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公开课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2811334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公开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公开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公开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公开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公开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公开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公开课讲解(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阅读课本101页相关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这里的物质是指什么? 2、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什么? 3、在哪两者之间循环?,物质循环的概念,物质循环的概念,及时反馈:,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单质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 C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的 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利用,Ac,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体内各自以什么形式存在?,碳是如何分别进入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出生物群落的?,阅读教材101页图511及相关

2、文字,讨论以下问题:,思考讨论:,1,2,无机环境中的碳,生物群落中的碳,3,碳元素在生物体之间以什么渠道传递?,CO2、碳酸盐,含碳有机物,食物链和食物网,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1,2,碳是如何由无机环境进入生产者,碳是如何由生产者进入消费者,3,碳是如何进入分解者,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动物摄食,分解作用,1,2,碳如何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碳如何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出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 分解作用,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技能训练,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等来构建碳循环的过程模型:,草 大气中的

3、CO2 兔 鹰 细菌、真菌,碳循环的图解,化石燃料,大气中的 CO2库,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燃烧,摄食作用,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分解作用,残枝败叶、遗体,遗体、残骸、粪便,(2)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C 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B D过程主要通过_ 作用实现的。 (3)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 _ 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形式存在。,(1)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递是以 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B为 。,2、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系统的成分,D为大气,请据图回

4、答:,消费者,分解者,光合,呼吸,分解,煤、石油等化石燃料,CO2,CO2,及时反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 本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 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 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点:,循环性、全球性,碳循环的平衡被破坏温室效应,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量生物遭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稳定,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层

5、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的现象。全球地表气温的最新分析表明,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全球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0.6 。,B,探究:温室效应的成因,防止或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CO2的来源)。 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增加CO2的去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以有机物形式流动,以无机物形式循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往复循环、全球性,生物群落各营养级之间,生物圈,(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其他物质循环,巩固练习,1.看图回答问题 这是_元素的循环。 写出所示过

6、程的名称: _ _ _ _,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过程,图中A、B、C、D各是什么生物? A_ B_ C_ D_,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腐生细菌、真菌等,巩固练习,1.看图回答问题 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_,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 由该循环可见,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具有以下 特点: _ _,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反复循环,全球性,巩固练习,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 ) 带有全球性 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巩固练习,3.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 ) 线粒

7、体和染色体 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和核糖体 线粒体和内质网,B,巩固练习,4.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植物内也发现了DDT,该现象说明了: ( ) DDT使挥发性物质 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科考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药地区觅食,B,(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课堂小结:碳循环的特点,探究活动: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课本102页),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

8、、制定、实施计划: 4、实验结果的分析: 5、实验结论:,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课后作业,谢谢同学们,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破坏碳循环的平衡,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温室效应,关注社会,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概念,2、CO2增多的原因,3、温室效应的危害,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3、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 高,导致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自然资源的不 合理利用 C.大量生物遭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稳定,B,课后调查: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碳循环的相关知识,调查你身边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具体事例;并寻找可行的缓解温室效应的方法。写一份调查报告。,碳的循环过程,京都议定书,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 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