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课件—中医适宜技术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813127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25.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宇课件—中医适宜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陈宇课件—中医适宜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陈宇课件—中医适宜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陈宇课件—中医适宜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陈宇课件—中医适宜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宇课件—中医适宜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宇课件—中医适宜技术(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适宜技术刮痧疗法 陈宇 淮安市淮阴医院,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概 述,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起到祛除邪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 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 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概 述,传统认识:“痧”是民间的一种习惯叫法,属于中医学范畴的一种病症名。急救痧症全书:“痧者,厉气也,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为蓄为瘀,遇食积痰火则气阻血滞。”不是一种独立

2、的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之为“痧症”,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现代认识:机体发生疾病时,代谢产物不能及时的排出体外,在体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潴留,成为危害机体健康、使体内环境失衡的内毒素,这些内毒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出痧的过程是排出体内毒素的过程。故此,痧是渗出于脉外的含有大量代谢废物的离经之血。,什么是“痧”,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这些毒邪越深,郁积的越厉害,那么它就越剧烈,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须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

3、治疗。 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概 述,一 预防保健作用 二 治疗作用,刮痧分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护表能力,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一、预防保健作用,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 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二

4、、治疗作用,(一)活血祛瘀,(二)调整阴阳,(三)舒筋通络,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一)活血祛瘀,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刮痧可使其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二)调整阴阳,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

5、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 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三)舒筋通络,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三)舒筋通络,刮痧的用具十分简单、方便,只要是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如梳子、溏瓷杯盖子等,都可以用

6、来刮痧。当然,如果长期使用或作为治疗,还是用正规一些的刮痧板比较好。刮痧板选用天然水牛角为材料,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刮痧工具,椭圆形刮痧板 方形刮痧板 缺口形刮痧板 三角形刮痧板 梳形刮痧板,刮痧器具的选择,刮痧之前,为了防止划破皮肤,需要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香油或色拉油。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采用专门的“刮痧活血剂”。它是一种采用天然植物油加十余种天然中药,经传统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方法提炼加工而成的刮痧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开泄毛孔、疏通经络、排毒驱邪、消炎止痛等作用。,刮痧涂剂,1.根据医嘱,备齐用物,洗手

7、,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2.解释目的、方法;确定刮痧部位;如头部、颈项部、胸部、肩背部及四肢部等。选取适合的体位。,刮痧操作步骤,体 位,胸、腹、下肢内侧、前侧部多选用仰卧位或仰靠坐位; 头部、颈部、背部、上肢和下肢外侧部多选用俯卧位或伏俯坐位及坐位。,坐位,伏俯位,俯卧位,3.暴露刮痧部位,铺治疗巾或垫手纸于部位之下,用75%酒精消毒皮肤。冬季要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4.检查刮具边缘,蘸水、油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与皮肤保持4590角,单一方向刮拭,不要来回刮动。,5.刮痧的方向 6.刮痧的次序 总原则先头面后手足,先胸腹后背腰,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从上下 从里外 从左右

8、,7.一般每个部位刮2030次,通常一个患者选3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1020分钟,全身刮痧宜2030分钟。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痧痕为止。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8.刮痧时间:本次刮痧与前次刮痧应间隔36天,以皮肤痧退为准。35次为一个疗程。 9. 治疗中,应随时观察患者感觉,局部皮肤变化等。患者应避风,治疗后给予适量饮料或温开水以助疗效。 10.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注意刮痧板的收藏。,刮痧补泻,补法:力度小、速度慢。临床多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症或形体瘦弱之虚证患者。 泻法:力度大、速度快

9、。临床多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症或形体壮实的实证患者。 平补平泻:亦称平刮法,常用于常人保健。 有三种刮拭手法: 第一种为按压力大,速度慢; 第二种为按压力小,速度快; 第三种为按压力中等,速度适中。,刮痧手法,一、按力量大小分类 1.轻刮法:刮痧时用力小,被刮着无疼痛或其他不适,皮肤仅出现微红,无瘀斑。此法适用于老年体弱者、疼痛敏感部位及辨证属于虚证的患者。 2.重刮法:刮痧时用力大,但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此法宜用于腰背部脊柱两侧、下肢软组织较丰富处,青壮年体质较强者,以及辨证属于实证、热证的患者。,刮痧手法,二、按移动速度分类 1.快刮法:刮拭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上。此法适用于青壮年体质较强者

