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应用和工作流程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811784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缩机的应用和工作流程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压缩机的应用和工作流程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压缩机的应用和工作流程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压缩机的应用和工作流程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压缩机的应用和工作流程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缩机的应用和工作流程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缩机的应用和工作流程概要(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气井 输气管线,天然气压缩机的应用,注 气,气 举,集 气,煤层有害气体收集,储 气,open,open,closed,closed,夏季,储 气,closed,closed,open,open,冬季,输 送,1号站,2号站,水,蒸汽,天然气透平发电机 能源转换应用,发电机,透平,锅炉,如何增压?,气缸组件,4缸机,同型号气缸布置在机体一侧,另2个气缸布置在机体另一侧,大缸径用于低压工况, 天然气在低压时容积大,气缸尺寸取决于压缩压力,气缸尺寸取决于压缩压力,小缸径用于高压工况, 天然气在高压时容积小,排气阀,单向阀,压差开启进气阀,50 psi 45 psi,阀内弹簧关闭

2、气阀,50 psi 50 psi,压差保持进气阀关闭,50 psi 105 psi,105 psi 100 psi,压差开启排气阀,100 psi 100 psi,阀内弹簧关闭气阀,45 psi 100 psi,压差保持进气阀关闭,内部结构,阀片,阻尼片,阻尼弹簧,关闭弹簧,缸内压力为什么会变?,PV/T=定量,在一定的温度下,体积增大,压力减小;反之亦然。,V=R2 * L(缸内长度),通过L的改变可以使容积变化,活塞杆,活塞,活塞杆、活塞的往复运动使气体容积反复变化,往复式压缩机故得其名。,活塞环的密封作用,双作用气缸,外端:压缩,内端:膨胀,外端:排气,内端:进气,外端:排气,内端:膨胀

3、,外端:排气(终点),内端:进气(终点),外端:膨胀,内端:压缩,外端:进气,内端:排气,外端:进气,内端:排气,外端:进气(终点),内端:排气(终点),双作用-单作用 (流量减少50%),拆下1个进气阀,漏点,填料装置,活塞杆,滑油进,排放,114.7 psiA,458.8 psiA,压缩比不大于4的原因:,1:活塞杆上的负荷限制,80 F,320 F,2:温度限制-不能高于350F,1 PSI的压力上升对应1F的温度增长。,成套设备为何设有多个气缸?,例: 总压缩比(绝对)是 17.56 : 1, 1级压缩= 100-300, 2级压缩= 300-900, 3级压缩= 900-2000 (

4、2.7 : 1) (2.9 : 1) (2.2 : 1),“?”,驱动活塞的动力从哪来?,天然气发动机,驱动机的种类,电动机,驱动机的种类,发动机(曲轴)的旋转运动 压缩机(活塞)的往复运动?,机架,机架主要部分,刮油环(铸铁材料),透气和排放连接处,隔离段,曲轴,主轴颈,2缸压缩机有2个主轴颈, 4缸压缩机有4个主轴颈, 6缸压缩机有6个主轴颈。,连杆轴颈,2缸压缩机有2个连杆轴颈, 4缸压缩机有4个连杆轴颈, 6缸压缩机有6个连杆轴颈。,主轴颈,连杆轴颈,十字头,导轨,连杆,连杆的2/3(大端)作旋转运动,余下的1/3(小端)作往复运动。,工艺气流程,洗涤罐,吸入缓冲罐,排出缓冲罐,气缸,

5、安全阀,换热器,风扇,启动旁通管线和阀,吹扫管线和阀,滤网,排出单向阀,*系统还应配置进、排气阀,AS,12,捕雾器,挡板,手动排放阀,自动排放阀,液位控制器,高液位停车,观察镜,AS,12,AS,去控制盘,12,洗涤罐,吸入缓冲罐,排出缓冲罐,气缸,安全阀,换热器,风扇,启动旁通管线和阀,吹扫管线和阀,滤网,排出单向阀,*系统还应配置进、排气阀,缓冲罐的作用:减少压力变化对气阀造成的损害,80F,220F,PI,PSHH,TSHH,仪表和保护装置,洗涤罐,吸入缓冲罐,排出缓冲罐,气缸,安全阀,换热器,风扇,启动旁通管线和阀,吹扫管线和阀,滤网,排出单向阀,*系统还应配置进、排气阀,洗涤罐,吸

6、入缓冲罐,排出缓冲罐,气缸,安全阀,换热器,风扇,启动旁通管线和阀,吹扫管线和阀,滤网,排出单向阀,*系统还应配置进、排气阀,空气冷却器,压缩原理,.,P1线代表吸入压力,P2线代表排出压力,P1线代表吸入压力,P2线代表排出压力,P1线代表吸入压力,P2线代表排出压力,排气阀开启,P1线代表吸入压力,P2线代表排出压力,P1线代表吸入压力,P2线代表排出压力,P1线代表吸入压力,P2线代表排出压力,P1线代表吸入压力,P2线代表排出压力,进气阀开启,P1线代表吸入压力,P2线代表排出压力,P1线代表吸入压力,P2线代表排出压力,1,2,3,4,1. 压缩过程 2. 排气过程 3. 膨胀过程

7、4. 进气过程,P1线代表吸入压力,P2线代表排出压力,P2 P1,考虑气阀损失,P1线代表吸入压力,P2线代表排出压力,P2 P1,45%,85%,排气容积效率,进气容积效率,总行程,P2 P1,最小余隙 (最大排量),总容积,扫过容积,设定余隙 大约 20%,1,4,3,2,P2 P1,增加余隙 (降低排量),设定余隙 大约 25%,1,4,3,2,总容积,扫过容积,余隙塞,余隙塞接头 (CBC),反装余隙塞,余隙塞(接头) (CBC),截断余隙塞,余隙塞接头 (CBC),可调余隙装置 (VVCP),可调余隙装置开启(VVCP),P2-B P2-A P1,压缩比不同,容积效率改变。,70% 80%,25% 20%,力和扭矩,枢轴点,惯性力,惯性力,往复惯性力产生扭矩(外死点),往复惯性力产生扭矩(内死点),在曲轴中心线两侧加平衡配重,可限制往复惯性力。,增加侧支撑,气缸支撑1,气缸支撑2,缓冲罐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