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2808500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资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19009232胡国蓉 019009233葛盼盼 019009234王筱静 019009236肖志红 019009237柴黄洋子,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品德的内化过程 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重点) 品德培养的方法(难点),一 品德的内化,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 社会规范的依从(表面上接受规范,缺乏认知,初级阶段) 社会规范的认同(情感和态度上已接受了规范,深入阶段) 社会规范的信奉(内化的最高阶段,成为自己的一种信念,形成稳定的品德),二 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极其复杂,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两方面,具体为: 1.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父

2、母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修养等,家庭成员构成) 2.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学校教育“5+2=0”;大众传媒,帕克与彼得逊的研究) 3.班集体与同辈团体(良好的班集体、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同伴群体) 4.自身的智力水平(与品德关系复杂,皮连生的研究),举例:,青春期:故事主角程小雨受父母离异和社会现实压迫的影响,是同学中的叛逆者,该做的坏事都做尽了,以至于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放弃责任,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养成许多不良的品德。,三、品德培养的方法,道德认知的培养方法 道德情感的培养方法 道德行为的培养方法 品德的综合培养方法,道德认知培养的方法,言语说服(单面论据和双面论据/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 小组道德讨

3、论 道德概念分析,霍夫兰德的研究:恰当地运用单面论据、双面论据 霍夫兰德(C.L.Hovland): 低年级学生:正面论据 高年级学生: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学生对有关观点的认同程度:认同程度低,正反两方面证据,认同程度高,单面证据。,小组道德讨论,讨论1:一群孩子在铁轨上玩,铁轨有两条,一条还在使用,另一条已经废弃停用。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们到停用的铁轨那边去玩吧,这里一会有火车通过,很危险!”其他孩子没有听从劝告,仍留在原地,於是这位小朋友便自己走到停用的铁轨上理所当然的,火车来了,冲往使用铁轨上的那群孩子。 假设这个时候,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你能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这样的话就可以救更多

4、的孩子;但是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孩子将被牺牲。相反,更多的幼小生命就此消失。,道德概念分析,道德情感的培养方法,移情能力的培养 羞愧感,移情训练,首先,让孩子识别人的表情。看看哪些表情是痛苦的。 其次,给孩子讲他人的感受。比如有人欺负了另外一个孩子。让孩子说出那个挨欺负的孩子他的感受是什么。孩子说完后,家长可以进一步渲染,告诉孩子被欺负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感受,有多么的痛苦。唤起孩子同样的痛苦感受。让孩子自己领悟出“欺负别人不对”的观念,产生内疚感。 第三,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让那个打别人的孩子扮演被打者,让其亲自尝尝被打时的那种恐惧、痛苦,感受到厌恶和愤怒。实际上,上面那个家长打孩子的做法就有点类似

5、这种“游戏”,如果孩子尝到了挨打时的痛苦滋味,在打别人时就会心有余悸。,心理学家Feshbach的观点:,库尔奇茨卡娅的研究,三岁儿童已出现萌芽状态的羞愧感 学前期儿童已不需成人的刺激,自己认识到行为不对而感到羞愧 小班儿童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羞愧感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而且,越来越社会化,道德行为的培养方法,群体约定 经过集体成员讨论决定的公约、规则会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规则的约束力&无形的规范力)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讨论、集体决定的过程包括7个步骤。 道德自律 按照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来评判自己的行为。 自律行为的环节:自我观

6、察&自我评价&自我强化 自省 树立儿童积极肯定自己的强烈愿望 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要调动儿童自身的积极性来克 服不良行为,品德的综合培养方法,案例研究法 教育必须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以行为决策为中心& 过程、方法 定义:是一种有效发展道德推理技能和能力的一种实际活动 它是从关于具体行为的各种决策开始,从中归纳出相关的原则和价值范围。 案例研究的步骤:呈现案例、找出各种可能的选择、估计各种后果、做出决策 有很多经典的案例:社会心理学中的道德两难问题,呈现案例:如果几个小学生团伙抄作业被老师发现。这个老师应该怎么办? 找出各种可能的选择:告诉他们父母;警告他们再抄作业就告诉家长;打他们屁股,然后送

7、他回家。 估计各种后果: 告诉父母没什么用。有些父母有时会过分严厉的惩罚孩子,而一些会为孩子的不当行为辩护:比如说谁没有抄过作业呀 警告有时有用有时没有用,这就需要老师想另外有效的方法。 老师没有权利打学生,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探究: 区分事实与价值:抄作业究竟是不会才借鉴的还是从头抄到尾,是否是惯犯 找出最好的理由:针对道德动机和理由的讨论 将决策看做普通的准则:尽量全面的看问题 观念与价值:判断的结果最终归结到道德思维的观念上。 做出决策 道德思维的最后一步,需要足够的勇气,游戏和模拟 教育游戏的根本目的是,为决策行为提供直接的经验 角色扮演是指让儿童在团体的活动中扮演一定角色,按照

8、相应的角色规范进行活动,以增进个人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己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 Staub曾用实验的方法检验了儿童扮演角色的活动对道德行为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受过这种训练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助人行为 除了角色扮演还包括:婚姻扮演,评价模拟和人际关系游戏等,Staub的实验: 先把儿童一一配对,让他们互相帮助,训练一周后,为儿童提供如下的机会,看他们的助人行为是否增加。 一个儿童跌倒受伤了 一个儿童正站在自行车道上 一个儿童因为积木被另一个孩子拿走了而感到苦恼 一个儿童想搬一张对他来说很难搬动的凳子 一个儿童在隔壁房间里从椅子上跌下来在哭 许多国内研究也表明:角色训练使儿童角色意识显著提高;实验班与对照班儿童助人行为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角色训练对于儿童在特定情境下的助人行为及动机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