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记叙文复习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2813634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记叙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记叙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记叙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记叙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记叙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记叙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记叙文复习(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制作人:永善县莲峰第二中学 肖红梅,记叙文定义,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为什么记叙文阅读题得个高分就这么难? 句子生动优美可能得的分数也很少?简单几个词却占尽高分?,我们的困惑,学习目标,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九、

2、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记叙文的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1.记叙的六要素: 2.线索类型: 3.常见的叙述顺序 : 4.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5.文章的表现手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顺叙、倒叙

3、、插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描写方法及其作用:,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交待任务活动的场景(暗示时间、地点)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5、为下文做铺垫。,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对比、象征、讽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学会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技巧,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 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二是要审清题干,明

4、确方向。别是要明确题目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 三是要整合要求,明了表达。,整体感知:标题 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情感 理清思路:线索,结构 (注意标志性语句、段落 ) 揣摩字句:写法探究。,突破难点 赏析题,“0分”与“满分”的距离,“赏析”就是“赏+析”!,“赏” 就是品赏体现特点的重点内容(包括字、词)。 “析” 就是分析其特点。,描写的内容,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语言 动作 心里 外貌 神态,正面 侧面 细节,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社会环境 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 历

5、史背景的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自然环境 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作用,1、能烘托气氛,2、表现人物的心情,3、表现人物的品质,4、突出人物身份地位,5、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 托中心意思的作用。,各类描写答题技巧,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

6、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1

7、)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具体事物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三、常见的叙述顺序,1.叙

8、述类型: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我的鼓舞。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设置悬念和巧妙穿

9、插,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其中解放军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属于插叙部分。,记叙顺序作用:,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四、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点明题旨的句子;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总结全文的句子; 引用的句子; 起承转合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

10、,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记叙文阅读技巧,学会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技巧,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 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二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别是要明确题目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 三是要整合要求,明了表达。,整体感知:标题 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情感 理清思路:线索,结构 (注意标志性语句、段落 ) 揣摩字句:写法探究。,材料.中心.标题,材料 是作者根据创作意图从生活中选 取加工而成的人物、时间、景物等。要围绕中心取舍。主要材料详写,用墨如泼;次要材料略写,惜墨如金。 中心 是指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必须明确集

11、中。 标题 通常称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首页,要素.人称.线索,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人称:常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可不便于广泛展开事件。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文章叙述人称应始终一致,即使改换,也应有必要交待。人称变换利于抒情。 线索:贯穿全部材料的脉络,使零散材料有序地组成文章整体。,首页,首尾.过渡.照应,常见的开头方法:交待事件的基本要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描写景物,渲染气氛;提示内容,引人注意;引用名言、警句、诗歌,突出中心;交待动机,唤起共鸣。 常见的结尾方法:自然交待结果;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翻出

12、新意;创造气氛,激励感情,引人深思。 过渡与照应:过渡犹如桥梁,把文章前后内容连接起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照应是指文章后面对前面内容作必要的回应。文章过渡、照应得好,才能使文章前后连贯、首尾一致。,首页,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有时在开头和结尾出现,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中心;有时穿插在记叙的中间,或渲染气氛,或揭示事物的意义。,首页,记叙文知识点汇总表,记叙要素:时间、 地点

13、、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和 结果。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顺叙(脉络清楚、有头有尾) 记叙的人称 第二人称(适于变换、利于抒情) 记叙的顺序 倒叙(设下悬念、引人入胜) 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限制) 插叙(丰富内容、突出主题) 中心思想 (感情) 突出 点明 服务 深化 详写用墨如泼 叙述、描写为主 材料 (突出中心) 表达方式 兼有议论、抒情: 略写惜墨如金 (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 (结构完整) 表现手法联想、象征、对比、夸张 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直接、间接),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

14、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

15、回味无穷)。,1 概括内容题 语言不精练,概括不全面 2 品味语言题 内容不具体,层次不清晰 3 领悟主旨题 领悟不到位,挖掘不深刻 4 读写结合题 积累不深厚,语言不优雅,学生答题问题诊治,能运用四种答题意识回答问题, 力争赢在考场。,答题的四种意识(一)语境意识,典型例题: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试题:作者意在展现这些小花的什么特点呢?,启示:潜下心来读文章。牢固树立答案在原文中的意识。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答案:美丽;纤弱;顽强、不怕困难;充满活力,答题的四种意识(二)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