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经济生活》前言课1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811241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经济生活》前言课1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高一《经济生活》前言课1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高一《经济生活》前言课1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高一《经济生活》前言课1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高一《经济生活》前言课1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经济生活》前言课1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经济生活》前言课1资料(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模块设置,思想政治1 (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 (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 (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 (生活与哲学),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科学思维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经济学常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必修教材结构,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生活与哲学的主题是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在什么舞台上生产,分析生产,从消费切入生活,从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2、、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等方面,集中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和舞台。,分析分配,经济生活主要内容与结构:,逻辑结构: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从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活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书的逻辑顺序,经济学不但是一门赚钱的学问,而且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经 济 生 活,一门增长经济智慧的学问,高 一 政 治,简阳市阳安中学施跃国 高中2013级 2013年9月8日,思考: 一、什么是经济(What)? 二、为什么要学经济生活 (why)? 三、怎样学好这门课 (How)?,经济生活前言 致

3、同学们,想一想:,提到经济,你会想到什么?,生活中的经济, 经济中的生活。,初识经济,假设:我们每个人买彩票你中了500万大奖,那你怎样去花这笔钱?,1、买房子,车子,吃的,穿的,所有的这些涉及商品及货币的内容; 2、买这些东西的过程中我们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消费者、正确消费; 3、出国旅游,买国外商品,涉及到世界市场和对外开放、外汇、信用工具等; 4、把大部分的钱存入银行就引出了银行和储蓄者; 5、开工厂、办公司企业就与企业和经营者、劳动者相关知识; 6、要想把五百万拿到手先交个人所得税即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最后总结出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体现。,在

4、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家庭生活和个人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经济活动。,家庭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不能少,这些东西从哪里来?靠经济活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个人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解决吃、穿、住、用、行(物质质料),这些东西来源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即劳动。 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是物质质料的生产。经济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一)、高中生为什么学经济学?,名人名言理解:一个民族离开了劳动,哪怕是一个星期都将使这个民族难以生存下去,这是一个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 马克思,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决定,反作

5、用,各种物质生活资料是怎么到达我们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基础,中间环节,流通过程,最终 目的,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决定,流通过程,中间环节,最终目的,基础,反作用,紧密相连 缺一不可,“制造成本价”、“批发价”,“零售价”这些“价”所对应的经济活动的环节分别是( ) A.分配,交换、消费 B分配、交换、分配 C.生产、消费、消费 D.生产、交换、交换,D,经济就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经济的含义,消 费,交 换,生 产,分 配,市场经济 小康社会 经济全球化,经济生活的整体逻辑结构有一个非常突出的

6、特点,那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经济生活现象消费出发,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层层推进、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经济生活各个方面。,走进经济生活,思考: 学习经济生活有没有用?,你会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你还会了解,知道,理解懂得不断增强和。 你将深刻感悟、。,(二)学习经济生活的意义,简而言之目标就是 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活动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况; 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的特点,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懂得珍惜诚信的价值,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进取精神.,经济头脑的社会环境、背景,感悟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新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经济头脑的理论支撑,第二个推销员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的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

8、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你的经济头脑如何?,思考:,、怎样才能学好经济生活?,单元,框 题,目,课,教材的结构:,有各自的序言,简要地告诉你学习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下设导言,帮你明了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一般一框题为一课时。,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用黑体字表示。,学会阅读教材,学习的主体内容。 文字包括宋体字,也包括穿插在其间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仿宋体字(蓝色虚线框内的内容)。 这两部分虽然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区别,但在内容上是密切相关、相互呼应的。,设三个栏目 专家点评 对疑难问题的解析或拓展性说明。 名词点击 对相关概念、术语的介绍或解释。 相关链接 对事例、

9、资料、数据的引述。,单元综合探究课:这是帮助你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有益于发展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2、掌握学习经济生活科学方法,点拨一:做好预习复习。 点拨二:构建知识框架。 点拨三:把握重点难点。 点拨四:关注社会热点。 点拨五:培养答题技巧。 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政治意识 联系其他学科知识点拓宽综合视野 “浓缩”知识便于记忆 逻辑推理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带问阅读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准备三本:作业本、笔记本、纠错本(作业注意质量,全收全改,默写及时纠正;笔记详细记录,注意记录重难点、知识点、结构网络,妥善保管

