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渔业渔业价值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2811464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264 大小:1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渔业渔业价值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64页
生态渔业渔业价值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64页
生态渔业渔业价值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64页
生态渔业渔业价值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64页
生态渔业渔业价值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渔业渔业价值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渔业渔业价值讲解(2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渔业,生态渔业 是在适应中国国情特点下产生的渔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体现了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又是一项渔(农)民自发创造、政府积极支持、科技人员主动参与的伟大实践。,通过渔业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分层多级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作用,使特定的水生生物和特定的渔业水域环境相适应,以实现持续、稳定、高效的一种渔业生产模式。 生态渔业是根据鱼类与其它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水陆物质循环系统,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模式。,渔业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挑战,渔业发展目标有三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阶段:满足温饱需求为核心。 第二阶段:满足

2、相对富裕纳入农业发展目标。 第三阶段:满足高质量生活的生态环境、食品质量与未来繁荣列入农业发展目标。 中国渔业现处于第二阶段。,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国渔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决定渔业必须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列入发展目标。 1. 满足水产品数量增长,品质改善的挑战。 满足人口衣食需求的挑战,发展渔村经济,实现渔(农)民增收的挑战。 2. 渔业资源短缺与渔业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灾害频繁。污染严重。,生态渔业的产生与发展,生态渔业的特点 1.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 2.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3.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 4.劳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 5.

3、个别农场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生态渔业能够实现渔业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 1.增加水产品生产,妥善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做出贡献。 2.促进渔区综合发展,消除渔区贫困状况。 3.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生态渔业的内涵,1.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渔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渔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1)生态农业首先是农业发展观念的转变,它是中国落实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思想

4、和具体行动,它强调维持渔业高额生产力的基础是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2)生态渔业是以系统观念为指导组织现代渔业生产的一种方式。 (3)作为一套经济而高效的实用技术,走资源节约型道路。生态渔业的技术,不在是单项的技术,它是在单项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科学组装之后的系列化技术体系。,生态渔业的主要特征:,(1)强调以提高第一性生产力作为活化整个渔业生态系统的前提,为此不但不排斥,而且积极应用新技术(包括常规增产技术)和合理投入。 (2)强调发挥渔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3)部分实现稀缺资源的替代和弥补,一方面充分挖掘系统内部资源潜力,另一方面高效利用商品性农业投入; (4)通过

5、改善系统内部结构和投入产出,在不增加其它投入的情况下提高渔业综合效益; (5)通过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效益,降低成本; (6)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提高水产产品的安全,生态渔业的理论基础,1. 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理 2. 资源经济学的 “ 稀缺资源可替代性原理用智力替代物质投入 3.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 (1)资源合理配置(2)劳力资源充分利用(3)经济结构优化,生态渔业的模式,生态渔业建设的核心 是选择能协调农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合理组配各项生产,

6、协调各项技术,促进农业向高效和持续方向发展。 生态渔业模式 是在生态渔业实践中形成的、结构相对稳定的渔业生态系统。,生态渔业模式的主要类型,部门结合型。 布局配置型。 渔林结合型。 立体利用型。 互利互济型。 同居共生型。 边际利用型。 食物链型。 多能互补型。,以基塘模式为例,以基塘模式为例。,基塘模式是珠江三角洲农民在六百多年前就开始使用的一种传统的低洼地利用模式。通过挖塘抬田形成基塘后,农民在基上种桑养蚕,把蚕沙投放到鱼塘养鱼,塘泥回田肥桑,使得“桑茂蚕壮鱼肥”。这就是传统的桑基鱼塘。 基塘模式适应劳力转向工业的环境变化,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低劳动密度生产类型。 适应价格环境的变化,从低值产

7、品转向高值产品。 适应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从耐运耐贮产品转向鲜活产品。 适应农民投资能力加强的条件,逐步增加商业投入,同时增加商品输出。 适应市场对产品要求,基面与塘面比例的变化。 但基塘模式始终保持着充分利用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充沛的水资源、种养结合、减少水土流失、塘泥回田等基本特点。,生态渔业的技术,常用技术 1. 多维利用水域技术 指为了提高土地生产力,通过水生生物组合,从 空间和时间上利用水域,充分发挥水域所承载的渔业 自然资源潜力。 集约种植 立体种养,2 、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弃物转化再生技术 利用食物链原理,采用食物链加环的办法组建新 的食物链,使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

8、中的不同生物以多 级多次转化利用,形成无废弃物的生产体系。,3 、物质良性循环技术 包括: (1)生物养地技术。 (2)农牧结合,共同发展。 (3)水土保持技术。 (4)建立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结构。 (5)科学合理使用化肥。,4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包括: 生态措施。 生物防治。 增养殖措施。 合理使用化学渔药。,5. 生物能及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 生物再生能源包括:植物有机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6. 生产自净技术 渔业生态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水产技术的生态化改造 1. 渔用生产资料的生态化改造,2. 基因工程与生物安全 转基因作物潜在的问题 (1)基因流引起的超级杂草

9、(2)基因流转移到野生植物 (3)杀虫剂对非靶生物的影响 (4)害虫对转基因的抗性 (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3. 精确渔业技术体系: (1)信息技术: GIS 、 RS 、 GPS 等 (2)生物技术: (3)工程装备技术:施肥、灌溉、喷药、 收获等。,生态渔业建设的组织管理,生态渔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有赖于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 生态渔业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 1.我国现有的生态渔业建设管理机构有三个显著特点: (1) 广泛性,涉及多学科、多部门; (2) 协作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3) 非独立性,领导小组为联合组成的松散组织,具体办事机构即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生态农