10、,主要用于刮拭背部、四肢以及辨证属于急性、外感病证的患者。 2.慢刮法:刮拭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内。此法适用于体质虚弱者,主要用于刮拭头面部、胸部、腹部、下肢内侧等部位以及辨证属于内科、体虚的慢性病患者。,刮痧手法,三、按刮痧方向分类 1.直线刮法:主要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如背部、胸腹部、四肢部位。 2.弧线刮法:刮拭方向呈弧线形,多循肌肉的走行或骨骼结构特点而定,主要用于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刮痧手法,四、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 1.摩擦法:将刮痧板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旋转移动,或直线式往返移动,使皮肤产生热感。此法宜用于麻木、发凉、或绵绵隐痛的部位

11、,如肩胛内侧、腰部和腹部;也可用于刮痧前,使患者放松。 2.梳刮法:使用刮痧板或刮痧梳从前额发际处及双侧太阳处向后发际做有规律的单方向刮拭。此法宜用于头痛、头晕、疲劳、失眠和精神紧张等病证。,刮痧手法,四、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 3.点压法:用刮痧板的边角直接点压穴位,力量逐渐加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保持数秒后迅速抬起,重复操作510次。适用于肌肉丰满的穴位或不宜直接刮拭的骨骼关节凹陷部位,如环跳、委中等。 4.按揉法:刮痧板在穴位处做点压按揉,点下后做往返来回或顺逆旋转,操作时刮痧板应紧贴皮肤不滑动,每分钟按揉50100次,适用于太阳、曲池、足三里、内关、太冲、涌泉等穴位,刮痧手法,四、按

12、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 5.角刮法:使用角形刮痧板或让刮痧板的棱角接触皮肤,与体表成45度角,自上向下或由里向外刮拭,手法灵活,用力不宜过猛,适用于四肢关节、脊柱两侧经筋部位等。 6.边刮法:将刮痧板的长条棱边,与体表接触成45度角进行刮拭,此法宜用于对大面积部位的刮拭。,“出痧”的皮肤红红的,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不管怎么红,都不必担心,因为这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 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瘀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迟一些也不会超过1周就会恢复正常,不仅不会损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

13、方法活血化瘀,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会使皮肤变得比原来还要健康、美丽。,关于“出痧”,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适应症:,可以治疗内外妇儿等科近400种病症,并涉及消除疲劳、养颜美容等保健功效。,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慎刮。 5.皮肤高度过敏或刮治部位皮肤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 6.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禁忌症:,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

14、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5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注意事项:,刮痧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1)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3)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

15、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常见病症的刮痧操作 CHANGJIAN BINGZHENG DE GUASHA CAOZUO,1、风寒证 取穴: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少商、大椎可放痧。 2、风热证 取穴:曲池、尺泽、外关、合谷、风池、大椎 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 刮拭方

16、法:泻法 大椎重刮或放痧 3、暑湿证 取穴: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膻中 刮拭顺序:先刮胸部的膻中,再刮腹部中脘,然后上肢内侧孔最,刮拭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感冒,1、外邪内侵 取穴:肩髃、肩贞、臂臑、曲池、外关、手三里、阿是穴。 刮拭顺序:先刮肩部的肩髃、肩贞,再刮上臂三角肌下臂臑穴,然后刮上臂的曲池、手三里、外关 刮拭方法:泻法 2、气滞血瘀 取穴:肩髃、肩髎、肩前俞、阿是穴、阳陵泉。 刮拭顺序:先刮肩部的肩髃、肩髎、肩前俞、阿是穴,再刮下肢阳陵泉穴。 刮拭方法:泻法或肩部放痧。 3、气血虚弱 取穴:肩髃、膈俞、肩贞、足三里、气海、关元。 刮拭顺序:先刮肩部的肩髃、肩贞,再刮背部膈俞,然后刮腹部的气海、关元,最后刮下肢的足三里。 刮拭方法:补法,肩周炎,取穴:翳风、头维、太阳、合谷、列缺、阳陵泉、足三里、血海。 刮拭顺序:点揉翳风头维、太阳然后刮前臂合谷列缺,再刮下肢阳陵泉至足三里,最后刮血海。 刮拭方法:补泻兼施。,偏头痛,1、气滞血瘀 取穴:颈百劳、阿是穴、后溪、悬钟 刮拭顺序: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