10、,以备后用。纠错本不仅抄错题,还要分析错误原因(红笔)。),预祝同学们学习顺利!,股市上涨欣喜万分,交不起学费而神情苦恼,交易失败极度沮丧,拿到工资开怀大笑,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神情不一,情绪不同?表明了什么?,探究一,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历史上关于“货币”的评论,1、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的描述:“金子黄黄的,发光的,高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鸡皮黄脸的寡妇重作新娘。”(金钱万能论) 2、“神秘的面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最经常使用的词语之一。“金钱贬低了人所崇奉的一切神。并把一切神都变成商品。金钱统治了人,而人

11、则向它顶礼膜拜。”(拜物教),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简阳市阳安中学2013级12班施跃国 2013年8月28日,揭开货币的古老而现代、有形而无形的神秘面纱,展示货币产生、演化、发展的历程。,(一)、货币的本质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货币。,货币是用来干什么的?,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探究一:什么是商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商店购买油、盐、酱、醋,衣服、鞋帽、文化用品。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 上述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 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讨论:空气是不是商品? 农民自己种自己吃的粮食是不是商品?,一种物

12、品要成为商品应具备的条件:,1.必须是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 (前提条件)(物品不一定都是商品),2.用于交换,具有价值 (关键)(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商品是 的 。,(2)从外延把握,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的关系,物品包括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包括商品。 因此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1、商品的含义,(1)从内涵把握,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 第二,必须用于交换。(包括准备用于交换和正在交换),商品,劳动产品,物品,用于交换,劳动产品,(1)准确理解“用于交换”: “准备进行交换“或“正在进行交换” “交换后继续进行交换”。 交换必定会发生“

13、所有权”的转移。,用于交换,交换前-商品,交换中-商品,交换后:继续交换-商品;不再交换,退出流通领域-非商品。,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的物品,也就不再是商品了。,商品,物品,付出劳动,劳动产品,商品,用于交换,非商品,商品,付出劳动,用于交换,从逻辑上看,商品与其它劳动产品、商品与非劳动产品之间是包含关系;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看,商品的形态,有形商品,无形商品:第三产业向劳动者提供的知识、信息、劳务等,空气、阳光 书店里卖的书籍 中国政府对美国灾区人民提供一批救灾急需物资援助 居民使用的自来水 医院里的各

14、种药品 未经开采的矿泉水 百货店里尚未卖出的物品,下列哪些物品是商品?,1、目前,全国大中城市电视台加密卫星电视频道都实行有偿收视。这里的加密电视节目属于 A、商品,因为它可以使用。 B、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是劳动产品, 但没有用于交换 C、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 又用于交换 D、非商品,因为使用者付出货币后 没有拿到实实在在的2.2005年高考前夕,与补脑、健脑、增智等保健品市场的平淡相比,哈尔滨的“氧气”市场却很活跃。哈尔滨考生兴起“补氧”潮。材料中的“氧气” A.是商品,因为它是有用物品 B.不是商品,因为它是自然界中存在的 C.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不是商品,因为它

15、没有经过劳动 东西,C,c,3、某市新华书店“六一” 期间部分图书面向学生打折销售,张华同学买了一本打折的英汉大辞典,这本英汉大辞典 A.是商品,因为它对学生有用 B.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C.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它是经过打折的,分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新华书店销售打折图书,非自然物品,而是劳动产品,且又是用于交换的,故C项正确。A项从图书的有用性角度说明图书是商品的理由不成立,即忽略了用于交挟这一重要条件。打折销售是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体现了商品交换,故B、D项是对题中图书的错误认识。注意:作为商品,只要是进入了市场,

16、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销售,还是待售阶段,都意味着进入了交换领域,是正在或潜在的交换之中,即具备了“用于交换”的要件。,C,关于非商品和废品、假冒伪劣产品的说明 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的物品,也就不再是商品了。 废品是不是商品要作具体分析。一方面,废品相对于其原有性能,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废品不是商品。另一方面,许多废品可以卖给收购站仍可用于交换,这是因为废品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使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废品还是商品,只是不再是原有性能的商品。,正确认识非劳动产品的商品化 非劳动产品的商品化是指把非劳动产品诸如自然资源开采权、姓名或肖象使用权、名誉、良心等等,当作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