10、业办公室往往挂靠农口部门,未独立分设。,2.生态渔业管理的任务和职责 生态渔业管理的任务生态渔业管理的任务是: 组织、协调和指导生态渔业建设工作;宏观决策,研究制定有关生态渔业建设的方针政策;拟定发展规划、计划、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组织业务交流、工作考核等;组织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 3.生态渔业管理的重要职责 (1)决策和规划 (2)组织协调 (3)宏观调控 (4)教育和宣传 (5)监督检查,生态渔业的政策法规,生态渔业的有关政策法规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保证监督性政策法规通过政策和立法形式保证和监督生态渔业建设。 2.管理引导性政策法规主要是运用政府系

11、统的行政性强制管理手段和利益调节性引导措施,约束和鼓励不同利益主体在生态渔业建设中的经济行为。 3.组织协调性政策法规用以组织协调各部门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发展生态渔业。从现有情况看,生态渔业的有关政策法规尚不够健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法律上确定资源的归属权或使用权 经济杠杆调节 人口政策 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系统健康指的是,不考虑人类允许的活动影响,生态系统始终有能力支持富有生产力和恢复力的物种群落。 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需要确定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维护、保护和在适当的水域恢复生态系统健康应该成为渔业管理的目标。水生生态系统由于其多

12、样性和复杂性,很难从科学或法律的角度给出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但是,和人体健康以温度、血压等为基本指标一样,可以确定和测定水生生态系统的若干指标,如物种数量、物种的种群大小、水质和生境组成等指标,由此判定其健康状况。,必须逐步了解良好的健康对于各种主要生态系统的意义,决策者以及资源利用者需要采用预防性的“药物”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这就需要采取综合的管理办法,不仅注重具体的物种,而且注重物种之间,物种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与未干扰的生态系统相同的速率,向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相同的生态产品和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使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认识到生态系统内部和生态系统之间的许

13、多联系,促进了较为复杂的称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途径的发展。 一个生态系统由生活在某一地点的所有生物,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组成的。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目标是维护整个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健康。 维护健康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如果牺牲了健康的生态系统,也就牺牲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渔业管理存在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不注意环境后果的资源开发 第二,渔业管理的破碎化,机构、法律和地理的支离破碎 第三,注重个体物种的保护,没有考虑产生和哺育所有物种的较大型的生态系统的保护,渔业对生态的影响,过度捕捞 生境改变 兼捕 休闲渔业的威胁 污染物 陆地径流 引进物种 水产养殖 气候变

14、化 沿海开发,渔 业 捕 捞,意外死亡率,捕捞死亡率,平均营养阶下降,渔具的物理影响,兼捕,经济性抛弃,法规性抛弃,连带性死亡,生境变化或破坏,生物学相互作用,捕食者/被捕食者相互作用,竞争相互作用,海洋食物网的变化,抛弃的兼捕鱼类和废屑,生 态 系 统 结 构 和 功 能 和 改 变,建立海洋伦理观念,维护公共委托 公众委托政府管理海洋,政府应本着对全体公民及其长久利益负责态度对海洋实施环境和经济控制。同样,公共和私人的海洋资源使用者必须对其使用结果负责并保证其行为的可行性。 实施可持续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人类继续在地球上生活的动机来利用地球上的资源。长期而言,经济可持续性取决于生态可

15、持续性。必须保护海洋不被破坏,尽可能地修复已经损坏的海洋环境和资源。 实行预防原则 人类依靠生态系统提供生态和经济产品与服务,由于认识的不确定性,难免在保护这些生态系统的决策中犯错误。,承认关联性 我们依靠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依靠我们充分尊重海洋的行为。海陆关联性、物种之间关联性、物种与生境的关联性、政府管辖海洋环境的关联性、政府、公众和资源用户之间的关联性,需要理解这些关联,明智地应用这些关联。 确保民主性 现行的海洋管理制度及其海洋利用的方式使少数人的需求和欲望支配了全体人民可获得的利益。政府应尊重广大民众和社会长期的目标,在透明和合作过程中做出可以接受的、高效的、可审计的决策。 改

16、进和提高认识 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增进生态系统利用的了解。决策者应获得保护公众利益需要的信息,同时公众也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建立新的观念,人类认识是有限的 海洋生态系统在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 生态系统具有功能性、历史性和进化性的极限,从而限制了人类的开发利用程度 渔业的要害是权衡利害,要在为人类而捕捞鱼类和为生态系统的其他部分捕捞鱼类之间达到平衡 生态系统是复杂的、适应性的系统,生态系统管理的具体目标,现场维持所有活体土著物种的种群 保护区拥有自然变化范围内的所有土著生态系统类型的代表 维护进化和生态过程 经过适当长时间的管理,维护物种和生态系统的进化潜力 在上述限制条件内为人类利用提供机会,行动计划,常规渔业管理手段,输出控制,投入控制,技术措施,总允许捕捞量,有限的执照,个体大小和性别控制,个人渔业配额(IFQS)和个人可转让配额(ITQS),个人努力量配额,禁渔期,船舶捕捞量限制,其他渔具和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