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简)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2803848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简)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简)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简)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简)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简)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简)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简)讲解(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2,目录,三大核心能力的内涵和培养,2,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3,能力的意义和特点,1,3,“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包括:,一指向能力的有效(能力是落脚点), 即有效的内容表现在能力的变化、提升和发展上,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获得和掌握。由于能力的提高是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而一旦形成了某种能力,它却可以长久地保留并发挥作用,所以指向能力的有效是长效(区别于短效、一时的效果)。,4,二是指凭借能力(能力是依靠点)获得的有效(包括知识的获得),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要依靠学生的能力,依靠、发挥学生的能力来理解、掌握、建构、创新知识,实际上,这两者也是相互相成的过程

2、,能力只有在需要该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建立依靠和充分发挥学生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的效果是真效、实效(真实的区别于虚假、表层的)。,5,第一节 能力的内涵(意义、特点)和类型,一、能力的内涵和特点三个隐喻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能力有这三个特点: 第一,剩下来、留下来的东西(广义的能力,能力即素质) 爱因斯坦的名言:“把知识遗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 学科知识的结构:表层(知识)和深层(思想方法、思维方式) 剩下什么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6,第二,带得走的东西(狭义,能力即工具,而不是内容) 带得走:轻便、少而精(灵魂与肉体); 常

3、用、经常用、一直用。 学习工具(客观性:技能、方法)与学习内容 学习工具(主观性:策略、窍门)与学习结果 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工具)(学会学习),而不是背不动的书包(知识)。 第三,生产性的东西(特义,能力即树根,知识是树叶) 树叶与树根(地基与房屋) 生长性、发展力(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与学习潜力,7,二、三大核心能力的特性,我们从学习过程(认知加工)的角度,把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表达能力(输出)三种(学习力即获取、加工、处理建构、批判知识的能力)。 阅读、思考、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通用能力,它们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公共项,是学生有效进行各科(

4、各种)学习活动的基本功夫和前提基础。 (在一个GOOGLE可以搜寻到所有“标准答案”的年代,教育该培养的是下一代搜寻、综整信息;正确解读、判断信息;产生和表达观点和意见的能力。),8,学习力=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 书本知识主要靠自己阅读获得,而不是主要靠听教师讲解获得(阅读能力)。 知识不只是记忆、掌握的对象,而更是思考、质疑的对象(思考能力)。 知识不只是理解、掌握的对象,而更是交流、分享的对象(表达能力)。,9,第二节 三大核心能力的内涵和培养,一、阅读力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 1.阅读力的意义 通过阅读获得知识(观点、见解),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促进 思考,丰富心灵,形成品格(一般

5、意义)。 其一,课堂教学必须从以“听讲”为基础走向以“阅读”为基础(即从依靠教师讲转向依靠学生自己读)。【叶圣陶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多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直到自己实在没法解决,才去请教老师或其他的人。】,10,其二,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读懂的内容,坚决不讲、不教,教师讲的、教的必须是学生读不懂、看不懂的知识。 少教多学多教少学 全面性-针对性 通过阅读而不是听讲获得知识,从教下学习走向自主学习(教学意义:学会而不是被教会)。知识是自己学会的,还是被教师教会的,两者具有截然不同的价值。,11,2.阅读力(基于素养的角度)及其培养,为了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

6、倡导:“裸读”(不依赖教参或教辅)。 读出意义(作者):准确地读出教科书、文本、作者的本义、真义、原义(文本的表层结构、意义与深层结构、意义;本义与拓展义、延伸义) 读出自己: 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融入阅读之中,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 用自己的眼光、思维、视角读出自己的理解、见解。,12,读出问题: 提出读不懂(是什么)的问题 提出有思考性(为什么)的问题 提出批判性的问题,13,所有学科的教学来说,阅读就像洗衣机,学会使用需要一点时间,一旦学会就事半功倍。 对学生而言,阅读能力就是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越强,学习越轻松,成绩越好。,14,二、思考力 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1.思

7、考力的意义 思考具有以下特点: 有根据的思维,思考不是主观妄想(想象),而是以事实、数据和已经得到证实的知识(原理、方法)作为依据来进行推论和思维。 有条理的思维,即周到、系统、有逻辑的思维,其内在是事物(知识)联系、发展、变化的序,逻辑混乱、思考没条理就是没有序。,15,有深度的思维,即直抵事物本质的思维,思维的表层和深层结构,事物的深度与思维的深度(思维方式、方法和过程本身的深度)。 雅斯贝尔斯:“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路,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 以上三点既是思考的特点又是检验一种思维是否是思考的评判标准。,16,常规思考力:基于事实、遵循逻辑、反映

8、本质 反面案例:船长年龄多大 从下列条件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创新思考力:精彩观念、个人观点、独立见解 反面案例:不知道什么叫做“自己的看法” 正面案例:换一种思维更精彩 滥竽充数 可能性大小 教训 时代特别需要创新思考力。 想象力(特殊思考力): 案例:两篇作文的命运 (3)4=9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如果碰到麻木的老师,17,三、表达力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海德格尔:“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 1.表达力的意义 简而言之,表达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问题的认识。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阐述看法或发表意见,这既是理解的重要标志,也是从

