的“

6、因为所以、既然就”。,充分条件,充足必要条件,无条件条件,2、分清是假设口气还是既成事实,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比如,“即使、不管”;有些表示的是既成事实,比如,“虽然、尽管”。如果辨别不清,就可能出错。 (5)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 (“路途遥远”是事实) (6)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 (“路途有多远”是假设),3、分清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 (7)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 (8)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

7、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由于”应改为“因为”),(“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分句开头, 应改在“哪所”前),4、分清虚词前后连接的是词语还是句子,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了解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会出错。比如,“又又”通常来连接并列的词语,而“既又”一般来连接并列的句子。 (10)既要有周密的计划,又要有切实的措施。 (11)一个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的护士,应该又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经验。 其它类似的虚词有:“或”与“或者”,“乃至”与“以至、以致”。,5、借助句子表达的语气辨析,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如“还是、何况”,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

8、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分辨不清就会误用。 (12)去电影院,或者去滑冰场?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6、借助标点符号辨析,有些关联词语在使用时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比如,“因此、其实、确实、相反”。借助这一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 (13)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而,学习是无止境的。 (14)所以呀,要不然我怎么这样说呢? (15)他不但没被困难吓到,相反地,战斗意志越来越坚强了。,(“因而、所以”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改为“因此”,“所以”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7、注意

9、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主语不同,“不仅”应放在“我”之前) 同类的虚词还有:因为、除了、不但等,8、注意口语和书面语色彩,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不能用于书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而一些文言虚词就要用于书面语中。 (17)咱们去散散步吧,或者就去看电影,别总这么闲坐着。 (“或者”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 同类的虚词还有:要是、别说、就是、哪怕等 (18)21世纪要求人们都要有比较强的自立能力和判断能力,惟其如此,所以要使人们学会生存。 (“惟其”是文言虚词,表因

10、果,与“正因为”相近),9、注意引出主客体的虚词的位置,如果不能正确辨别介词(主要是“对、对于”)引出的对象是主体还是客体,就容易导致主客体颠倒,误用虚词。 (19)他的深情厚意,对我来说,一直是牢记在心的。 (应改为“对他的深情厚意,我一直是牢记在心的”。),10、注意虚词的词性,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象“和、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这就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 (20)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 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和”是连词,“与”是介词),1.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

11、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真是出尽“洋相”。 总要_ 却是_ 更_ 但_ 随着_,中国,同时,应该,夹上,白字连篇,2.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汶川地震,制造了一场极其可怕的灾难, 会让我们经历苦痛, 我们的希望不会沉沦, 会升降。 从灾难发生那一刻起,我们都在为那些灾难中的生命祈祷, 这场

12、灾难产生如何可怕的破坏力,我们也都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聚集,爱心与力量, 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到灾区。,答案 尽管(虽然) 但 只(而) 因为 不管(即使) 必然(就),5.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 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 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 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 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 也不乏幼稚之处。 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 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 要我说出来,看

13、我 想得对不对。,【答案】 凡;必定;其中;有时;则。,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1、 本来 原来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 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 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 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 一齐 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

14、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5、以至 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 往往 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 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 再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 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