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辩论会《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利跟弊》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2813691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辩论会《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利跟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生辩论会《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利跟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生辩论会《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利跟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生辩论会《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利跟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生辩论会《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利跟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辩论会《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利跟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辩论会《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利跟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辩论会辩论会:也叫辩论赛,还有的叫做论辩赛。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知识的竞赛、思维反映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一、辩论会的流程:1、主持人致辞:2、主持人先公布本次辩论会的题目;介绍选手姓名及正反方所持观点等。3、介绍嘉宾评委及比赛细则: 4、比赛开始陈词阶段。正反双方的一辩陈述本方观点。攻辩阶段。正反双方二三辩可相互提问。并由双方一辩做攻辩小结。自由辩论。正反双方可自由辩论,表达各自的见解。互相说自己的道理。双方四辩作总结,再次强调本方观点。 5、观众自由提问时间6、宣布比赛结果并总结发言。参与人员

2、:主持人 评审团;正方和反方各有:一辩 二辩 三辩 和 四辩(进行总结的人)辩论赛细则:1、陈词(6分钟,正反双方各3分钟)由双方一辩一次完成,按正反顺序进行。每方用3分(剩30秒时有一次提示),时间用完时发言必须终止;陈词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逻辑性强。 2、攻辩(10-12分钟,正反方攻辩时间各4分钟,攻辩小结各1-2分钟) (1) 攻辩由正方辩手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 (2) 正反方二、三辩参加攻辩。正反方一辩作攻辩小结。正反方二、三辩各有且必须有一次作为攻方;辩方由攻方任意指定,不受次数限制。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本轮攻辩,不得中途更替。 (3) 攻辩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

3、,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确。不能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每一轮攻辩,攻辩角色不得互换,辩方不得反问,攻方也不得回答问题。(4) 正反方选手完成第一轮攻辩阶段,攻辩双方任意一方落座视为完成本方攻辩,对方选手在限时内任意发挥(陈词或继续发问)。 (5) 每一轮攻辩阶段为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30秒。用时满时终止发言,若攻辩双方尚未完成提问或回答,不作扣分处理。 (6) 四轮攻辩阶段完毕,先由正方一辩再由反方一辩为本队作攻辩小结,限时1分30秒。正反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不能脱离比赛实际状况。 3、自由辩论(8分钟,

4、正反方各4分钟)这一阶段,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时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不能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不能对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纠缠不放。要注意抓住对方的弱点和漏洞。 4、结辩(6分钟,正反方各3分钟):辩论双方应针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每方总结陈词由四辩进行,时间为3分钟,由反方先发言(用时剩30秒时有提示),时间用尽发言必须终止。5、观众提问(4-6分钟)观众提问阶段正反方的表现算入比

5、赛成绩。观众提出的问题先经评委判定有效后,被提问方才能回答。正反方各回答两个观众提出的问题,双方除四辩外任意辩手作答。一个问题的回答时间为1分钟,如一位辩手的回答用时未满,其他辩手可以补充。详细规则:注意比赛中禁止使用不文明语言与人身攻击.从使用手机的现状来看,我们总结出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的方面: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在于可以方便联系。到了高级中学,不少同学都需要住宿,一周才可以回家一次,思家之情不言而喻,而手机在此时便起到稳定学生情绪,父母担心之虑。一个电话,一条短信,都带着浓浓的亲情,传递到亲人的手中,是关切与安心;当你出门在外,有朋友或家人忽然有急事想了解你在何处、在做什么,此时手机又是一种

6、很快捷又方便的联系工具;外出旅行或办事,坐在火车或大巴士上,闲来无聊,听听手机上下载的音乐,玩玩游戏,的确手机又是一种不错的消遣工具。 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手机的本身小儿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

7、等。使用手机有弊的方面: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跟桌上电脑或的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迅,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联系的很少。许多学生把时间荒废在发短信上,你来我往,没完没了,时间便在这指间悄然流逝,话费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殆尽。有同学甚至在课上发短信,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不算

8、,还要影响上课纪律,使得老师停止讲课,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聊的事上。更有甚者,把手机作为考试作弊的工具。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