9、理解到创新的关键一步。在教学中,学生常常是听得懂,就是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没有想透彻。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并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也能暴露学生理解过程中的认知错误并得以及时纠正。,18,第三节 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一、相对独立的三个教学环节(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的范式与变式) 第一,能力目标显性化(以能力带动学科知识内容); 第二,以能力活动为教学活动的主线,把能力培养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和各学科教学中去。 阅读(观察、操作)、思考(思维、想象)、表达(运用、使用) 把阅读、思考、表达作为教学的三个

10、基本环节(阅读环节,思考环节,表达环节)。三个环节是递进关系,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个性化表达。三个环节也有交叉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对独立不是绝对独立。,19,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构成能力导向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或基本范式,但是,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的课型和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任务,实施起来会有不同的变化和做法,也就是说会有许多具体的变式,如阅读可能变成观察或操作、实验;思考可能变成针对性或提高性的讲解或交流;表达可能变成书面作业或写作等等。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阅读思考表达三种能力的发挥和培养。 如小学语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小学数学:做一做,想一想,说一

11、说。 小学英语:reading talking writing 【看得懂-想得透-说得清; 快阅读-慢思考-准表达; 充分的阅读、安静的思考、热烈的讨论。 】,20,二、相对独立的三个基本要素,把阅读、思考、表达只是作为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也即课堂教学有这三个要素就行,至于这三个要素怎么呈现、在什么时候呈现则不做要求和规定。就像我们的人体需要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三种东西,究竟由什么食物提供或者怎么提供(顺序),则无关紧要。当然,作为教学,我们要研究的是,课堂上哪些知识适合于学生阅读、哪些问题适合于学生思考、哪些内容适合于学生表达?学生独立阅读、深度思考和主动表达,在每节课上都要有一定的时

12、间保证。这样,才能把能力培养落到课堂教学中。,21,总之,能力课堂是突出学习主线的课堂,知识课堂是强调教授主线的课堂。实践证明,以能力为导向,鼓励和注重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的教学,与注重传承书本知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传统教学,会让学生在学习上有非常不同的表现和收获非常不同的果实。 “教学活动的实质性线路正是学生的学习发生与展开的线路。”,22,谢谢聆听,By Shirley,23,24,船长的年龄,澳大利亚开往法国的一艘船上载有40头牛,还有30只羊,请问船长的年龄多大?,25,从下列条件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所有的鱼都是会游泳。 我会游泳。 因此:? 令人吃惊的是,一些学生得出“我

13、是鱼”的结论。,26,不知道什么叫做“自己的看法”,“对于其他国家精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27,换一种思维更精彩(龚志华),语言是思维的衣裳,思维变了,语言也就会呈现出新的面貌。在语用题中常涉及思维“变脸”,下面一题,就算一例: 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 【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 另一种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种看法:_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另一种看法:_ 此题要求表

14、达自己的看法,从表面上看,是语言改变,其实质是思想的改变。我们需要变换角度,反向思维。,28,两篇作文,有个美国小学生前几年写了一篇作文,大意是一群孩子森林里发现了一枚蛋,他们小心翼翼的将他捡回准备将它孵化出来。孩子们纷纷猜测这蛋,有的说是孔雀蛋,有的说是鸵鸟蛋。孩子们在猜测中焦急的等啊等,28天后终于有动静了,蛋壳中竟孵出了他们的总统克林顿。孩子们欢呼雀跃。这篇作文最后获得全美最优秀的作文奖。 几乎与此同时,当年也有一名武汉小学生写作文说“春天不好”后,竟被语文老师批为“胡思乱想”。 李甘林中国孩子何时能从一枚蛋中孵出克林顿?中国青年报2010年11月25日,29,美国数学教师国家委员会年书

15、(1999年)曾讲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只蟋蟀落在直线的点“1”处,它希望到达直线的“0”点处,但每次蟋蟀只能跳到所剩距离的一半。问:蟋蟀第一步落在直线何处? 第二步落在直线何处蟋蟀能否最终落到“0”点处? 美国学生有下面的交流和讨论: 生1: 我想知道, 为什么每次蟋蟀只能跳到所剩距离的一半, 而不能在下一段中跳过相同的距离? 生2: 因为下一段的距离又被分为了两半。 生3: 蟋蟀的能量是逐渐减少的, 每跳一次, 蟋蟀的能量都将减少一半, 这真是太残酷了。 生1: 于是, 最终它将只剩一个头了? 生3: 它最终只能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身体了。 生2: 正因为如此, 它的身体每次都会减少, 所以不

16、能在下一次的时候继续相同的距离而只能跳动所剩距离的一半。,30,这样的讨论似乎偏离了解题思路,却反映了学生的原始想法。首先,他们对蟋蟀为什么这样做寻求“合理”的依据;然后借助空间推理和想象,将蟋蟀看成一个“质点”,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数学问题”,是与蟋蟀尺寸大小无关的问题,由此抽象出图形(如下图),进一步进行数学解答。,31,这种质疑、探究、讨论看似偏离主题,但对问题合理性解释的过程,恰恰是学生基于自身认识基础上的思考, 是一种追根究底、探求问题实质的态度。可以说,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学习者的交流和讨论,交流和讨论可以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感悟。,32,一桩奇特的诉讼案,“一桩奇特的诉讼案”讲述了一位美国母亲偶然间发现她3岁的女儿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忙追问原因。在得知是幼儿园老师教孩子学认字母后,这位母亲把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