9、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的管理者比我们更早地遇到了这一

10、问题,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利:方便和父母联系方便和同学朋友联系可以用来娱乐,减轻学习压力是时尚的表现弊:扰乱课堂纪律,影响老师讲课和其他同学听课上课玩游戏,发信息,严重影响自己和同学的学习,学习成绩下降利用手机在考试中作弊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助长

11、了攀比心理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 编者 立论:(3分钟)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立论,对方列举手机的很多好处,仿佛让我置身于一个手机卖场,正感受着一位口才一流的销售人员高超的销售技巧,也让自制力不强、判断能力尚未成熟的作为初中生的我有些动心。但静下心来一想,不对呀?对方辩友讲的是制造商赋予手机本身的利处,还是手机被初中生使用之后产生的利处呢?概念似乎不一样呀。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今天的辩题:高中生带手机进入校园的利与弊。通过对此辩题的分析,我们得到,首先今天需要辩论的手机使用主体是初中生,而非其他成年人。其次,手机使用的地点为初中生校园,而非校园以外的地方。再次,我们是比较利弊,而非它不相关的事件。三

12、点之外的东西将不是我们辩论的问题。 基于此,我们来看看使用手机的主体初中生的特性,第一,他不成熟, 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第二不理智,很容易有攀比心理 ,因为这些本性导致原本无错的手机在被自制力不强的初中生使用后,造成了远远大于对方辩友所认为的利处。主要危害如下:首先:短信闲聊,贻误学业。2010年6月12日长沙晚报道,北京市教育部门对9所中学学生手机持有者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上网占21%,短息聊天的占48%,而其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下载图铃的占12%,拍照片的占3%,而用于紧急联系的仅占5%。本是方便联系的工具,在某些中学生手中却沦为了步入歧途的钥匙。其次,不良信息

13、,污染心灵。上海市社科院对中学生持手机用途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在学生发送接收的手机短消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这些污浊不堪的消息侵蚀了孩子的心灵,玷污了孩子的思想,使孩子们的成绩直线下降。再次:中学生使用手机助长了攀比之风。某市教育局关于学生持手机的动机调查显示,有19%的学生认为,手机只是为了个人虚荣心的需求,证明自己的家庭实力,作为相互攀比的依据之一。原本有所压制的攀比之风在手机诱导下又燃气了熊熊烈火。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严重不平衡。除此之外,手机给中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有很多,如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发

14、育,手机带来的安全隐患,手机所引发的依赖症等数不胜数。手机,使我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手机,使我们纯洁的心灵布满污秽;手机,使我们难以在阳光大道上健康成长。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初中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弊大于利。谢谢! 攻辩小结(3分钟) 谢谢主席!我们来回顾下刚才的资讯答辩,对方所讲的一些利处听上去十分吸引人,但仔细纠来却漏洞百出。 首先,对方辩友对手机对中学生所谓的利处得来既不是建立在广大的调查研究之上,也非具体的数据显示,更没有众多的事实表明,完全建立在对方辩友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之中。 第二,对方辩友说中学生使用手机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方并不认同,因为至今也还没有通过事实的验证呀。即使是,我们能用

15、未来可能的美好来作为今天的评价标准吗?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能用高级阶段的国情来作为今天的工作指导吗?显然不可以呀。 (good)对方辩友抛开今天的比赛不谈,扪心自问,初中生使用手机有多少是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呢?大部分的学生只是为了追求时尚,游戏娱乐,课内外聊天。手机影响学校秩序以及学生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甚至成为全球教育界的一个重大问题。更是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所谓对方用所谓顺应时代发展这一即虚又空的论点说明学生使用手机利就大于弊了,这个理由未免有些牵强。 第三,1、对方辩友又说可以加大监管力度来限制手机的弊端,不正是已经承认了手机带来的弊端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所以,才要加大监管力度呀!现在,在中学生这个群体中,手机已经变成了手雷,成为教育者头痛的难题,不正是手机在初中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造成的弊远远超过对方所想象的利所引起的吗? 或(2、对方辩友又处于美好的想象之中了,加大监管力度就一定能够解决中学生自制能力不强的问题了吗,事实尚未印证,对方就如此肯定,难道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老师的教导,学校的监管对那些玩手机学生到底又能起到多大效果,令人担忧,所以人能不冒险的时候还是不要去冒险吧。毕竟明知山有虎偏像虎山行的行为只是莽夫的行为呀。请对方辩友不要再做梦了,看看现实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